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要素,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催生了对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经济的需求。然而,数据流通的困境却如同一堵高墙横亘在前,限制了数据融合以及价值挖掘。如何打破数据孤岛,让海量数据安全、高效地流动起来,真正释放其价值?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到2028年要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数据空间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联结多元主体,搭建起数据共享的桥梁,孕育着全新的产业生态,是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中流砥柱。

目前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企业需求等多方合力下,数据空间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潮。

1月6日,中国电子云正式发布云数一体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并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发布高质量共建可信数据空间联合倡议,共同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

携手落地可信数据空间,畅通数据流通大动脉

会上,中国电子云携手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无人机遥感数据资源分中心、中盾安信、中科加能、朗新科技、百度智能云等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高质量共建可信数据空间联合倡议。

高质量共建可信数据空间联合倡议提出,将积极响应国家数据要素政策,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及价值转化,有效解决数据“不敢享”“不愿供”“不流通”“难利用”等关键问题堵点,携手落地可信数据空间,推进城市、行业、企业数据基础设施落地,畅通数据流通大动脉。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冯进介绍,中国电子云作为数据创新领域先行者,主动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和实践,参与到北京、深圳、大连等地的数据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在数据“治得专”上,支撑了全国省市区县、央国企、关键行业等150余个数据平台建设,为数据运营打下良好基础。

在数据“流得动”上,支撑深圳数据交易所全国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迭代升级。

在数据“供得出”上,由中国电子云数据港对接全国17个城市、50多类高价值社会数据资源,自营12个数据产品,实现数据运营闭环。

据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目前报告公开了178个数据空间案例,其中欧洲在数据空间建设上处于领先位置,已建160个数据空间,且凭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欧洲数据战略等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以数据空间为核心抓手推动整个欧洲体系下的数据流通模式构建。

而国内数据空间建设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已有一些数据空间建设的探索和尝试,如中国电子云较早开始探索该方向,在一些城市、行业、国有企业等开始建设可信数据空间。

随着国家数据空间建设政策、规划等充实,我国数据空间建设有望迎来爆发阶段,建设数量预计会远超100个。

云数一体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树立四大核心能力

中国电子云云数一体解决方案可信数据空间基于“云数融合”技术体系,构建“云边协同、多元共创、动态管控、全栈安全”的分布式数据价值可信流转网络,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价值共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电子云数据运营部总经理宋超介绍,中国电子云可信数据空间核心内容包括四大能力:

一是数据流通运营能力。该方案提供主体认证、数据上架、供需对接、合规审核、交易签约、计费结算全过程线上化运营服务,确保供需高效撮合和业务运作合规。

二提供数据流通技术底座。方案提供可信接入、数据清洗加工、数据开发、数据交付以及流通全过程管控能力,实现多方数据融合价值共创和流通全过程可管可控。

三是提供可信连接器。可信连接器连接供给方多种流通技术形态的数据资源,构建支撑数据开发和数据交付、从供给方到需求方的安全可信数据通路。

四是提供可信云底座。可信云底座基于“云原生+AI原生”理念研制的大规模、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融合数据、智能和原生安全,通过对通用、智能、超级、边缘(数据接入)算力的混合调度,为数据提供高效敏捷的处理能力。

可以说,中国电子云可信数据空间兼顾了安全保护和流通效率,基于密态计算可支撑大批量数据高速传输,可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等创新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受记者专访的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冯进介绍说,中国电子云云数一体可信数据空间方案遵循国家数据局所提出的可信数据空间整体架构框架,面向政府、行业型链长单位以及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集团,具备诸多突出特性与优势:

其一,实现了云边端一体化架构。其中,云作为中心端,承担核心运算与数据汇聚功能;边缘节点,负责靠近数据源或用户端的初步数据处理,有效减轻云端压力;端则为接入点,便于各类设备、用户接入系统。三者协同配合,保障数据流畅通无阻。

其二,具备跨算力开箱即用的便捷性,用户无需复杂配置,即可快速启用,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算力需求,提升使用效率。

其三,支持按需部署与弹性伸缩,能依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灵活调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其四,达成多方身份互信,通过严谨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机制,让参与数据共享的各方主体能够放心交互,保障数据来源可靠、流通安全。

其五,实现数据开发过程可控,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各个环节,均设有严格管控措施,防止数据被滥用,确保数据合规开发。

最终,助力各方实现价值共创,推动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数据共享过程中,挖掘数据潜力,实现协同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六大特点竖起中国电子云可信数据空间大旗

宋超详细介绍了中国电子云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的6大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云数为基。基于“云原生 + AI原生”理念研制的大规模、高安全、高可靠和高性能,提供通用计算、智算、数据接入统一调度的可信算力基础设施。

第二,管控为核。通过构建数据流通一体化管控体系,对数据接入、传输、清洗、开发等数据跨主体流通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管控,针对处理对象、处理主体、使用条件、使用权限形成细粒度控制策略,依托控制策略,对用户操作和系统处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对基于API接口、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多种流通技术以及同一流通技术、多个技术厂商产品的数据开发和数据交付进行统一纳管,确保技术生态开放可扩展,目前已适配6大流通技术路线和9个市场主流厂商产品。

第三,连接为源。连接器支撑构建面向数据开发和数据交付,从供给方到需求方的安全可信数据通路,支持接入多种流通技术形态的数据资源,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可配,按需插拔,容器化部署。

第四,利用为本。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共创、开发利用新途径,支持集中式(数据沙箱)和分布式(隐私计算)开发模式,以及科学计算、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模型等多种建模方法。

第五,引数为芯。通过中国电子云数据港已经接入的全国性权威合规、高质量的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和企业数据以及自研高价值数据产品,可以引入可信数据空间,为空间运营进行赋能,解决数据供给不足的问题。

最后,安全为根。构建安全可信、纵深防御、主动安全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防范全场景和全流程的数据安全风险,筑牢“可信、可防、可控、可管”的可信数据空间全流程动态安全防线。

中国电子云安全运营部总经理毛昱认为,中国电子云在可信数据空间设计时,将“可信”二字前置,尤为重视安全。一方面,安全是全栈体系,涵盖底层基于硬件可信核的可信计算技术、软件供应链安全等;另一方面,算力平台安全有纵深防御,依托原生安全产品技术。另外,重点强化数据流通过程安全,以数据分类分级为核心构建保护、监控处置响应体系,使其方案区别于其他厂商。

中国电子云数据港堪称可信数据空间典范实践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电子云可信数据空间面向城市、行业和企业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实践。目前已经在部分重点城市、某工业央企、某食品央企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育种等行业进行落地实践。

宋超认为,中国电子云数据港与中国电子云数据空间解决方案紧密相连,具体呈现出三个维度的关键关系:

中国电子云数据港堪称可信数据空间的典范实践案例。在数据接入维度,数据港积累了丰富且扎实的实战经验,不仅成功获取来自17个省市的公共数据使用授权,还接入了50个以上的社会化数据以及全国级别的海量数据。

单从2024半年的运营数据来看,其数据流通量高达2200多万次,最高并发量可达数万次,成绩斐然。与此同时,在数据接入管控方面,从严谨的合规流程设定,到精细的开发过程约束,每一个环节都有周全的考量,并持续投入精力深耕细作,由此衍生出大量极具价值的产品服务。

中国电子云数据港依托中国电子云的原生云架构搭建而成,使其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与数据的深度一体化融合。基于数据港所沉淀的底层基础设施能力,一系列关键能力得以凸显,其中数据合规能力确保了数据的合法应用,数据安全能力为数据保驾护航,数据开发能力则助力数据价值释放。这些能力相辅相成,成为快速打造可信数据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中国电子云数据港凭借持续运营,汇聚了海量来自外部的行业专项数据以及地方公共数据等宝贵资源,为数据空间建设注入强大的数据动力,助力城市、行业、企业快速搭建数据空间。

例如在打造低空经济行业数据空间时,数据港能够有机结合自身接入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再融入当地的产业数据,如测绘数据等,全方位赋能,促使数据空间一经建成便能迅速激活应用场景,切实发挥出强大的赋能价值。

未来,中国电子云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应用生态发展,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价值共创,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共同助力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