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主席乘坐专列到江西视察。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当着主席的面保证一件事情。毛主席听后大喜,拍了一下桌子,说:“关起门来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俊秀

江西“好书记”刘俊秀

刘俊秀是江西永新人,1926年参加农会,1927年入党,从此迈入革命的洪流之中。

刘俊秀在江西土生土长,工作也是在江西展开的。土地革命时期,他曾任吉安丰陂支部书记,协助红军攻下吉安城,苏以后他又出任永新县内务部长,分田筹粮,支援前线。

长征路上,刘俊秀随红六军团行动,干的是筹集粮草的工作,为红六军团与兄弟部队胜利会师作出杰出贡献。

西路军西征时,刘俊秀与大部队失散,硬是一个人从祁连山出发,一路乞讨,奔波几千里回了延安。他组织能力强,途中带上了好几个失散的红军战士,一起回到党的怀抱。

抗战时期,刘俊秀在晋绥军区任组织部长,干的仍是支前的工作。晋绥根据地,条件比其他根据地更加艰苦,刘俊秀迎难而上,深入晋西北各县筹集粮饷、军服军鞋,助力晋绥地区的抗战形势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刘俊秀奔赴东北,在吉林省委工作,搞土改、动员参军,哪都有他的身影。

1949年5月,刘俊秀重返故土,任江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他主抓干部工作,仅用时20天,就把从东北带来的6038名干部分配了下去。

1956年,刘俊秀在江西省第五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省委书记(时设第一书记,相当于副书记),分管农业战线。

刘俊秀一上任,就因地制宜推行“三变”措施,即将一季变两季,将旱田变水田,将荒田变熟田。仅1956年,江西就扩大耕地407万亩,增产稻谷7亿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周总理敬酒,总理:喝一杯调粮1亿斤

1961年9月17日,从庐山下来的周总理没有离开江西,而是直奔南昌而去。

周总理此行,是带着任务来的。当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的主要产粮区,如东三省、河南、安徽都出现严重灾情。进入1960年后,灾情又向长江流域蔓延,广大百姓受灾,吃不上饭,不得不以树根、观音土充饥。

周总理准备向江西借粮,支援兄弟省份。可过去这两年,国家分配给江西外调12亿斤粮食的任务,江西一粒不能完成,怎么再开口?

就在周总理感到为难的时候,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来了。18日晚,刘俊秀亲自设宴,请周总理、谭震林、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人吃饭。

席间,刘俊秀举起酒杯,提议说:“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总理时隔34年重返故地,我内心由衷地高兴,让我们为总理的健康敬一杯酒!”

刘俊秀的敬酒词大气豪迈、深入人心,周总理很高兴,也端起了酒杯。不过总理没有一饮而下,而是紧紧捂住酒杯口,若有深意地说:“俊秀同志,喝酒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

总理虽然没有把话挑明,但身为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也明白了几分。他紧紧挨着总理坐下,静候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说:“喝酒可以,喝一杯外调粮食一亿斤。”

喝酒只喝一杯当然不行,总理接着说:“喝两杯调两亿斤,三倍就是三亿斤。”

刘俊秀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江西虽然受灾范围相对较小,但百姓过得也是紧巴巴的,能凑够先前的15亿斤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而且他生在江西长在江西,又在江西主政,冒然答应下来,百姓会不会在背后骂娘?

刘俊秀道出自己的难处,却被一旁的谭震林拦住了:“俊秀同志,总理要三亿斤粮食,你就答应他嘛!”

周总理也看出刘俊秀为难,推心置腹跟他说了一番话。原来在江西视察的这几天,总理详细了解过江西的农业生产情况。总理惊喜地发现,江西老表家家有口粮,还有储备粮,比兄弟省份好多了。三亿斤粮食的确不少,但从牙缝里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的。

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刘俊秀也不好推辞了。他再次举起酒杯,向总理敬酒说:“总理,我们江西再困难,也不会袖手旁观。”

听到刘俊秀终于答应,周总理松了一口气,抓起桌上三杯酒,全喝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一为刘俊秀

两次拍胸脯,毛主席:关起门来打

困难时期兄弟省份互帮互助,江西作为产量大省,付出的自然比大多省份多。1962年,刘俊秀就又遇到一件难事。

这年初夏,台湾的蒋介石蠢蠢欲动,企图利用国际形势突变的机会,“反攻”大陆。风雨欲来,一场恶战眼看就要打响。

为了挫败蒋介石的阴谋,华东、华中、华南各军区、省市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作战部署、后勤补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区司令和省委书记们坐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还是粮食问题。当时仍处于困难时期,百姓都吃不上饭,怎么筹集粮饷?

一位司令员就抱怨说:“打仗我们不怕,可士兵每月的口粮从45斤掉到32斤,怎么解决呢!”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听后接过话茬,说:“我们军区的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只怕老表粮食供应坐蜡哟!”

坐蜡是佛家用语,意思是“为难”,许世友当过和尚,随口说了出来。当然许世友也很聪明,说完盯着座位上的刘俊秀不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明显“将军”,刘俊秀也不推辞。他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拍着胸脯说:“东南沿海打仗,江西是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粮食供应我们当仁不让,什么时候亏待过子弟兵!”

刘俊秀这边刚开完会,回到南昌,毛主席的专列也到了。毛主席此行,同样是为了前线战事而来。

主席开门见山,对刘俊秀说,台湾那边准备好了,从美国买飞机,从日本买血浆,看来是要打了。主席话锋一转,又说:“我看他不一定敢来,但要真来了,我们要有备无患,江西的粮食供应怎么样?”

刘俊秀算了一笔账,江西的早稻种植面积位居华东各省之首,而且即将开镰,粮食供应不是问题。

于是,刘俊秀第二次拍了胸脯,向主席保证:“请主席放心,我们保证200万将士一年的粮食供应!”

毛主席听后大喜,拍了一下桌子,说:“关起门来打!”

此后的视察中,毛主席会见各省书记时,总会表扬刘俊秀,说他顾全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尚奎夫妇与周总理合影

给同事儿子开“后门”,帮他参军

刘俊秀一生光明磊落,从不为一己私利麻烦组织。但对于朋友,他也有破例的时候。

1971年,刘俊秀在内务组管理征兵工作,听到了关于杨尚奎的两个孩子想参军,却被拒绝的消息。刘俊秀心情沉重,决定亲自去一趟杨尚奎家,问一下怎么回事。

刘俊秀和杨尚奎是几十年的老战友了,两人一起在东北工作过,解放后同时回到江西。上世纪50年代,杨尚奎是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刘俊秀是副手,主管农业。

刘俊秀工作能力强,嫉妒他的人也多,甚至有人向杨尚奎告状,说刘俊秀“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杨尚奎用人不疑,不仅让刘俊秀放手去干,甚至甘当绿叶,牺牲自己的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静陪同毛主席视察

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杨尚奎身为江西一把手,最有资格参加。可他却给华东局写报告,把机会让给了刘俊秀。结果就是刘俊秀当了人大代表,杨尚奎直到1975年才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上当选代表。

杨尚奎和水静是一对革命夫妻,然而在1966年后,因为种种原因,夫妻俩的生活变得困难起来。而他们的艰难处境,也影响到两个二子伟力和建力。

1971年,杨家两个孩子长大成人,都想去参军。可当时杨尚奎的处境不好,两个儿子相约参军,都被拒绝了。

他们又生气又无奈,问父母:“人家都在开后门,你们为什么不能找刘伯伯帮忙?”

杨尚奎和水静自然不愿意,刘俊秀的处境虽然好一些,但也不能给他制造困难。不过后来,这件事还是让刘俊秀知道了,他主动来杨尚奎家拜访,发现杨尚奎不在,推心置腹地水静说:“我知道你家的事,只要我办得到,我一定办。”

随后,刘俊秀给开国少将程世清打电话,解决了杨家两个儿子的参军问题。

1985年,为江西贡献一生的刘俊秀在南昌病逝,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