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基层医疗条件正变得越来越好。小病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又省钱。”山西省太原市市民李女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现在,医院就诊流程正变得更加数字化,挂号比以前更加方便。部分常见疾病在基层就能得到诊治。”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连日来,很多人都注意到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要抓好的这项重点任务。2025年,更多惠民举措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医疗扩容下沉助力“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村卫生室进医保、大学生村医入编、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药品种类、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和省级巡回医疗全面推开……2024年,卫生健康领域的一批创新性、普惠性、兜底性举措努力实现看大病不出省、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这是一组加快推动医疗扩容下沉的沉甸甸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2024年,我国支持高水平医院布局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排100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更新CT、B超、血液透析等医疗设备;实施病房改造提升行动,改造升级2—3人间病房3万间。
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开设中医药服务……如今,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服务已经实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这让不少人感叹:医在朝阳,很“中”!与此同时,朝阳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开设专家门诊等方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离群众更近。
“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在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等方面的互通,方便患者转诊和医生诊断。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帮扶合作关系,专家下社区力度增大,通过专家坐诊、远程医疗等形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杨顺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居民部分常见疾病在基层就能得到诊治,更好地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此外,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佳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县域医共体建设、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对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了组织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坐诊外,还建设了区域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等,缓解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机构检查、检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便利了群众就医。乡村医生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对于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
“未来,我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种类能更多些,也希望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开设中医诊疗室。”天津市市民赵女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老人不会使用医院里面的数字化设备,无法单独去看病。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更多的医生、护士”。
推动更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的举措正在“路上”。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谋划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落实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推进县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进资源薄弱县常态化巡回医疗全覆盖,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荆志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医疗卫生强基,聚焦“抓医疗扩容下沉”,聚焦“抓普惠养老托育”,是实实在在的惠民生举措。目前,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弱,仍是制约中医药分级诊疗推进的重要因素。
“医疗卫生强基需要在中西医并重方面完善措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例如,加强中医优势专科、‘西学中’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推动中医技术进村入户,让居民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另外,大力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荆志伟说。
杨顺利认为,未来,实现分级诊疗和小病在基层的目标,需要让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人财物统一,各个级别的医护人员转起来,实现同质化,才能真正达到分级诊疗的效果,让老百姓更方便地在家门口看病,从而对整体的医疗费用起到节约的作用。此外,还要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发挥好其作用。
在张佳慧看来,目前,医疗卫生强基工作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层诊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便利度的提高,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望更高。二是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例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群众对上门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但受人手不足、激励不足等因素限制,上门服务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张佳慧认为,2025年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除了需要进一步落实各项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在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智能化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医疗机构间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基层医疗机构实时、动态掌握辖区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做好日常健康管理、承接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等打好基础。二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上,围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群体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上门服务,与辖区居民形成稳定诊疗关系,更好为居民服务。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陈 波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