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上午,由红船编辑部主办的红色通州行——“直面挫折·永葆信心” 主题活动在北京通州成功举办。

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老一辈革命家胡乔木之女胡木英、开国大将黄克诚之子黄煦、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开国上将萧华之女萧霞、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孙女吴本立、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罗亦农孙女罗渝、“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外孙齐放、人民军队缔造者之一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党的创始人之一赵世炎之孙赵新炎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赵德润参加了此次论坛。

此外,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北京恒通昱景文化有限公司投资人杜友彬出席了座谈会。

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在座谈会上生动讲述了他们先辈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重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革命信念,勇往直前的英勇事迹。不仅让后人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更激发了在场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心、勇往直前的信念。

本文为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不能盲目自信 要汲取教训再前进

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不能盲目自信 要汲取教训再前进

今天座谈会的主题聚焦于“挫折与信心”。在我国党史和军史的许多正面宣传中,基本上讲述的都是胜利,而对于挫折和失利的情况,尤其是涉及好人犯错的实例,则讲得较少或者比较模糊。实际上,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存在许多挫折。

我军的发展历史并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胜利走向失败,从失败再走向更大的胜利。我军的发展历程正是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但最终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战争年代,我国革命历程历经无数挫折,其中有一些重大的挫折。如红军时期,便有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抗战时期,有新四军皖南事变,导致新四军遭受重创;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些大的战役,如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抗美援朝时,第五次战役中180师的失利,亦为我军史上之痛。

虽然其他小战役战斗的失利与挫折也有很多,但胜利后的谈论并不多。然而,正是因为我们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不断总结经验,才最终取得了更为辉煌的胜利,这正是我们革命历程的缩影。

在战争中,遭遇重大挫折时怎么办,我认为仅凭信心是不够的。信心与挫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实际上,受到挫折之后,我们依然需要保持信心。然而,信心并非建立在沙滩之上,不是盲目的自信。信心是建立在汲取了深刻教训、制定了周密计划、严格的战前练兵和科学的组织实施的基础上。

例如,金门登陆战的失利,这次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但正是此次作战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的海南岛登陆作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可以说,没有金门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可能就无法获得海南岛登陆作战的胜利。

谁都不是常胜将军。我记得小时候,大家都说林彪是常胜将军,但林彪却说:没有常胜将军,一个将军打三仗能打赢两仗就是好将军。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时候不懂,认为常胜将军就是百战百胜,然而哪有百战百胜呢?这些开国将军们,都是在无数的失败战斗中成长,不断总结经验,学会打仗,最终成为优秀的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上将李天佑

对我父亲来说,他的一生仿佛是在硝烟弥漫中度过。他始终是一位军事干部,从开始当兵一直都从事军事工作,参加过数百次战斗和战役。甚至在解放后,他还参与了抗美援越、中印边界战斗以及“八·六”海战指挥等一系列重大战斗。但是他也有打不好的时候,也有受到挫折的时候。

例如,解放战争中的四平战役,我军四战四平。第一战是东北联军接收东北,打下四平,没有经过太大的战斗,比较顺利,最终取得胜利;第二战是保卫四平,林彪亲自指挥,战斗持续了一个月,最后敌军突破防线,我军不得不撤退,受到很大的损失;第三战是攻坚战,没有及时打下来,当时打阻击的部队顶不住了,敌军攻击到四平城下,我军不得不撤退;第四战也是攻坚战,最终解放了四平。

我父亲参与指挥了第三战和第四战。第三战没打下四平,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当时父亲压力很大,他作为一纵司令员将部队撤到辽源地区并进行总结。父亲在总结会上表示:“不能糊里糊涂打仗,要善于总结经验,从战争中学会战争。打一仗,提高一步,有发现,有创新,才能适应战争,战胜敌人。”

当时他下到基层与广大战士干部讨论三战四平的战斗得失,总结出几大教训:

首先是情报失误,上面通报是一万多敌军,之后发现是三万四千人,而我军攻城部队只有六七万人。在攻打有坚固城防工事的大城市时,兵力要求比例是1:5,至少是1:3,而我军这次攻城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我们低估了敌军的战斗力。首次攻打大城市时缺乏经验,如步炮协同和突破口的选择等,都存在战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亚明

我父亲他们在深入总结经验后,专门编写了一本《四平攻坚战总结》小册子,这个总结成为了此后指导东野全军开展城市攻坚战的战斗指南。

八个月后,即1948年3月,我父亲再次率领3个纵队包围四平,他担任攻城总指挥。此次敌军兵力确实只有1万多人,而我军又增加两个师,兵力扩充至九个师,共三个纵队,并配备了更多的火炮,形成了巨大的兵力优势。在战术上也做了很多改进,凭借兵力的增强,我军选择了多个突破口,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同时,规定一个营负责攻打一条街,以减少伤亡。最终,四打四平仅用23小时便全歼守敌,彻底解放四平。

所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不能有任何形式主义和玩虚的情况,大家都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研究和学习战争。当时我们遵循这样一句话:受到牺牲和挫折后,活着的人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净身上的血迹又继续行进。

这就是那一代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不怕牺牲、无惧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信念。

撰文:李影
视觉:王学民、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