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和陈锡联都是中共党史、军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之间也有着浓厚的战友情谊。陈锡联去世后,李德生曾写道:

陈锡联同志是“与我相交60多年、情深意笃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到北京办事。事情结束后,他想要见一见自己的老朋友、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不过由于李德生身份特殊,需要提前通报,陈锡联便耐心等待回复。

谁曾想没过多久竟然等到了李德生的亲自上门,而他见到陈锡联的第一句竟然是:“首长,你不对。”说完便绷着脸坐在沙发上。那么陈锡联哪里“惹”李德生不高兴了?他一个总政治部主任,为何要叫陈锡联为“首长”呢?

大多数干部被降职,陈锡联却给李德生升职

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为了接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开始艰苦的长征之路。当时陈锡联担任的是红10师的师长,他在李先念的指挥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率先抵达懋功和中央红军会师。

不久后,部队进行整编,受到张国焘错误路线迫害的李德生被调往陈锡联所在的红10师,成为交通队传令兵班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两个结下了长达60多年的真挚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锡联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14岁就参加红军,入伍仅两年就担任红四军第10师30团的政治指导员。11月10日,黄安战役打响,陈锡联率领30团和12师先向黄安外围的敌军据点进攻,然后总攻东关。最终以我军歼灭敌军1.5万余人获得胜利,而陈锡联也因表现突出而被升为第30团第1营的教导员。

1933年,方面军进行整编,陈锡联被任命为第30军88师263团党委书记,不久后被升为263团的政委。当时的他年仅18岁,能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战士一步步升为一团的政委,足以看出他的能力有多强了。

1934年11月1日,陈锡联所带领的263团被授予“钢军”的称号。没多久,陈锡联就因为自己出色的指挥才能而被升为红4军10师的副师长,随后被调往红11师担任政委。此时的陈锡联只有19岁,也是红军时期年纪最小的正师级干部。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陈锡联奉命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在最后进行掩护。抵达毛儿盖后,陈锡联在一座寺庙内遇见了周恩来。当时周恩来正在和张国焘谈话,张国焘看见陈锡联后,当即向周恩来介绍说:“这位是我们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陈锡联,外号‘小钢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陈锡联朝气蓬勃的面孔,周恩来高兴地上前和他握手,并说:“你们四方面军的干部真年轻,真能干啊!”包座战役后,陈锡联重新回到红10师,不过这次他所担任的是师长。

陈锡联虽然是一师之长,但他从不摆什么官架子,也不高人一等,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和传令兵谈心,向他们传授战斗经验。当他得知李德生的悲惨经历后,便鼓励他:“李德生同志,我知道你在那件事中是受了委屈,但你要放下思想包袱,战胜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轻装前行。”

李德生备受鼓舞,此后陈锡联一直很关心他,并给予他很多关照和帮助。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陈锡联担任129师769团团长。当时由于编制压缩,很多干部都被降职,但令人意外的是,陈锡联却给李德生升了职。先是安排他当通信排排长,然后又任命他为特务连连长、副营长等职务,不少重大作战任务也都交给李德生去完成……

在陈锡联的指挥下,参与多场大战、恶战

在陈锡联的直接领导下,李德生经历了许多大战、恶战,多年后他仍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10月18日,陈锡联抓住有利战机,率部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不仅毙伤日军100多人,还击毁敌机24架,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光辉战例。

在总结此次战斗经验的时候,刘伯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次战斗的优点是侦察清楚,部署周密,行动迅速。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说次要方向分配的兵力太多,造成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亲自经历此次战斗的李德生回忆说:

“在阳明堡战斗中,我始终都跟在陈锡联团长的身后,负责通信联络,可以说这是我看着陈锡联团长指挥战士们打的抗日第一仗,所以我一直记着,直到现在也不曾忘……”

1940年5月2日,时任第385旅旅长的陈锡联来到第769团,对二营营长李德生和三营营长马忠全说:“打南关是白晋战役中最重要的一仗,它不仅对破袭白晋铁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们还要夺取我军紧缺的炸药等物资。你们要多想办法,多动脑筋,迅速把南关给拿下来!”

李德生和马忠全齐刷刷地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请旅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日中午刚吃完午饭,陈锡联就带着第769团团长郑国仲和李德生等人去察看地形。他们站在可以俯视南关的大官寨顶峰,借着灌木丛的掩护,用望远镜查看远方的情况。

由于南关西面、西北面有两条河川在西北处交汇,导致部队无法从这里通过;火车站在两个高地之间,我军一旦靠近就会被日军发现;而云盖山的对面和左侧不仅有高山,山下还有日军建的两个碉堡,我军如果从这里突入的话,必定会造成极大的伤亡。

查看完地形,陈锡联、李德生等人眉头紧皱,纷纷都认为南关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等大家返回驻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他们只吃了一点东西就立即开会,研究打法。

郑国仲说:“我们此次不能使用强攻,南关日军的堡垒工事很多,我们一层层突破的话,不止要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造成巨大伤亡。所以只能智取,你们有没有好的意见?”

李德生开口说:“团长,我有一个办法,不知可行不可行。”郑国仲连忙说:“你说来听听。”李德生说:“我们可以组成一个突击队,从秦五坡和极子山下面的两个碉堡间悄悄摸过去,潜伏到南关后,来个里应外合。”

郑国仲认为这个办法很不错,连鲍先志也说:“这样就等于在敌人的肋骨间插一把钢刀,还能直插敌人心脏,好好好,很好!”于是大家就李德生的办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不久后,兵力部署、火力配置等都明确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李德生将大家研究好的方案汇报给旅里的时候,陈锡联先是批准了这一作战方案,然后称这个打法为“打虎掏心”。

5月4日,李德生和马志忠带着3个参战连长假扮成老百姓去南关“赶集”。在当地共产党员的秘密配合下,大家对哪儿有多少敌人,哪里是炮楼工事都侦察的一清二楚。

5月6日凌晨,夺取南关战斗正式打响。由于我军事先了解到日军的兵力部署等,所以很快就攻克南关,还缴获了1000多箱炸药。在抗战时期,炸药是比金子还宝贵的存在,因此当陈锡联等首长得知这件事后,都高兴地说:“这是打了个大胜仗啊!”而这些炸药也在后来的百团大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陈锡联想见李德生,李德生却说:首长,你不对

1949年春,解放军进行整编,陈锡联被任命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李德生则担任第三兵团12军35师师长,两人再次共事。据李德生回忆说:

“1949年4月21日晚上,我率领35师的战士跟随第三兵团,在陈锡联同志的指挥下横渡长江,并迅速突破敌人江防阵地,一举占领青阳、高坦等地。和兄弟部队共同截断浙赣线,切断汤恩伯和白崇禧两个战略集团间的联系,解放江南广大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10月,陈锡联被调往解放军军委炮兵司令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和李德生再也没有共事过。不过两人却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军的建设作出不少贡献。

1959年10月到1973年12月,陈锡联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和指导战士们在全区开展“学雷锋活动”,令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60年,李德生从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返回其所在的部队,随后总结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并推广到全军各个部队。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德生成为军界、政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1968年,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担任中央军委委员;1970年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70年的一天,陈锡联到北京汇报工作,事情忙完后,他想到李德生也在北京,便想去看看他。陈锡联知道李德生是总政治部主任,想要见他需要提前预约,便给总政治部办公厅打去电话:“喂,我是陈锡联,我想见见李德生同志。”

工作人员连忙说:“陈司令员,还请您等一下,我去请示后给您回电。”当工作人员将这一消息汇报给李德生后,李德生有些震惊:“陈司令员来北京了?他怎么没有提前告诉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没等工作人员说话,李德生又说:“走走走,老首长都来北京了,我怎么能不去看看他呢?”说完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执意去陈锡联的住处。

此时的陈锡联还在房间等电话,没想到却等来了李德生本人,他刚要上前打招呼,却被对方忽视了。李德生绷着脸从陈锡联身边经过,径直朝沙发走去。陈锡联笑着问他:“你这是怎么了?工作上遇到不舒心的事了?”

李德生说:“首长,你不对!”他的这句话令陈锡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忙追问:“我怎么了?”李德生说:“你来北京怎么不事先和我说啊?还说要来见我,你是我的老首长,理应是我来拜见您才是!”

陈锡联一听原来是这个事情,他幽默地说:“你现在是总政治部主任了,我一个军区司令员,哪里敢打扰你啊!”李德生被陈锡联逗笑了,脸也不再绷着,说:“首长,您别开我玩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两人身处不同部门和岗位,但他们的战友情谊依旧,用李德生的话就是:

“在这几十年里,我和陈锡联天南地北,聚散无时。我们虽然没能在一起工作,但我们都很珍惜在枪林弹雨中凝结成的友谊。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打打电话,交流信息,或者抽出时间互相看望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