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7日讯2024年12月31日,淄博市原山林场迎来了第十一个 “原山精神纪念日”。回首原山林场建场67年来,一代一代的原山人在党的领导下,追梦不止。从贫瘠荒芜的往昔,到绿意盎然的当下,他们用汗水浇灌每一寸土地,让荒山换新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总结原山改革奋斗历程,一个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山区小林场能够发展到今天全国林草战线的一面旗帜和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现实样板。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林业英雄孙建博认为,其关键就在于始终做到了五个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以人为本,让社会安定有序、让职工生活富足、不让一人掉队。原山林场在改革发展中,始终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在当年负债4009万元的窘境下,原山林场仍然按照组织的要求,接管代管了淄博市园艺场、市实验苗圃、林业培训中心、市委接待处下属颜山宾馆等4家困难事业单位,而且没有让一名职工掉队,1000多名职工在“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为国家作贡献”的一家人理念引领下,重新有了工作岗位。经过十年艰苦奋斗,原山林场实现了人人“山上一张床、林场一套房、城里一套学区房”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原山林场还不断改善偏远地区一线护林员的工作条件,建设了有水有电的护林房,用“双联”工作搭建起林场与职工家庭沟通的桥梁,每年组织开展健康查体、送清凉、金秋助学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及时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注重职工成长和实现个人价值,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森林是原山的发展之本,原山人始终把保护好生态林放在突出位置。1957年建场之初,为了绿化石灰山荒山,原山人经常在下雨天上山抢种树苗,年仅18岁的史秀芬就因此遭遇山洪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20年努力,原山的座座荒山披上了锦绣。在山东省率先成立了第一家专业森林防火队,负责林区内与林场外围的火灾扑救工作,并在每年冬季打烧90公里的防火隔离带,有效隔绝外围火源进入林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的半年多时间里,原山一线护林员全员坚守林区不回家,只为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现在的原山林场森林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4.4%,实现了连续27年零火警,成为一座宝贵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原山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奉为真经,对“两山论”做出了生动实践,林场内“一棵树不砍,一寸林地不减,一块矿产资源不搬”照样能致富,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原山宛如一颗生态明珠,闪耀着可持续发展的光芒。

坚持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生态建设征程中勇挑大梁。

1957年建场之初,第一代原山人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建起淄博市第一家国有林场。在森林覆盖率不足2%,全部家当只有百把镐头、百张锨的情境下,在党员干部的团结带领下,他们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重任,住破庙、打通铺、吃窝头,克服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只为让荒山尽快绿起来。到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山林场被确定为淄博市首批试点单位,停止拨付一切经费。只会种树、看树的原山人开始走出林场走向市场,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以求生存。尝试不断,却没能探索出成功的道路,到1996年,原山林场的债务达到了4009万元,发展举步维艰。面对困难,原山人没有背弃初心和使命,而是继续选择改革奋斗下去,关停并转亏损企业,探索发展森林旅游,没有资金就自己动手干,建设旅游设施,建设酒厂、苗圃等等,原山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触底反弹、凤凰涅槃,固定资产达到了10亿元。

进入新时代,原山人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了生态林业、森林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产业、林下经济等五大业务板块,成为全国林草战线的一面旗帜和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现实样板。2016年,原山建立了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打造了全国首家以弘扬务林人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大型展馆“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全方位展示原山艰苦创业历程,大力传播生态文明。建场67年来,原山人始终把“走在前,做样板”作为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林场的改革样板,在生态建设征程中勇挑大梁、彰显担当。党建引领宛如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于原山发展的全过程,为林场的每一步跨越提供着磅礴力量与正确方向指引。

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实施“一场两制”改革模式,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为破解各项发展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原山林场探索实施了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林场保生态、企业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一场两制”改革发展模式,“一场”即国有林场,“两制”为既有事业性质的国有林场,也有企业性质的场办企业。“一场两制”遵循着在不放松林业资源管护的前提条件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走以林为本、多业并举的发展之路。解决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基础不强等困难和难题,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提供了坚强支撑,打通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河北塞罕坝、新疆阿尔泰、湖北神农架、山西五台山、云南香格里拉等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多名挂职副场长先后来到原山交流改革发展经验。

目前,安徽、江西、湖北、黑龙江等多个省正借鉴原山“一场两制”模式进行试点探索。通过“一场两制”,更好地整合林场资源,将保护生态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在确保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也有利于调动林场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艰苦奋斗,传承弘扬原山精神,善用矛盾解决矛盾,在现代化林场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在三代原山人长期的干事创业过程中,原山林场形成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宝贵精神财富,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原山精神,激励原山人在不同历史阶段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场初期,19名年轻人来到原山林场,承担起绿化荒山的重任,他们提出“爱原山无私奉献,建原山勇挑重担”的建场初期原山精神,贫瘠的石灰岩山地变得绿意盎然,这也为后来的原山人无论在何种境地下都能创造奇迹,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改革开放时期,原山人提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 的原山精神,闯出了“一场两制”的科学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原山人提出“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为国家作贡献”的原山精神,把绿水青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面向未来,原山人提出“忠诚守护绿水青山,做大做强金山银山”的原山精神,激励年轻一代人把理论用于实践,奋力推动原山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原山精神具体表现在:面对困难永不退缩,敢于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并善于利用矛盾解决矛盾。

曾经的原山,面临着荒山秃岭与生态建设的矛盾、负债累累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面对矛盾,原山人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直面这些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原山人又注重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以绿促红,以红带绿” 的 “红 + 绿” 改革之路。原山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就能够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勇往直前,实现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在复杂多变的发展浪潮中,巧用矛盾、化解矛盾的核心要诀,在于内心深处涌动着一股想干事的激情、能干事的本领与干成事的执着担当。原山人,无疑就是这一精神的生动践行者,大伙儿直面重重挑战,凭借着这股子精气神,将困难化为机遇,把矛盾转为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诠释了新时代的担当作为。

“以上五个坚持,如同坚实的基石,铸就了原山林场今日的辉煌成就。而凝聚着无数智慧与汗水的原山改革经验,承载着过往的奋斗足迹,更蕴含着可资借鉴的发展密码,希望大家都能予以关注,一同探寻原山崛起的奥秘,为更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孙建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