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俗称“腊八”
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
过了腊八

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

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做一件事

准备过年
过腊八到底要做点啥?
腊八粥的来历是啥?
文人笔下的腊八是啥样的?

各位家长快把小编准备的

“知识大餐”讲给孩子吧~

过腊八到底要做点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在古代,腊八节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祖祭神。
三曰:腊者,逐疫,即有驱逐疫鬼之意。

如今,腊八节祭祀的仪式早已不再流传,而节日的主要习俗--喝腊八粥却传承至今,愈发意蕴非凡。

腊八粥的来历是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

已有一千多年

人们常常从前一晚便开始忙活

腊八一早大功告成

或合家食用,或馈赠邻里

暖粥相送之间

是温情的接续传递

百合寓意“和和美美”

桂圆比喻“团团圆圆”

栗子象征“大吉大利”

核桃代表“阖家幸福”

还有糯米、红豆、甜枣、花生等等

腊八粥丰富的食材里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北人的腊八粥
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
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及肉

鲜香入味、营养丰富

在爱吃辣的四川人看来
腊八粥分甜咸、麻辣两种
以黄豆、花生、肉丁、萝卜等煮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人笔下的腊八是啥样的?

古诗词里的腊八节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出自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意为“今天邻居送了我腊八粥,越发觉出江边小村春的气息。”作者通过描写腊八节这天,农村里家家互赠腊八粥的热闹场景,充分感受到了年节将至的新气象,充满了对万物更新的美好期望。

蜡日
晋·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出自陶渊明的《蜡日》,意为“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作者通过描写腊日一到,天气日趋暖和的切身感受,指明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不可抗拒性,预示冬即去春将来,渲染了一种蒸腾向上,振奋人心的气氛。

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
清·张问陶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
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出自张问陶的《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意为“在梦里,仿佛又听到了村子里的喧哗声和家人团圆的欢笑声。”作者通过描写腊八节,自己远在他乡,喝着一碗腊八粥,想起了去年今日和亲人一起团聚的热闹场景,不禁生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腊八粥
清•王季珠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出自王季珠的《腊八粥》,意为“同家人一起坐在阳光下喝着热乎乎的粥,大家都古道热肠。”作者通过描写腊八节这天,和家人一起,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喝着热热的腊八粥,度过这美好的冬日时光,字里行间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腊八节是对新年美好的向往

老舍《北京的春节》: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

腊八节是祈求团圆的心愿

梁实秋《粥》: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家人就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地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腊八节的美妙与芳香

沈从文《腊八粥》:

“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读着读着,不禁口水直流。”

腊八节寄托着对亲人的怀念

冰心《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腊八粥蕴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周绍良《记腊八粥》:“有的地方,只认为吃了腊八粥,也就是说春节将临,农事已完,带有庆丰收的意思。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莲子、红枣、板栗诸般果实,和上姜桂调味品,掺在米中煮成,谓其温暖滋补,可以祛寒。而南方某些地方,在腊八这天,除了烧煮甜腊八粥外,还有用青菜、胡萝卜、豆腐、雪里蕻、黄花、木耳切丝炒熟合于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谓之咸腊八粥。”

本文转自“西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