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大学3个新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未来城市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揭牌。

其中,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由原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更名而来。更名后其下设系所也进行了调整。曾隶属学院的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被撤销建制,转而成为未来城市学院的下设三级机构。挂靠原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的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也改为挂靠未来城市学院。

据北京科技大学介绍,未来城市学院将聚焦国家韧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重大需求,发展城市安全、城市运维、工程诊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特色方向,培育城市建设与运维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服务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

在土木类专业正在经历发展低谷期之时,学校勇于把这两个学系“分拆”出来,“抱团”组建新学院,战略布局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新方向,足见其发展雄心。

土木类专业,大批被砍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在2024年7月13日举行的首届基础设施工程·泰山论坛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开场白道出了当下“土木人”忧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清华大学辟谣停招土木工程专业;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都将土木工程列入拟撤销专业名单……曾经炙手可热的土木工程专业,如今正逐渐“降温”。

另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撤销情况的数据统计,近三年,土木类本科专业撤销数量出现明显增长,继2021年、2022年撤销数量持续超过10个(分别为14个、11个),2023年其撤销数量跃升至30个。从具体专业看,三年中被撤销较多的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7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1个)、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0个)、土木工程(8个)。

不仅大批土木类专业被撤销,出于行业不景气及优势资源整合重组等方面考虑,部分高校也开始撤销土木工程学院。2024年6月,广州大学发布文件,决定将土木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同年8月,大连交通大学宣布了一项重大院系调整:撤销土木工程等7个学院,其相关专业已并入新建的交通工程学院。

从“天选”变“天坑”,也难怪有媒体将土木工程形容为“中国大学跌得最惨的专业”。

智能建造,数量猛增

“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航天发射、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哪一个领域能离得开土木工程?”钱七虎院士认为,砖瓦的出现、钢材的使用、混凝土的兴起曾引领了土木工程的前三次飞跃,土木工程第四次飞跃,正是以土木工程建造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交叉融合创新为标志。

土木工程传统建造产业必须转型。钱七虎院士提出,转型的路径是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即加快AI、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建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

在土木工程产业正在经历全面重塑的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近年来增设数量迎来大爆发。

智能建造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等专业发展而形成,是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智能建造专业自2017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新设以来,增设数量连年递增,截至2023年已开设154个(包括二学位)。

专业“更名”如“改命”?

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数据,当下智能建造专业每年毕业生达到400-450人,与毕业生规模9.5~10万人的土木工程相比,人才培养还在起步阶段。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智能建造是不是土木工程专业“换上马甲”的质疑声。有媒体采访了多位来自不同高校的智能建造专业在读大学生。他们中绝大部分都表示,当时报考这个专业的确是被专业名字里“智能”两个字吸引,认为它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

入学上课后发现,智能建造更像是土木工程与计算的交叉融合。但不同学校的“融合”程度不一。有学生表示“课程加入了计算机、自动化、经济与管理等非传统土木专业的内容,另外测量学等传统土木专业内容也融入了智能化相关技术,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非常大。”

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专业所学知识中只是加入了一小部分与之相关的课程,学得还很浅显,教学没有做到建造与智能更好结合。

而从现阶段专业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匹配度看,貌似也存在一定的错位问题。

一是由于在当下就业方面,土木专业和智能建造专业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智能建造作为新兴专业,一些企业和单位并不认可,反而更倾向录用传统的土木专业毕业生。

二是由于智能化技术目前在行业中应用仍然在起步阶段,学生在工地实习中感到学到的智能建造专业知识,能够直接用到实践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不过一些接受采访的学生还是相信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传统土木的转型,智能建造会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的。

“专业+N”培养新方向?

除了专业转型,土木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也有新探索。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建筑学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不仅领跑全国,也跻身世界前列。只不过近年来受到行业发展影响,相关学科专业在招生和求职市场上普遍遇冷。

面对挑战,同济大学本科生教育推出了“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1~2年级学习通识,2~3年级夯实专业基础,3~4年级可根据个人兴趣、专业发展和未来就业选择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防灾与风险评估等七个模块,实现专业内的个性化。

同时,土木工程学院还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开设“数理强化班”,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联合开设“力学实验班”,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开设“创新创业班”,前两年在相关院系学习后转回土木工程学院学习,夯实基础,为未来发展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网站

此外,在教育部鼓励高校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背景下,学校还推出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的第二学位招生。

不论是“土木工程+N”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是设置专业“二学位”,都是同济大学为传统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大胆创新。

这种优势学科“专业+”的模式最终能否实现专业“再造”?如果可行,其他学科专业是否也可复制?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值得高教人关注。对此我们也抱有期待。

主要参考文献:

[1]揭牌!北科大1个学院更名!2个学院成立![EB/OL]. [2024-12-23]. 北京科技大学.

[2]王延斌 车慧卿 王一晗. 为土木工程第四次飞跃插上数字化翅膀[N]. 科技日报, 2024-07-15(5).

[3]吴怡 伍诗佳 樊晓裕. 智能建造是“换汤不换药”的传统土木专业吗?[EB/OL]. [2024-07-20]. 澎湃新闻.

[3]教育部、阳光高考、同济大学等网站。

(☜点击查看报告要点)已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发布。该报告是麦可思基于对高等教育的观察和分析发布的趋势事件报告。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关注高教动态,与社会分享。 报告领取方式: 如果您是高校工作者,或者是高等教育爱好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领取申请,通过审核即有机会免费获得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