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中国际学校教师 张二勤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缺乏边界意识。因此,班级管理成为了我们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物品”失踪“记

这不刚开学两周,班里小朋友的东西莫名其妙的“失踪”,今天是小A漂亮的香蕉橡皮,明天是小B新买的奥特曼尺子等等。只要是漂亮的东西都容易“失踪”。

有一天,小C的妈妈悄悄告诉我:“张老师,我家孩子的书包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是我买的东西,像橡皮、尺子、铅笔等。问他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他说是拿别人的。”她焦虑地说:“张老师,家里不缺他吃喝,想要什么都给他买,他为什么还会拿别人的东西呢?这可怎么办啊?”听到这里,我想起最近正在读的万霞老师的《家长,请别慌》这本书,里面有一个特别适合引导这类孩子的片段。 我告诉他妈妈:“您先别焦虑。很多低年级小朋友并没有“偷”的概念,因为缺少边界意识,他们很喜欢别人的某个物品就会拿过来。”

我问他妈妈:“还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穿着你的高跟鞋满屋跑吗?”他妈妈笑着说:“是啊,那时候我下班一脱掉鞋子,他就跑过来把我的鞋穿到脚上哒哒哒的走起来,当时还被孩子滑稽、可爱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呢。”我接着说:“其实这个时候您应该借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区分你的、我的、他的,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可惜当时您错过了最佳引导时期。接下来您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边把孩子书包里的物品拿出来边说:‘这是你的铅笔盒,这是你的语文书,这是你的作业本……’当拿到“外来物品”的时候,孩子会说:这是xx的香蕉橡皮……‘您可以问一问:"呀!xX的香蕉橡皮跑错家了,怎么跑到你的书包里了?’孩子可能会说,‘这个橡皮多可爱,我也想要一个。’您可以这样说:‘这是xx的橡皮、你要征得他的同意才可以借用,不能悄悄拿走。xx没有橡皮用,一定很着急,明天把它送回家,好吗?等你这块橡皮用完了,我送给你一块相同的,好不好?’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区分你的、我的、他的,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其次,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当你把别人的东西拿回来时,别人会很着急。最后,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慢慢就有边界感了,也就不会再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了。”他妈妈点点头说:“是的张老师,我家就一个孩子,在我们家东西从来没有分过你的我的。回家后我就用这个办法引导孩子。”

从那以后,每到周五放学装书包时我让小朋友们把桌斗的东拿出来摆到桌子上,让小朋友们用语言模板来说:“这是XX的什么”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学习用品装进书包,不是自己的物品及时还给相应的主人,这样来练习孩子们的边界感。

一段时间过后,小A笑着说:“老师,我的香蕉橡皮回来啦!”小B也说:“我的奥特曼尺子也找到喽”……就这样,“失踪”的东西逐渐都回到了主人身边,物品“失踪”的事情逐渐销声匿迹了。

小矛盾的智慧解决-----“刮鼻子”

小D和小州平时特别喜欢在一起玩。有一天,小D给我说说:“老师,小州总是欺负我,经常刮我的鼻子,特别疼。”我看到孩子的鼻尖处确实有些红,我找小州了解情况,小州说:“这是我们玩游戏时的约定,谁输了就要被刮鼻子,如果我输了,他也刮我。我们玩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可以呀!”我又找到小D,小D却说:“我不喜欢这种玩法,我用手挡着,他还把我的手拿开。”我问小D:“你跟小州说过不喜欢这种玩法,想换一种玩法的话吗?”小D回答:“没有说过,我怕他不跟我玩,但是我用手挡过,不想让他刮。”

我用《家长,请别慌》书中的-------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里的技巧来引导小D,如果不想玩,要及时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如果不想和小D玩可以这样表达:“小D,我特别喜欢和你一块儿玩游戏,我们能不能换一种玩法,这种刮鼻的玩法我不喜欢,因为太疼了。”“你这样试试,看看他还欺负你不欺负了”。课间,我看到小D和小州在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他们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不经意间解决了。

《家长,请别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者和家长们能够阅读这本书,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好底色。

关于作者

张二勤 郑中国际学校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