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林,重庆市作协会员,儿童文学作家,空书包儿童公益图书馆创办人。《星星,请留下来》《三颗鸡蛋》《东郭先生睡不着》《闪耀的时刻》《不爱笑的三脚猫》等多篇短篇儿童幻想小说发表于《少男少女》《儿童时代》等杂志,出版长篇儿童奇幻小说《转身听见》,并入选2023年重庆市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公益事业,在“空书包”发起的“点灯教育在乡村”获得2022年度“重庆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2023年度“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与“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童行乡村阅读与写作公益课堂”获得2024年荣昌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
海林林:“空书包”里装着宽广的森林与海
(本期访谈主持人:陈泰湧)
上游文化:十多年前你还是一名景观设计师,那时的设计师工作待遇还是优渥吧?但你怎么会选择离开城市,回到乡村开始全职写作呢?
海林林:2014年的春天是我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才促使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当时我已经在景观设计行业工作七年,是能带领团队主导项目设计的主创设计师,在昆明、深圳与北京都有过不同的设计经验。当时,我为了与孩子父亲团聚,从深圳到了北京,找到了一份待遇丰厚的设计师工作。那年春天,我完成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硕士答辩,以论文双优的成绩顺利毕业,一切都很顺利。那时我还设想着,从北京重新出发,继续攻读国外的风景园林博士学位,在设计实践上更进一步,雄心勃勃。
不过,命运之舟自有它的行进方向。毕业典礼后不久,我们那时的小家出现了重大危机,极大地影响了我对工作的看法与热情。我开始反思人生活着的意义,是为了更高的学历?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的财富?还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与人生价值?我有什么想做的事呢?一定是景观设计吗?在那痛定思痛的日子里,我心底浮出了写作的渴望:我想拥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写作,给自己一次机会,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
那时候,我在乡村的童年生活突然就变得无比清晰起来,故乡的土地也向我发出召唤。我听到了内心的声音与乡村的呼唤,我接受了那样的指引,于是决定中断景观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回到我出生的地方,全力以赴地开始文学之旅。虽然作了这样的决定,但我还是有许多疑虑与彷徨。在之后的近两年里,我其实都是在全国各地旅行,确认我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同时也在为那种可行性做准备。那时我也怀了小宝宝,在北京与深圳之间来回,处理城市中的各种羁绊我的事情。2016年儿童节,我带着半岁的婴儿回到了重庆荣昌的乡下,开始了真正的写作生活。
我有这种突然的改变,其实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的苦楚,这激发了我对自己的审视,听到了内心真正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在“以为会很幸福”的道路上走到底。所以,如今再回首那段往事,我要特别感谢生活的苦难与打击,它们是真正的礼物,让我找到了我的终极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这是命运给我的启示,是我活着的意义。
上游文化:为什么“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你的终极梦想?
海林林:小时候我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个作家,而是一名画家。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在教科书上涂鸦,把各种画贴在家里的墙上。我当时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也是因为景观设计专业里有绘画的课程,而且还能运用于设计。
当然,那时的画很糟糕,工作期间也画得一般,不过我一直保持着这种爱好,在回家进行文学创作的这些年里也一直在画,进步了很多。我的儿童奇幻小说《转身听见》里的插画与封面设计都是我自己做的美编哟。这本书很美,插画也精美,我和年轻有才华的插画师田宛琰老师一起合作,为这部优秀的奇幻作品呈现了精美的插画,所以从这件事来看,不丢掉童年的梦想与热爱,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只不过,人长大了梦想就会改变,我找到写作梦想之后,就发现自己对写作的热爱超过了画画。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时间不够用,我往往优先进行写作,而不是画画。画画是我生活的调剂,也给我的创作生活带来许多灵感。我在写故事的时候脑海中会呈现许多画面,这跟我对画面的敏感度有关系,我有时会尝试自己画故事插画。我在《转身听见》的签名珍藏版里,就会给读者赠送一幅我为此书画的一个故事场景,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成为儿童文学作家是我真正的梦想,也是终极梦想。因为已经走过了十年,经历了更多的挫折,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却没有减弱,还越来越充满激情,渴望用一生的时间去写作,这当然是终极梦想了。至于为什么是儿童文学不是其他文学类型呢?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我这豁达直爽纯粹,像孩子般生活的性情吧。我一直都热衷于观看儿童动画影视,阅读儿童文学,痴迷奇幻故事,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了我目前最擅长的文体:儿童奇幻文学。《转身听见》就是一本奇幻儿童小说,它是“回归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也是奇幻儿童小说,第二本《等一棵树》预计会在2026年春天上市,那会是一本更精彩的奇幻儿童小说。
我想在“儿童文学作家”前面加上“优秀”两个字,是为了表达这是自己的目标与理想,这可能和我的做事态度有关。如果我决定做一件事,就会全力以赴地做到最好。写作也是一样的,要写就一定要写好,写到一定高度,成为更好的自己。要不然,我就不会做这件事了。
上游文化:你为什么要写《转身听见》?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吗?
海林林:《转身听见》是我回到乡村后写的第一部作品,历经了八年的“成长”时间,大修了十二次才定稿。它是我在回乡村时最想写的一个主题,因为它来自我的亲身体验与经历。
从我记事起,我的听力就不好(我的父母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是被他人称为“聋子”,这让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自卑中度过的。但它并非完全是坏事,至少它让我远离是非,总是坐在第一排听讲,认真读书,在学业上的优秀弥补了身体残缺带来的遗憾。我28岁那年在深圳工作时,才有了钱佩戴助听器,从此也完全改变了我的性情。我变得更开朗自信了,对声音世界,对周围人的关爱有了更多珍视,对曾经的过往也有了更多谅解。我把这种心路历程的改变和对声音的特别感知写进了这部小说,以失聪的娅娅在百花镇的奇幻经历为载体,表达了对爱的理解与渴望,是一本献给孩子的成长与力量之书。
这本书的故事背景除了来自我的个人经历,还来自我的生活环境,如故事中的乡村风景描写,采石号子,石屋建筑,陶瓷人,新疆摘棉花,端午节习俗中的影子传说等,都带有浓郁的西南地区的人文色彩。这本书的创作凝聚了我八年的心血,是一部我很满意的作品。它在2023年入选了重庆市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是当年唯一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而那时,我还只是一名文学新人。
上游文化:这十年间的全职写作生活,没有收入,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中间又有什么故事吗?
海林林:辞职回到乡村全职写作并不容易,而且我还要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找时间从零开始学习写作,更是艰难。在前期“丧偶式育儿”中,虽然有孩子父亲提供的经济支持,但是那些琐碎的育儿工作是无法用钱来解决的,所以我真正有整块的时间,拿起笔头全职写作是在孩子三岁以后了。在我写作的前六年里,我们的小家还在,经济上我是没有担忧的,钱对支持我写作来说那根本不是问题,我最缺乏的还是整块的时间。因为我比孩子要少睡几个小时,所以那几个小时就成了我的写作时间。我在春、秋、冬三季是凌晨四点左右起床,夏季是六点左右——只要孩子起床,写作时光就宣告结束。不过,即使是这极短暂的独处时间,也对我的创作极其重要。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是我在琐碎生活中获得的安宁所在。
那种有经济保障的宁静日子没过几年,在2021年,小家散了,我成了单亲妈妈。我面临着去工作或者继续带娃写作的抉择。我思考了很久,还是选择了写作的自由。那时,我主要是靠自己的一点储蓄与孩子的抚养费生活,因为作品还没有被看见,那段时间是黑暗的,无家,无钱,无作品,同时也试炼了我对文学之路的考验。那时,我更是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对文学的创作渴望,也拥有了非比寻常的坚定信念,所以我还是在艰难的生活之中静下心来,耐心打磨手中的作品。
半年之后,《转身听见》被重庆出版社少儿分社资深编辑看见,决定要出版此书,我的文学信心从那时起更是一路高涨,这种信心与希望完全驱散了对经济和生活的恐惧。
即使在2024年初,抚养费中断,我也没有那么难受了。我的心里满是对儿童文学之路的热爱、信心与希望,一直持续到今天。如今,我已经开始在儿童文学道路上开始有些许收益,慢慢走向经济的独立,加上市作协、区作协的帮助扶持,在写作道路上,我感觉会越来越顺畅。我相信,在历经现实的磨炼之后,我对儿童文学的坚定追求必将引领我到达我想去的地方,创作出更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让一生无憾。
上游文化:你为什么要在乡村创办空书包儿童图书馆,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公益活动呢?它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海林林:我一直有公益之心,兴许我本是农民的孩子,本就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吧。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和同学一起将捐赠的衣物送到乡村,毕业后也加入“一对一”公益资助行列,供一个湖北女孩上完高中,考上大学。我对从贫穷的乡村走进大城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受极其深刻,对学习和阅读这件事非常推崇,所以在我回到乡村后的第四年,我决定在乡村定居时,便将家里收藏的3000多册童书放在了小镇上租来的房子里,和表妹等一起装修了一家公益儿童图书馆。当时我还投资了六万多元现金用于采购设备和新书,以及后期运营。加上前期的图书折价,这个图书馆总投入十一万多元。
它是纯公益性质的,是我献给当地留守儿童的礼物,让他们在小镇就能接触到优质图书,爱上阅读。我还在创办之初就开展点灯教育活动,后来被区社区学院发现,给予一点课时费补贴,支持我把以自然教育为主的点灯教育活动送到乡村小院、田野与其它镇街学校。为此,这个项目在2023年获得社区教育的最高奖项——“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并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上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亮相,获得央视、中国教育在线以及重庆主流媒体的报道。我还在寒暑假开展“童行乡村”阅读与写作公益课堂,让乡村的孩子们与我一起学习写作,爱上写作,这个项目让很多孩子在写作道路上有了前行的勇气,让我十分欣慰。我在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中,陪伴乡村孩子长大,获得自我的成长。我看到了他们的渴望与热情,他们的才能与天赋,我用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们,引导他们,给予他们勇敢前行的力量。
我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能贴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满足他们的幻想与冒险需求,触达他们的心灵世界,具有深深的儿童心理关怀特质。
上游文化:我看到孩子们在空书包儿童公益图书馆里都是挺开心的,他们有的喊你“刘老师”,有的喊你“海老师”“林林老师”,这又有什么故事吗?
海林林:关于我的名字,我的原名是刘汉林,像个男孩的名字,闹过许多尴尬的事,所以除了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它之外,我一般使用“刘小伊”这个好听的名字。“刘小伊”是我回到乡村后使用的代称,当时为了应对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与风凉话(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妈妈回到乡村带孩子,后来还在小镇创办公益图书馆,在当地人看来都是不可理解的事),减少干扰,静心创作,我选择了这个显得女人化的名字,也是现在最常用到的名字。而“海林林”是我的笔名,用于故事发表与书籍出版,它寓意着“海与森林的宽广”,寄托了我的理想与志趣。所以,许多写作的文友与小读者又会叫我海老师,或者林林老师,不管叫什么,我都乐意答应啦。
上游文化:你有什么写作经验可以分享吗?
海林林: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若说有什么经验的话,那一定是如何精彩生活的经验。我非常注重当下生活的感知,用心体悟,把这种感觉忠实地记录下来。用日记、学习笔记、自然笔记、生活笔记等方式让意识流自由通畅,这样的自由写作对写作极有帮助,它让我的文字风格极其流畅,读起来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我还记得在学校进行写作讲座的时候,有孩子拿来他不久前做的笔记摘抄,告诉我他特别喜欢《转身听见》里某段场景描写,还被老师批阅了——那一段描写来自我童年的生活场景,非常打动我,也打动着读者。
编辑曾说过一段非常鼓舞我的话:“你的文字非常流畅生动,是很多作者做不到的。”兴许这样的效果与我平时进行大量的自由写作是分不开的,我也把这样的方法推荐给孩子与其他成年写作者,我认为这很重要,也很有成效。
另外一个经验就是,大量阅读与冥想。这是清晰思考与灵感产生的源头。阅读让人思维清晰,写出的故事逻辑通顺,主题思想明晰,常有独到的见解与角度。冥想可以让人静心放松,提升专注力与观察力。在冥想中,我常常获得非同寻常的灵感,让创意源源不断地涌来,兴许这就是我在写奇幻小说时能保持不断的想象力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