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明光

1955年生于山东莱阳;

1976年参加山东省剪纸学习班,剪纸作品《高路入云端》发表于《美术》杂志1977年第一期;

1978年作品《晨曲》在崔子范先生主办的胶东五县联展获奖;

1986年拜师著名画家姜宝林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

1991年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插班进修;

1993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秋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3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家家唱晚》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2005年作品《根据地的秋天》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美展;

2006年作品《松风山壑》入选中国名家四条屏联展;

2006年于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导师高研班;

2008年于中国国家画院课题班姜宝林工作室深造;

现为威海画院专职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柳亚子先生 96cm×89cm 纸本设色 2004年

自2004年我在国家画馆开设工作室以来,先后招了四届学员,明光又来到我的班上,他是2007—2008年课题班的学员之一。明光人憨厚朴实,待人诚恳,不拘生活小节,平时话语不多,有时突然冒出几句来,让你觉得很有道理,正所谓“吉人之辞寡”。明光对艺术创作能做到全身心投入而且具有较强的悟性与认知能力。这四年来,凭着自己的感悟能力和刻苦的学习,如今这把刀子已然又重新被磨出了锋芒。我想,这次他回去了之后再不会让其生锈了!从近期这批作品可以看出他对笔墨的理解和用工之处,更难得的是他对于传统笔墨的研读与探索,已经上了一个境界。传统笔墨流传至今的都是精华,没有糟粕,继承的越多,拥有的笔墨技巧越高明,新形式与旧笔墨结合的越好,作品就越完美。

戏曲界经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经常对学员们讲:“一定要打好传统笔墨基础,否则你将来走不远,飞不高。”这就是说艺术要靠功力,所谓熟能生巧,中国画亦是如此,没有功力的笔墨是幼稚的、浅薄的,是不耐看的。而功力则是靠天长地久的积累与沉淀。即便是再聪明、悟性再高的人也要靠实践、靠下苦功夫,积累工夫的时间越长,积累的功底越深厚,就越有审美内涵。当下中国画坛,有不重功力重制作的倾向,这是偏离中国画与艺术审美内核的。很难得的是明光在这种风气下还能不急功近利,潜心于传统,并有所成。期望他在目前这批作品的基础上,再不断探索,也完善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淸华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姜宝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片江南 96cm×89cm 纸本设色 2004年

对李明光的创作过程,我的分析是:以自我对自然界的视觉体验积累仓基点,用笔墨来再造一个艺术世界。其用力顺序大体可排列:用笔的力度、刚柔相济放在第一位;在具象与抽象的取舍中把形式结构放在第二;在情趣的表达上,把自己的生命状态放在了最后。这种排列以后是否会移位,尚未得知。他把学到的传统功夫拿到对生活的表现中去检验,再去发现艺术表现的新的规律。把笔墨潜化人,人潜化为笔墨,这一切又都通过自然媒介来承载,新的内容导致了新的形式的生发,我以他大致上是这样的实践过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孔仲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律·到韶山 96cm×89cm 纸本水墨 2004年

李明光是以用笔来组构形式,像石涛的山水,造型皆线的节奏与组构关系,用笔是以心使之,是其抽象的语言的基本架构,是语言的秩序构成了他的艺术世界。笔墨运动的自由展开,产生了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写意造型的美的法则,全在笔墨运动的虚实有无之间,是秩序美造就了天地同和的境界。

李明光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用笔的性格上。是用笔的节奏构成了他的形式;在形式中蕴含着笔墨的意义和自然的神韵。自然之神与生命之神构成了他的艺术意蕴。传统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在回望传统时首先要找到切入点,紧接着是要找到与当代的契合点,形成当代的标志性风格。只有立足当代,艺术才能释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湖北省文联原主席周韶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刹春韵 57cm×53cm 纸本设色 2004年

写生山水多现场感,有所谓“创作”山水不可替代之生活气息,故写生亦即创作。读其《月是故乡明》之类的胶东山水尤感亲切,乃因有写生之实感,又有想象与重新组合,融浓浓乡情于笔墨之间。所谓创作,往往是在观察、写生、体验之后,应某种神思、美感或主题表达之需,重新组合创制之山水,虽可源自真山真水,却已非真山真水之如实摹写,多了许多移思、遐想、情感,多了许多独特意境、诗心,多了许多自家笔墨、构成,一句话,多了主观,多了我。如明光的山水四条屏等佳作,笔线流走自如,墨气灵动润心,读之如沐清风,如闻泉鸣,无意间陶然其间,此岂止卧游,亦得畅神之乐,诚仓明光创作之精品。

明光进步了,且大有进步,真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和他一起过目这画集的打样,他清楚哪张好,哪张还差,也清楚什么好,什么差。我欣赏他这坦诚、明白,透明,因为他会总结这第二本画集的得失,或许又如他的《云中古寺》那境界寻到山外之山,看清再上升一个台阶的长路。也许,他会再潜行于新的夜路,进一步感悟天人合一哲学的现代际遇,与曰升华笔墨、学养,待出第三本画册时,同你一起走进那满园硕果同时又有现代感的《酣秋时节》。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曦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岸春风 57cm×53cm 纸本水墨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江月·井冈山 96cm×89cm 纸本水墨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忆秦娥娄山关 96cm×89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泳 96cm×89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万山红遍 37cm×54cm 纸本设色 200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万雄狮过大江 37cm×54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沁园春·雪 72cm×138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雄关漫道真如铁 72cm×138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96cm×89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硕 70cm×53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风又向小园吹 70cm×53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风又至 70cm×53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硕 70cm×53cm 纸本设色 2004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