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作为深陷内陆的国度,地缘局限使其航线布局捉襟见肘。若要将珍贵的稀土运往美国,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无论选择空运的 “空中走廊”,还是水运的 “蓝色航道”,都无可避免地要借道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 “紧急请求”,看似平常的航线诉求,实则暗藏玄机,诸多分析人士不禁揣测:蒙古此番举动,恐怕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我国究竟会不会点头应允这一申请?蒙古与美国在台面下的交易,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美蒙携手:稀土合作背后的深层谋划

近年来,蒙古国与美国在稀土等关键矿产领域频频互动,合作持续升温。回溯至 2023 年 8 月,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赴美访问期间,双方大笔一挥,签署多项稀土开发协议,一时间成为国际矿业领域的焦点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这片土地之下蕴藏着惊人的财富,稀土储量高达 3100 万吨,稳稳占据全球总量的 20%,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二大稀土储备国,仅次于中国。不仅如此,其境内丰富的铜矿、铀矿资源,如同闪耀的宝藏,对于美国全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攀登高科技制造高峰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意义。

美国方面,对蒙古的矿产资源觊觎已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路透社曾报道,美国官员绞尽脑汁,提议采用 “创造性的方法”,妄图帮助蒙古绕过对中俄的地缘依赖,将其矿产顺利推向全球市场。

稀土,素有 “工业黄金” 的美誉,在电子、军事、航天等诸多高精尖领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现代工业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美国处心积虑强化与蒙古的合作,其背后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显然是意图打破长期以来对我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局面,重塑全球稀土供应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美国雄心勃勃的稀土开发计划一经推出,便陷入重重困境。专家一语中的:稀土开采绝非易事,不仅周期漫长,如同一场马拉松赛跑,而且技术壁垒高耸入云,以蒙古现有的工业基础,目前极度缺乏完善的开采与提炼设施,想要短期内实现稀土的规模化开采与高效提炼,无异于天方夜谭。

尽管美蒙之间协议签得热热闹闹,但美国方面却始终不见真金白银投入,没有实际资金支持蒙古的开发计划落地生根。如此一来,蒙古的稀土出口计划更多时候仅停留在纸面上,沦为理论层面的空谈,要想真正实现稀土资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仍需披荆斩棘,克服一道道难关。

中国审批:空域管控下的战略权衡

蒙古受困于内陆国的地理宿命,运输途径被死死框定。北面紧邻俄罗斯,然而美俄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局势,使得俄罗斯领空几乎不可能为蒙古敞开;南面接壤我国,自然而然成为蒙古通向外部世界的唯一希望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航线申请之路,绝非一路绿灯的坦途。依据 1989 年中蒙两国郑重签署的《中蒙民用航空运输协定》,任何一条过境航线,都必须提前向我国递交申请,并接受严格细致的审查流程。

我国手中的审批大权,分量极重,其意义远超单纯的空域安全管理范畴,更深层次地涉及稀土这一战略资源的全局把控。我国作为全球稀土行业的龙头老大,是无可争议的最大生产与出口国,供应份额占据全球市场的 90%,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举足轻重。

近些年来,美国为挣脱对我国稀土的依赖 “枷锁”,可谓煞费苦心,不断四处寻觅替代方案,甚至孤注一掷,尝试自建稀土供应链。但残酷的现实是,我国在稀土提炼技术的精湛工艺以及成本控制的卓越优势面前,美国始终难以望其项背,无法摆脱对我国稀土技术与产品的依赖。

此次蒙美航线申请的背后,实则是蒙古和美国在稀土出口领域的一场精心布局。美国妄图借打通航线之便,能够更加轻而易举地获取蒙古的稀土资源,为其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而蒙古则眼巴巴地盼望着借此契机,吸引美国海量资本涌入稀土产业,盘活本土资源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这一如意算盘能否得到我国认可,答案显然并非一目了然。

蒙美困境:稀土出口的现实阻碍

虽说美蒙合作在国际舆论场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看似一片光明前景,但诸多专业分析却一致认为,蒙古的稀土出口计划实则前路坎坷,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首当其冲的是技术瓶颈。蒙古国内的矿产开采设备陈旧落后,如同老迈的耕牛难以承担现代化农业的重任,开采技术也相对滞后,更要命的是提炼和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如同一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坐拥丰富稀土资源,想要将其真正转化为可供工业使用的高附加值资源,仍不得不依赖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支持。

再看美国本土,以往稀土开发的失败案例历历在目,如同一个个醒目的警示灯。这些惨痛教训充分表明,仅仅依靠签署一纸协议,根本无法填补技术短板,也难以构建起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

此外,运输成本这一 “拦路虎” 也横亘在蒙古稀土出口的道路上。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蒙古的矿产出口无论选择何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或是空运,高昂的成本都如同沉重的枷锁,使得其矿产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中先天不足,缺乏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当下而言,蒙古大宗商品出口的主要流向仍是中俄两国,占据主导地位。即便蒙美航线侥幸开通,想要在短期内迅速形成稳定、可观的出口规模,打破现有贸易格局,无疑是痴人说梦,并不现实。

另一方面,我国在稀土提炼与分离技术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如同筑起一座高耸的技术壁垒。这意味着蒙古即便费劲千辛万苦开采出稀土资源,若想实现高附加值转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也难以绕开我国市场,脱离我国技术支撑。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美国若要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砸下超过 250 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打造有效供应链或许才有一线生机,而这绝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小目标。”

中国应对:利益守护与关系平衡的艺术

面对蒙古递来的航线申请,我国的态度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方面,我国必须牢牢守护自身在稀土领域的战略高地,充分考量自身无可比拟的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优势,谨防美蒙合作掀起的波澜对我国稀土市场造成冲击,动摇我国行业根基;

另一方面,作为蒙古山水相连的邻国,我国也需精心呵护两国长期以来建立的良好关系,为未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双边合作预留充足空间,展现大国担当与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在航线审批决策过程中,需坚守两大核心原则:其一,以严谨态度严格审查所有过境货物,如同火眼金睛甄别风险,确保每一条过境航线都不会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也不会对我国战略资源管理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其二,通过灵活、智慧的外交手段,与蒙古展开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引导其在中美两大强国之间保持理性平衡,避免被美国利用,沦为遏制我国发展的 “马前卒”。

正如能源政策专家林伯强精准点评:“蒙古现阶段在稀土开发上的实际能力,远未达到能够威胁我国市场主导地位的程度,但我国仍需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上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未雨绸缪,方能应对万变。”

无论最终这条蒙美航线申请是否获批通过,我国都应坚定信心,在全球稀土市场的惊涛骇浪中,继续稳坐钓鱼台,巩固自身的主导地位,凭借卓越的技术、高效的产业体系以及全球视野的战略布局,引领稀土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