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萧临风,1967年生于安徽合肥。1985年冬天响应征兵号召入伍,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某装甲师。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每个带着热血梦想参军的年轻人,都渴望能在部队闯出一片天地。

刚到部队时,我是个毛头小子,连军装都穿不利索。新兵下连后被分到了三营七连,在那里遇到了改变我命运的人——师政委童远山。

他是个地道的山东人,说一不二,但对待基层战士却出了名的体贴。

1986年,我在装甲操作训练中表现突出,被评为"训练标兵"。同年12月,经过严格审查,我光荣入党。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打开军旅生涯新篇章的起点。

1987年,我被调到师部担任通讯员。那时候的通讯员可不是个轻松活,要负责首长的日常公文传递、电话值班等工作。

童政委待我如子侄,经常指点我业务知识,让我学会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到了1989年初,师里开始进行提干考核。那时部队正值精简整编期间,提干名额异常珍贵。

全师就三个提干指标,却有47名优秀士兵参加竞争。考核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军事技能和体能测试三大项。

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准备中。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政治理论,晚上挑灯夜战到熄灯,连队的战友们都说我疯了。

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了考核。

然而,就在我以为胜券在握时,童政委却在一个周日的下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小萧,你是个好苗子。"他开门见山地说,"但这次提干,我希望你主动放弃。"

听到这话,我如遭雷击。整整三天,我都沉浸在痛苦和困惑中。但最终,我还是选择相信童政委,写下了放弃声明。

一个月后,军区机关来了一纸调令,要调我去机关工作。临行前,童政委送给我一块他用了十年的老军表,表背刻着"行稳致远"四个字

直到1992年我才知道真相。原来1989年军区准备进行机构改革,要从基层选拔一批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干部充实机关。

如果我在师里提了干,按照规定就必须服役满三年才能调动。

反而是以普通士兵的身份调到机关,既能享受更好的培训机会,又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1993年,我在军区机关提干,职级比在师里提干高出一大截。1995年,经组织考核后破格提拔为机关正营职干部。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童政委当年的慧眼识才。

2003年春节前夕,我得知童政委因肺癌住院。来到医院时,这位曾经威严的长者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

他拉着我的手说:"当年让你放弃提干,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你小子没让我失望。"

2004年,童政委去世前留下一本日记,里面记录着他这些年培养的每一个年轻人。

在我的名字旁边写着:"此子虽性急,但心性纯良,只需助其转角,必成大器。

1989年放弃师里提干,是为其清除浮躁,望能成就其大。"

如今回想起那段岁月,我终于明白:有些时候,恩师的良苦用心,往往是以看似打击的方式出现。正是那些在当时令我困惑、痛苦的决定,造就了今天的我。

2005年,我转业到省交通厅任职。每到周末,我都会带着儿子去童政委的墓前,告诉他这位老首长的故事。

童政委的军表,我一直戴到现在,它提醒着我:组织的培养和首长的爱护,是我们军旅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部队里的首长们往往不善于表达感情。他们用看似严厉的方式,为年轻人铺就人生的康庄大道。

这种大智若愚的胸怀,是我们这一代军人永远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