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正劲 湖城万象新
——衡水市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核心提示
2024年,衡水市以全面深化改革闯新路行动为统领,各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体制改革激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农业农村领域改革让和美乡村建设多点开花,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进程中不断实现。
改革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
在全省率先推行证照“三联式”改革;全力打造“五位一体”经营模式2.0版;强力推动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出台“衡水引才新十四条”……一批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一项项创新成果催人奋进。
刚刚过去的2024年,衡水市以全面深化改革闯新路行动为统领,着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亮点纷呈,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奏响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以改革“创新力”增强发展“原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没想到这么方便,省时又省心。”2024年3月,武邑县一家商贸有限公司的法定代理人肖丹只提交了一次材料,便同时办理了营业执照变更和经营许可证两项业务。她对这样的服务非常满意。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证照联办、证照联变、证照联销“三联式”改革,优化经营主体“准入—准营—变更—退出”业务全流程,平均压减法定时限的50%以上,让企业感受到我市深化改革的力度和营商环境的温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4年,我市围绕营商环境、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破除制约衡水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市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好事”等活动,深入开展“优服务、强要素、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探索照后许可“免申即办”改革,2400余个经营主体实现免申即办、快速准营;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提标扩面;加快“标准地+承诺制”扩面升级,43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平均节约开工时间70天;推进“衡水学子回归”改革扩面升级,出台“衡水引才新十四条”,引进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21人。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我市强化项目前期、开工、入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增发国债项目跟踪调度机制,全市69个增发国债项目在全省率先全部开工;深入开展特色产业链专题招商推介对接活动,推动综合性招商向专业性招商转变。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效果,全市174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工信厅评审;落实“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作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5家;建立科技成果需求端与供给端精准对接平台机制,发布国内顶尖高校院所先进技术成果15项;完善科技成果筛选、评估、嫁接机制,打造和开放桃城低空产业创新应用场景。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围绕“雄安建设、衡水配套”定位,我市打造雄安衡水协作区“伴随式协作模式”2.0版,实施县域对接、协会对接、产业对接,探索建立全域对接服务雄安新区机制,初步构建起特色化服务配套供给体系。
以改革“关键招”打造发展“新优势”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去年,我市各领域的改革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干净整洁的乡村小路、古朴别致的农家小院、各具特色的彩色墙绘、房前屋后的花园菜园……2024年10月,漫步在故城县三朗镇西牟村,恬静诗意的田园风景,令前来参加河北省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议的观摩团成员流连忘返。
“我们通过实施农业新型经营模式,村集体收入逐年攀高,去年达到120万元左右,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西牟村驻村第一书记冯书彤说,村集体的收入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这是我市着力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效。
去年,我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按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美共富村三种村庄类型,制定和美乡村建设标准导则,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全市重点打造提升的222个和美乡村全部建成。
去年11月4日至5日,第七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暨招商对接活动在冀州区举行,“衡字号”果蔬叫响京津冀。去年,我市创新机制打造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探索构建衡水“河北净菜”进京“政府+企业+基地+市场+终端”直通经营模式。武邑绿园、武强赛元、深州西得牛等11家经营主体被认定为“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还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州市三个村庄被确定为2024年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省级试点。健全现代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市持续提升“党建+信用+金融”惠农服务质效。全力打造“五位一体”经营模式2.0版,故城县、冀州区、枣强县、武强县等县(市、区)实现乡镇全覆盖,全市三季度典型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
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完善空气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制定29项具体措施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四。
——健全城乡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定期巡查、开展卫星遥感解译,常态化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健全地下水位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域岸线管控,列入“四乱”台账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持续完善衡水湖生态治理和保护机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推进水权交易改革,再生水监控平台搭建完成。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制定措施规范政府储备排污权的管理和使用,在全省率先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使用费征收。
——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创建“无废细胞”222个。印发《衡水市2024年“无废小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我市着力深化民主法治领域和党建领域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常态化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刑事案件个案推送由3天缩短至4小时,案件流转协同率68%,位居全省前三。我市创新婚姻家庭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深入开展“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帮扶工作;完善“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冀州区构建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阜城县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武强县构建“1+N”行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
创新开展“晋档升级”行动,我市印发《衡水市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三年行动方案》,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规划了路径。我市深化群团体制改革,探索建立“1+N”妇建联盟体制新模式,被中国关工委确定为“政务服务+关心下一代”全国试点。
以改革“含金量”撑起人民“获得感”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2024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持续在深化改革中释放“民生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对于患骨病多年、常年进京求医的市民刘雄来来说,改革红利就是在衡水也能看上北京名医了。
对于年轻宝妈李静来说,改革红利就是可以带孩子在社区打造的儿童友好空间学习、健身、娱乐,体验多彩趣味活动。
对于景县龙华镇龙华村刘桂荣来说,改革红利就是在家门口享用上“文化大集”送来的文化大餐。
去年,我市立足民生福祉,着力深化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改革,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在医疗领域,我市强力推动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京衡中医医联体增至12个,建成30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衡水分站,京城名医馆共诊治患者2056人次,互联网联合门诊诊疗779人次,衡水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领域,我市深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改革,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目前,全市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市级教研联盟4个、县级121个。2024年,我市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学区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模式,覆盖义务教育学校684所,覆盖率100%。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全市获批“2+2+2”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项目8个,两个“双元制”育人项目荣获全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职组“十佳”示范项目。加快衡水学院应用转型发展,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40个。
在文旅领域,我市深入实施文化精准惠民工程,通过“双争”有我、“政府采购 送戏下乡”、“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等载体,将对口贴心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创新开展“有事好商量 和谐在身边”“党建+物业”“马路微市场”等一系列微改革。衡水湖旅游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打造了14条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了第二届河北省研学旅游大会,出台实施意见规范研学旅游市场秩序。
此外,我市还扎实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重点建设8个儿童友好重大项目,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提升儿童友好程度。我市儿童医院空间建设和改造项目入选国家级第一批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站在新起点,我市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改革定力,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
内容来源: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