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来早了,咱得好好聊聊这个冷暖事儿”

老张干这一行20多年,头一回碰上这么特别的小寒。

昨天在菜市场,碰见王大妈问我:“老张啊,这小寒来得真早,今年冬天咱得怎么过?”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赶紧翻了翻气象部门的资料,查了查老年历,这才琢磨明白是咋回事。

这个小寒,掐指一算,是在1月5日上午10点32分到的。在二十四节气里头,它排在倒数第二位,就比大寒早那么几天。搁在往年,这时候早就冻得够呛,可今年你瞧,大伙儿穿得都不算太厚实。

气象部门的老李给我捋了捋,今年的小寒还真是特别。啥特别?整整有四个特点,听完我也是直呼不得了。

头一个特点,这小寒是赶在腊月后头来的。要搁在以前,小寒多半是在冬月(农历十一月)就到了。今年倒好,等到腊月初六才姗姗来迟。老李说,冬天的节奏都得跟着变,暖和的日子也得往后推。

民间有句老话:“小寒腊月前,春节不穿袄”,这话啥意思?就是说小寒要是赶在腊月前到,那春节准保暖和。可今年倒过来了,腊月才来小寒,这春节可就得多备两件厚衣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特点,上午到的小寒。老李掏出他那本气象记录本,指给我看:“你瞧,上午来的小寒,往后准有雪”。这话还真不是瞎说,气象统计显示,上午交节的小寒,后期降雪的概率确实高。

第三个特点,这天是个大晴天。

我专门跑了趟郊区,找了几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户聊天。

他们都说:“老张啊,这小寒要是晴得太厉害,后头准旱”。

还有老农说:“小寒晴天,虫害多”。

这话听着有点玄,但老农们的经验还真不能小瞧。

第四个特点,就是温度偏高。气象站的数据显示,比往年同期高了好几度。搁在“二九”的日子里,本该是“冷在三九”,可今年愣是暖和得让人直犯迷糊。

说到这儿,老张得提醒大伙儿几个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住的问题。这几天我走访了几个小区,发现不少人家还没检查暖气设备。暖气片漏不漏水、管道通不通畅,现在查比到时候堵了再修强。还有些人家装了地暖,更得提前试试温度够不够。

再说穿的问题。现在是暖和,可别被眼前的温度给骗了。老北京有句话叫“小寒大寒,冻成一团”。我建议大伙儿,棉袄棉裤都得备着,特别是老年人和孩子的衣服,宁可多准备一件,也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吃的问题更有讲究了。

我家对门的张大姐是个地道的老北京,她说小寒这段时间最讲究吃食。

炖个肘子、炖只鸡,不光暖身子,还特别解乏。

街边的糖葫芦、烤地瓜,也都是应季的好东西。

张大姐说,这些零食吃着不光暖和,还能给这寒冷的冬天添点甜头。

说到冬天的乐趣,可就多了。北方人最讲究“猫冬”,说白了就是在家好好待着。找三五好友,泡壶茶,聊聊天,那叫一个舒坦。要是赶上下雪天,约上几个老朋友去公园转转,看看雪景,那也是一种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寒节气也有些忌讳。我特意请教了几位老中医,他们说这时节有“三不做”:别熬夜、别睡前洗头、别暴饮暴食。为啥?这时候阳气虚,稍不注意就容易伤身子。

说到老张给大伙儿提个醒。虽说今年小寒来得特别,但咱们只要提前准备好,该储备的储备好,该检查的检查好,这个冬天一样能过得舒心。就像我们老北京人常说的:“有备无患,准备妥当心里不慌”。

对了,最近气象部门还特别提醒,虽说现在暖和,但别大意。天气这东西,说变就变。咱们得提前准备好过冬的一应物件,让这个冬天过得既温暖又舒心。

看看表,快到饭点了。等会儿我还得去菜市场,买点应季的菜。这不,老伴儿说今晚要炖个暖锅子,好好补补身子。大伙儿也别忘了,过冬虽然要暖和,但更要健康,这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