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7日上午,2025山东省“海洋大集”新春季在青岛市城阳区锦城路如约开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城阳大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冬游青岛的特色体验、琳琅满目的海鲜美食、底蕴深厚的非遗文化为市民们带来一场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
7日一早,城阳大集已是人潮涌动,叫卖声与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步入大集,仿佛踏入了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鳞次栉比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年货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有刚出锅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小吃,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土产,还有寓意吉祥的春联与福字。市民们边走边看,轻松便能寻得自己所需之物。“眼看年关将至,特地来挑些对联和年货!”家住即墨的刘先生,一大早就拉着购物车来到了市场。他感慨道,城阳大集见证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每逢农历“三、八”之日来城阳赶集,早已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尝一尝虾皮,不好吃不要钱!”在城阳大集上,从事干海鲜销售的杨大爷正热情地与赶集的市民打着招呼,已经七十多岁的他是日照人,在大集上摆摊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就喜欢大集上的这股子热闹劲儿!”杨大爷笑道,尽管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无需再为生计奔波,但他仍乐此不疲地往返于青岛与日照之间,将练摊视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话音未落,他又开始招呼前来采购的市民,忙得不亦乐乎。
在非遗大集板块,新奇的非遗手造也引起了一众外国留学生的关注。来自俄罗斯的波莉纳一早就和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大集的现场。“这是什么做的?太漂亮了!”在非遗大集展台,波莉纳被眼前光彩夺目的螺钿工艺品深深吸引,不由得停下脚步,认真听工作人员的介绍。当她得知这件艺术品是将贝壳精心打磨成薄片,再历经裁切、镶嵌、上漆等一系列繁复而精细的工序方能完成时,不禁对这份精湛绝伦的非遗技艺发出阵阵赞叹。
城阳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宫先生介绍,眼前的城阳大集距今已经有四百余年历史。根据《即墨志》记载:万历初年,即墨县令许铤奏请开放海禁,城阳已设集巿,金口港成为由女姑口至城阳集的通商口岸,城阳大集成为当时即墨县13处乡集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城阳大集非常热闹,南北商贩汇聚于此,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宫先生说,来自江淮、浙闽的纸张、粮食、木材、毛竹、瓷器,乃至丝绸、棉布等货物,经金口港来城阳经销者日众。每逢赶集之日,当地出产的工具、盐、小吃、水果、土产品应有尽有。城阳大集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唱戏声、说书声、卖艺声、乐器声交融沸天。北方皮货、南方广货、江浙竹器、博山瓷器、潍县黄烟、胶县毡鞋、崂山药材汇聚于此,极具北方传统民俗特点。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城阳火车站投入铁路营运,带动了城阳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城阳大集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中国成立后,城阳集市设有粮食市、牲畜市、蔬菜巿、水果市、海产品市、木料巿、肉巿、杂品巿,客商自由议价、交易繁荣,成为青岛城乡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青岛人对城阳大集怀有深厚的感情。”宫先生说,在老辈青岛人的记忆中,买日用百货、看戏玩杂耍首选城阳大集,虽人山人海,摩肩擦踵仍乐此不疲。而对周边的区县来讲,赶城阳大集还可以将家里的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变现,成为增加家庭收入,维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过400多年的传承,城阳大集发展到今天已与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合并,拥有蔬菜、水产、家电、服装、日用百货五大市场和山东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成为全国五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日人流量6万人次,年交易额277.2亿元,位列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前茅。可以说它的每一步发展,都见证了城阳发展的日新月异。
或许有人会问?在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网购到各种商品的当下,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赶集这件事?同样喜欢逛市场的汪曾祺,曾在《人间滋味》里这样写道,“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或许,都市快节奏生活下的这份人间烟火气,正是大集得以延续至今,而又生生不息的意义所在。
如今的城阳大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集市,更是一个文化的展示平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舞台。在这里,非遗艺人可以直接向公众展示他们的技艺和商品,与大家面对面交流。“通过大集这一平台,我们将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重新带回大众视野,希望这些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产品,能够赢得更多人的青睐与赞赏,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一份绵薄之力。”面塑非遗传承人张世建说。
(大众新闻记者 鲍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