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又开始对华裔科学家和留学生们疯狂打压,
大批中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因学术环境恶化和政策歧视而计划回国。
项立刚对此更是明确指出:“今天所谓的科学家对中国不会有多大的帮助”
若是对于这批科技人员的回流,咱们要慎重考虑,全面接收可能会带来不小的隐患!
除此之外,基础科学家难以破解“卡脖子”难题!
项立刚指出,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更需要的是解决生产制造能力,但美国留存的大量华裔科研人才,往往集中在基础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生物等。
这些领域固然在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但却真不是今天的中国所紧缺的人才,更无法解决今天的中国被美国在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
中国急需的是应用科学而不是基础科学,是能够直接应用于制造业、材料、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是一个投资巨大且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取得成绩的,而这样的人才中国也并不缺,没必要花更多的钱养着。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选择回国的科学家未必是出于爱国情怀
在这批回流的科研人员,有些并非出于”报效国家“,可能仅仅只是迫于美国恶化的学术环境回来”避避风头“。这些人追求的不过是个人利益,而非为国家奉献。
一旦未来国际环境再次变化,老美再次接受这些科研人员,那么这些人是否会再次选择”出逃“?
对于这类缺乏共同价值观和国家认同感的人,其潜在风险更是不容忽视:国家安全问题、核心技术泄露等诸多问题也可能由此产生。
也如网友说的:“真正掌握尖端技术的人,美国是不会放回来的,回来的更多是边缘化的学术型人才。”
高龄学者与资源竞争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这批回流的科研人员可能存在年龄偏大、产出有限的问题。
学术研究的高峰期通常在30-50岁之间,而回流的高龄科学家可能早已过了成果产出的黄金时期。此时让他们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占据有限的教授编制,无疑会对本土年轻学者的发展空间造成挤压。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从海外回流的学者被质疑为“养老型回国”,在国内高校或研究所中“挂名”而鲜有学术产出。
这样的回流人员,不仅增加国内的学术竞争,更会浪费有限的科研资源,进一步压缩本土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发展空间。
结语:谨慎接纳,拒绝盲目乐观
科技人员回流也许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机会,但更多的是考验。盲目接收只会导致科研资源浪费,出现更多的风险隐患。
我国未来的科技竞争早已经不再是比拼”人才数量“了,而是需要”质“的突破。
对于这些回流学者,还是要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