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旅游景点那可是 “聚宝盆” 般的存在,每逢节假日,人潮汹涌,门票、餐饮、住宿等各类消费,感觉钞票都在哗哗地往里流。但你能想象吗?有些旅游景点居然在赔钱,甚至类比收房租都赔,这听起来颇为魔幻,可现实中还真有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传统认知里旅游景点的盈利模式。门票收入首当其冲,像一些知名的大型古迹、主题公园,一张门票动辄上百元,旺季一天涌入数万游客,光门票钱就是一笔巨额进账。再加上景区内的餐饮,虽说价格常常被游客吐槽 “不亲民”,但架不住购买量大,小吃、正餐、饮品,从早到晚都有需求。还有住宿,若是景区自带酒店、民宿,淡旺季平均下来,入住率可观,收益也不容小觑。更别提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售卖,特色手工艺品、明信片、当地特产等,游客们为了留下旅行纪念,往往乐意掏钱。

然而,那些赔钱的景点,问题究竟出在哪呢?一方面,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是个致命伤。一些地方为了短期经济效益,盲目扩建、大兴土木,结果破坏了景区原有的自然风貌与生态平衡,游客前来一看,大失所望,口碑骤降,后续自然鲜有人问津。比如曾有个以山水秀丽著称的小众景点,引入大量商业建筑,山水被钢筋水泥包围,宁静不再,老游客不再复游,新游客也被差评劝退,收入锐减。

另一方面,运营成本的飙升远超想象。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高昂,道路修缮、水电供应、环境卫生清理,哪一项都得持续烧钱。人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安保、导游、服务人员等,工资年年看涨。再加上营销推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砸重金做宣传,景点就如同藏在深闺无人识,但大把撒钱做广告后,转化率若不理想,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如同有些新开发的景点,贷款投入大笔资金搞建设、打广告,满心期待开门迎客赚大钱,结果游客寥寥,门票收入连贷款利息都还不上,更别说盈利了。

还有一种情况类似收房租还赔钱。有些景区将场地租赁给商户经营,本想着稳赚租金,却没料到景区人气不足,商户经营惨淡,纷纷撤租,导致场地空置,不仅租金没了着落,还得额外花钱维护空铺,以免破败影响景区形象。而且,一旦景区陷入经营困境,恶性循环随即开启,设施老化没钱更新,服务质量下滑,游客愈发稀少,收入进一步降低,想翻身愈发艰难。

旅游景点赔钱并非天方夜谭,背后是盲目开发、高成本运营、市场定位不准等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它警示着从业者,旅游产业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唯有精心呵护生态、精准把控成本、精准营销,才能让景点摆脱亏损泥潭,重现生机,持续为游客带来美好体验,也为自身创造财富。下次当你踏上旅途,看到那些或热闹或冷清的景点,或许心中会多一份别样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经营不善的景点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