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红岩》作者罗广斌的故事——文汇读书周报
1948年9月,重庆渣滓洞来了一位“新犯”。
按理说,渣滓洞是国民党关押、审讯,甚至是屠杀共产党人的黑暗场所,来这里的犯人几乎和死亡画上等号。但这位新来的“犯人”,却有些不同寻常,因为他得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高规格待遇。
当时不仅狱卒对其客气,不敢有丝毫怠慢;就连渣滓洞的负责人刽子手徐远举,也多次出面劝降,甚至还表示:不需要他做出任何交代,就可以将他送回家。不过这个犯人对此始终嗤之以鼻。
“犯人”名叫罗广斌,出生于1924年的四川忠县。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父母都是国民党官员,家里还有数百亩良田。
本来他完全能按父母的安排,踏踏实实的过富足少爷生活。但在他15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是在1940年抗战时期,罗广斌爱上了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孩,两人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当时罗广斌很受父母宠爱,本以为此事会水到渠成。
可万万没有想到,罗广斌的父母讲究门第观念,他们坚决不允许儿子娶这样一个女子。从未受过挫折的罗广斌,第一次感受到封建家庭的压迫。
当时他还不服输,天真的以为:只要反抗,就能逼迫父母同意。然而他的反抗换来的是家里人对他的囚禁,以及整整三年不准恋爱和通信。
这是一段极为痛苦的回忆,也是促使罗广斌思想觉醒的一个节点。从那一刻开始,他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愈发反感,萌生了朴素的革命意识。
恰在此时,他遇到了马识途,当时马识途是我党的地下党员,他一眼就相中了这位有干劲的年轻人,于是帮他离开了老家,让他来到昆明联大附中读书。
在马识途引导下,罗广斌接触了很多新知识,思想越来越进步。
后来罗广斌亲眼目睹了一二·一学生运动中国民党特务大肆屠杀青年学生,他更加认识到反动政府残酷血腥的本质,打算彻底与自己原本所在的阶级决裂,决心要一生为革命而奋斗。
也正是因为这一变化,1948年3月罗广斌被江竹筠(江姐)和刘国两位同志介绍入党,候补期为9个月。本来这应该是好事,罗广斌也即将迎来人生的新篇章。
但就在这一期间,他遭到叛徒出卖,被逮捕进入重庆渣滓洞,于是有了开篇的那一幕。按理说,罗广斌加入共产党,来到渣滓洞集中营必定是九死一生,不过前文有提及,罗广斌的家庭不简单。
而且不单他的父母是国民党官员,连他的哥哥罗广文身份也很特殊,此刻已经是国民党川军兵团司令。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杀人如麻的徐远举也不敢对罗广斌如何,只能好好招待,想办法让他转变。
而罗广斌信念坚定,一直没有理睬他,于是徐元举只能去找罗广斌哥哥罗广文,希望他能够好好约束一下这位共产党身份的弟弟。罗广文很注重亲情,他当时回复:不要伤害我弟弟,只要让他吃点苦头改变立场就行。
徐远举也不得不给罗广文这位高级将领的面子,立刻找人去劝降,并告诉罗广斌,只要他承认与共产党的关系,不需要他交代组织,也不用写悔过书,也能恢复自由,送他出狱。
本以为这是个顺水推舟的事,可罗广斌态度很坚决,始终不愿改变,也绝不借用家里人的关系妥协。面对这样一块“硬骨头”,徐远举也是头疼不已。
而且他不是没想过强制让罗广斌出狱,他曾说“送去给他哥去管教”,丢掉这个“包袱”,但罗广斌自己却不同意。搞到最后,徐远举也很无奈,只能客客气气的将其关押。
值得一提的是,在罗广文出面救人的时候,1949年初,监狱内的党组织也希望他利用家中的特殊背景出狱,但罗广斌却没有服从组织决定,而是铁了心要留在这里。
为什么罗广斌始终不愿意重获自由?在他自己看来,本人当然可以走,但是渣滓洞、白公馆的这些被关押的革命烈士又该如何?罗广斌不愿意抛弃同志,他宁愿陪着这些战友一起牺牲,流尽鲜血捍卫信仰。
他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监狱里的同志们,大家和他一起战斗,一起不屈不挠的顽抗,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甚至当后来渣滓洞和白公馆展开大屠杀之际,罗广斌还策反看守,与白公馆19位狱友成功突围,得以向组织报告烈士们最后的嘱托——他将狱中同志最后留下的“狱中8条”交给了党组织,同时也根据狱中的故事,写出了鼎鼎大名的红色小说《红岩》。
在之后的日子里,罗广斌成功的让《红岩》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说,而那些壮烈牺牲的同志们,也没有被遗忘,最终在他的故事里得到重生,他们的精神成为党和人民所学习至今的“红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