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俄乌祖上本是同根,却因种种矛盾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甚至彼此深恶痛绝,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段历史可以从东汉时期讲起,刚好是公元纪年开始,距今差不多2000年,那时候还没有什么俄乌之分,西伯利亚地区只有被罗马人称作“蛮族”的“斯拉夫人”。

他们以氏族部落为居,民风十分彪悍,罗马人都要对其敬畏三分。

但不敌两个邻居更加彪悍,东汉北伐大破北匈奴,匈奴向北溃逃,斯拉夫人不敌,只能向西迁徙,迁到了当今的乌克兰一带,并逐渐分化为三大部族,分别是东斯拉夫、西斯拉夫与南斯拉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东斯拉夫最为强大,也是俄乌共同的祖先,虽然已有部族之名,但内部部落之间并不团结,往往遇到矛盾就是往死里揍。与此同时,维京人在欧洲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靠着当海盗积累下来的原始财富,贸易搞得也是有声有色。

这让沿河而居,还在靠农林渔过活的东斯拉夫人很是羡慕,3位大酋长一商量,反正谁也不服谁,与其斗个你死我活,不如请个大家都认可的大佬过来主持。

于是他们便派出使者渡海去往北欧,请求曾被他们驱逐的一支维京部族前去统治他们,帮他们恢复秩序,谁能想到还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于是维京酋长留里克便带人渡海,不仅平息了东斯拉夫部落之间的战争,还建立国家自封国王。维京人也被称作罗斯人,再加上这座王国的都城名为基辅,所以史称基辅罗斯。

这里提到的基辅正是当今乌克兰首府,罗斯也将成为俄罗斯的罗斯。

此时的基辅罗斯可谓是文武双全,不仅四处攻城略地,与帝国之间的贸易也是有声有色,还引进了宗教信仰,一跃成为欧洲最大也是最强大的国家。

但好景不长,到了11世纪时,基辅罗斯贵族之间展开混战,也搞了一个三足鼎立:一支向北发展,以莫斯科为中心;一支向西北发展,逐渐与欧洲同化;剩下的那一支,就是乌克兰的前身。

就在三股势力互相消耗的时候,让蒙古人给捡了漏,乌俄命运也在此时开始走上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那一支氏族与蒙古人贸易通婚,同时也吸收了蒙古人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思想,以及征服扩张的天性,实力迅速提升,莫斯科公国逐步崛起。

而留在基辅那一支相对较惨,他们被蒙古人视为奴隶,遭受着各种奴役,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也正是在此时首次出现了“乌克兰”的说法,因为乌克兰一词在罗斯人的语言中,意为“边界”,也就是说,基辅地区对于当时的罗斯人来说,就是他们与蒙古人之间的边境之地,甚至是沦陷区。

一方不断壮大,一方沦为奴役,命运就是这么的不公平。

到了十四世纪末,蒙古人开始衰落,乌克兰已经基本形成了单一民族的国家性质,再往前一步就是独立建国,但战争再次打响。

莫斯科公国征服血统开始爆发,伊凡三世率军击退蒙古人,或者应该说是击退金帐汗国,并收复了乌东部分地区,但他们并未向西进军,而是着力于追击蒙古人,占领他们的土地。

这就导致“乌克兰”被波兰和立陶宛趁虚而入,占据了西部地区,西乌也在这时起,开始接触西方思想,而东乌仍与罗斯人亲近。到了17世纪,西伯利亚基本已经统一,莫斯科公国也正式更名俄罗斯帝国。

至此,沙俄已经成了头号帝国,而乌克兰仍未有名,东部地区与沙俄世代交好,交个投名状就能抱上沙俄大腿,而西部地区却在立陶宛、波兰、日耳曼、土耳其的争夺之中不断流转,总是挨欺负。

可怜就可怜在乌克兰自古就属于四战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却没有合适的机遇,而乌克兰民族也从未击退过任何外敌的入侵,实在有些惨。

一方是战无不胜的欧洲宪兵,一方是屡战屡败的丧国民族,这还怎么比?

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加入联盟成为创始国之一,而西乌被波兰纳入版图,直到此时,乌克兰仍未有名,但显然已经是最好的状态,文化信仰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各过各的,也没啥仇恨和冲突,只是西乌不太待见东乌的野蛮性格而已,这是欧洲国家对沙俄的一贯认知。

但西乌是波兰从苏俄手中抢的,收回来只是早晚的事情。

可对于西乌来说,俄国远比波兰更加残暴,于是他们在二战中做出一个致命错误:在德军进攻苏联时,西乌选择倒戈,将亲德作为核心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德军也欺负他们,但他们却视德军为解放者,积极为其提供帮助,甚至组织起一股伪军来配合德军作战,而这一行为也导致之后乌克兰没少遭报复。

而这些报复也让乌克兰更加对苏俄恨之入骨,只要让他们逮到机会就会打压俄罗斯包括其民族,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族情节,而这恰恰也正是让俄罗斯愤怒的一点,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真正的矛盾要从苏联的独断开始,苏联大手一挥,让西乌与东乌合并,这才有了我们认知的乌克兰,而这也恰恰是矛盾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