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里的亲情
钟建设
腊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腊月,寒冷的冬日,一抹独特的香气在寒风中漫溢。这香气,不是清新淡雅的花香,亦非浓烈醉人的酒香,它带着时间沉淀的味道、家的温暖气息,悄无声息地钻入鼻尖,唤醒沉睡的味蕾,它就是腊肉的香气。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入冬腌制腊肉早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俗。当秋风扫尽落叶,冬的脚步悄然而至,气温骤降,天气愈发干燥,这恰是腌制腊肉的黄金时节。古人凭借智慧发现,此时腌制的腊肉,不仅易于保存,能为寒冷的冬季储备充足的食物,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与能量,更会孕育出别具一格的风味。腊肉,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璀璨明珠,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蕴含着人们对食物的精妙构思以及对季节的敬畏与顺应。
随着冬天的深入,人们纷纷忙碌起来,精心挑选上好的猪肉,开启制作腊肉的烦琐旅程。清洗、腌制、晾晒……每一道工序都需细致入微,容不得半点马虎。农村的小院,城市的阳台,一串串腊肉高高挂起,随风轻轻摇曳,年复一年,成为冬日里不变的风景,仿若人间烟火中的诗情画意,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烧好洗净准备腌制腊肉的猪肉(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记忆的长河中,婆婆腌制腊肉的身影尤为清晰。每到入冬,她便兴致勃勃地筹备起来,挑选最上乘的五花肉,切成规整的长方块状,一头还巧妙地戳个小洞,方便穿绳晾晒。她将盐炒至金黄,再精心调配腌制腊肉的调料,甜酱、白糖、花椒粉、八角粉、桂皮粉、白酒等香料按比例融合,仔细涂抹在每一块肉上,肉的每一丝纹理都不放过。涂好的肉被层层叠放在大盆中,大盖子压实,每天翻动一次,确保肉块均匀入味。
十天后,腌制完成的腊肉迎来晾晒环节,被挂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接受自然的洗礼。阳光下,腊肉的颜色由浅变深,直至成为诱人的深棕色,这是婆婆用时间和耐心雕琢的杰作,散发出的迷人香气,为冬日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腊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腊肉制作完成,烹饪方式多样,煮、蒸、炒皆宜,每一种都能让这传统美食释放独特魅力。搭配一小杯酒,更是人生一大享受。婆婆擅长的蒜薹炒腊肉,腊肉醇厚却不腻,蒜薹脆嫩带清甜,这对“黄金搭档”是春节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也是春天吃春饼时的绝妙佳肴。冬日里,下班回家,一推门,便见一大盘切好的腊肉片,一盆腊肉汤煮的萝卜或菜头,香味扑鼻,腊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热气腾腾的汤摆在桌上,家人围坐,暖意融融,这世间的温暖莫过于此。
腊肉(杨明强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腊肉种类的丰富,腊排骨、腊肘子、腊肚子等应有尽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让制作腊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用现成的调料包到烘干,简化了许多流程,一条龙服务倒是方便快捷。然而,这些变化也让腊肉的味道趋于同质化,失去了往日的特色与灵魂。
我依然怀念婆婆亲手制作的腊肉,那不仅是独一无二的美味,更是难以割舍的亲情味道,是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港湾。
来源:行脚成都
作者:钟建设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