当说起古代中的刑罚,“流放”相信是很多人最为熟知的一种。
在古代,流放仅次于死刑。而流放之地,也一定都是苦寒或者潮湿酷热的地方。
那么,在古代的四大“流放之地”又分别是现如今的哪里呢?而这些地方的发展又怎么样了呢?
01
崖州
提起古代的流放,大家往往会联想到一个遥远的荒凉之地,凄惨的犯人被迫离开故土,在险恶的环境中艰难求生。
宋朝的版图由于相对狭小,所以皇帝们为了流放犯人所选择的地方就不多。
前线的河北地区和南方的海南岛,便成为了宋朝流放犯人主要选择地。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岛,那个现如今被视为旅游胜地的地方,在古代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古代的海南岛,四面环海,地理上孤悬于大陆之外,完全与世隔绝。并且一旦到了岛上的话,就几乎再也逃不走。
而在宋朝时期,那里也几乎没什么开发,原始森林密布,荒无人烟。甚至当地的气候也令人望而生畏。
台风和海啸频频发生,尤其对那些来自中原地区的内陆居民来说,海南岛上的生活就仿佛像是一个生存的噩梦一般。
而更加让人胆战心惊的是,海南岛上不光有恶劣的自然环境,还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在宋朝时期,他们与汉族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了频繁的冲突。
汉人一旦登岛,往往会被视作外来者,甚至被视为敌人。
对于那些被流放犯人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一种情况。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南岛的情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随着南方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海南岛(三亚)的商业交流和人口流动。
那么除了崖州之外,在古代还有哪些“流放之地”呢?
02
岭南
在古代,岭南这个地带常常被称作“烟瘴之地”。
不仅因气候潮湿、瘴气弥漫,更因这里毒虫蛇兽横行,环境极其恶劣,因此成为历代朝廷流放官员的首选之地。
每当提起岭南这个地方的时候,当时官员们的心头都会感到一阵寒意。
在那时候,得病去世于岭南的官员不在少数,而流放岭南对于很多人来说几乎也就等同于一纸“判死令”。
就算是大文豪如唐代的韩愈,在被贬谪到岭南时,也免不了内心的凄凉。
他在诗中写下了“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感叹。这句诗句也透露出他对于岭南恶劣环境的无奈。
还有明朝的王阳明,当时他因为得罪刘瑾,便被迫前往贵州任职。
虽然贵州和广东并不是一个省份,但在古代,这两地的环境同样恶劣,也都属于人们避之不及的流放之地。
王阳明在刚刚来到贵州的时候,弥漫的瘴气、陌生的少数民族、频繁出没的野兽,以及地处偏远的低劣生活条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存挑战。
然而,王阳明并没有被这些困境打倒,与之相反的是,他在困境中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之心。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被贬之人都能如王阳明这般从困境中涅槃重生。
大多数人在来到岭南之后,心理和生理上都难以承受这片蛮荒之地的摧残,常常绝望地认为自己注定将在此地终老。
可以说,古代的岭南这片土地,不仅考验人的体力,更是一场心灵上的折磨。
而现如今的岭南,也就是广东地区,早已不再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流放之地”,而是经济发达,高楼林立,我国最繁荣的省份之一。
03
房陵
房陵,现如今的湖北房县,这个在我国古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流放地”,历史也十分的悠久。
根据相关的记载,尧帝去世之前,将天下之位禅让给了舜,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丹朱继承王位。
丹朱心中不服,便与舜争夺起了天下共主的位置,最终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败北。
为了避免更多纷争,丹朱被发配到了房陵。
在战国末期,赵国最后一位国君赵王迁也被发配到了这里。这位曾经的王者带着亡国之痛,在房陵度过了余生。
而在汉朝时期,淮南王与清河王等多位显赫的皇室成员,也都被无情地流放至偏远的房陵地区。
直到唐太宗时期,房陵依然被作为重要的流放地之一所使用。
并且据不完全统计,流放至房陵的皇室成员多达三十余人。
如此看来,房陵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而是历代王朝处理纷争和落败者的流放之地。
那么,房陵为什么会被选为流放地?而又为何这片土地会如此让人闻风丧胆呢?
古代时的房陵,是一个荆棘丛生、瘴气缭绕的绝境。
特别是对于那些被流放至此的人来说,踏上这片土地,就像走入了一条没有回头的“死路”一般。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的房陵已经不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绝境,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旅游胜地。
04
宁古塔
在清朝建立之后,原本在关外生活的满洲贵族们也逐渐迁移到了关内。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长期在关外生活的满洲人来说,东北的严酷环境是一种习惯。
毕竟他们世代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游牧与狩猎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
可对于生活在温暖中原的汉人而言,东北的风雪与苦寒简直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极端考验。
于是,在清朝的律法体系中,犯下重罪的人,尤其是那些不可赦免的罪犯,往往会被判处流放到当时的“边地”宁古塔,也就是现如今的黑龙江一带。
可以说的是,宁古塔,远离中原腹地,气候恶劣、冬季的暴雪和极度的寒冷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被发配到这里的罪犯,实际上要承受的并不仅仅是肉体的刑罚,而是精神上的巨大折磨。
因此,流放路上的死亡是常态,毕竟寒冷、饥饿、疾病,如影随形般的存在。
而在押解的路途中,犯人们只能穿着单薄的衣物,靠着极少的食物艰难前行。
因此,流放宁古塔可以说是一条“不归路”,许多罪犯甚至还没等到抵达宁古塔,便已在漫长的路途中丧命。
当时的皇帝以这种方式,既避免了公开处决罪犯带来的声名狼藉,又能够有效地消除那些威胁统治的人,实在是一种“巧妙”的惩罚手段。
即便是这些罪犯侥幸到了宁古塔,等待他们的却仍然是一片荒凉的冰天雪地。
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寒冬时节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三十度以下,更像是一个自然的“地狱”。
不过,在众多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人当中,也有极少数幸运者能够艰苦的环境下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每当遇到皇帝“大赦天下”时,这些幸存者就有机会被赦免,能够重新返回自己的家乡。
这样的一种情况也为一些罪犯带来了一丝希望,虽然机会渺茫,但毕竟存有一线生机。
而现如今的黑龙江气温虽然还是十分的严寒,但却凭借的土地肥沃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05
结语
以上这四个地方,就是古代最有名的四个“流放之地”。
在以前,往往都是让很多人谈之色变的地方。但在现如今,这些地方也都已经成为了繁荣之地。
那么在这四个地方,有没有你的家乡呢?
信息来源:《「史话济南名士」苏轼:黄州人?海南民?此心安处是吾乡》——海报新闻
《湖北房陵》——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