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予上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使命。值此五周年之际,“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携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青年眼中的人民城市”系列采访拍摄活动,旨在鼓励广大青年走进基层,记录身边故事,描绘青年群体视角下的人民城市。
“青年眼中的人民城市”系列视频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融合新闻报道》、《融合新闻工作坊》和《创意新闻工作坊》三门课程组织学生拍摄、制作完成,得到了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普陀区桃浦镇北部党群服务中心,微风轻拂,树影摇曳。一群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一边轻声交谈,一边利落地打扫卫生、摆放桌椅、整理药品,为即将到来的老人们做准备,空气中弥漫着温暖与期待的气息。
随着时钟指向九点,老人们开始陆续前来。他们步履蹒跚,却面带笑容,排队等待着领取他们所需的药品。对于这些年过八旬且记忆力逐渐衰退的老人们来说,外出配药的过程不仅路途遥远,繁复的流程更是让他们望而却步。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曙光说:“起初,是我们网格员得知老人在做了心脏病手术后行动不便,便主动上门关怀并把她定期服用的药品送到家门口。逐渐地,给老人送药次数多了之后,我们对社区周围的400多户人家进行了走访,发现类似于这样的独居、双独居老人有120多户。我们就坐下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给老人们专门提供送药服务。这对于我们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却能帮老人们一个大忙。”
想法虽好,在初步实施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俞书记坦言,她把“医药盒子”计划上报组织后,得到了不少的质疑。“首先,我们没有场地、没有医疗资源。”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俞书记在阳光水苑岸小区社区服务中心内辟出了一间专门的屋子用于服务开展,并邀请到桃浦社区医院的医生在每周周二配药时间给老人们提供咨询服务。医生们会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并挨个登记每个人所需的药品,整理成表格后,交给社区进行统一采买。
“其次对这些需特别关注的老人,靠我们两委班子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就自己想办法,把4个小区分7个微网格,筛选社区治理801工程、模拟法庭平台的骨干担任‘一对一’为老服务网格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邻里守护者’,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买菜的时候帮忙带点菜,帮老人家扫个地,做个饭等等。”俞书记边说着话,目光便落到了房阿姨的身上。
房阿姨便是这样一位“邻里守护者”。她退休前曾是一名医生,秉持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主动来到社区做起了志愿者。她做事麻利,对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配药完成后她还会给老人量血压、陪老人聊天。临走时,她习惯打开药盒数一数药丸的数量,防止老人忘记吃药或者吃错剂量。房阿姨告诉记者,傅奶奶已经90岁的高龄,又有基础疾病,傅奶奶的子女常年生活在国外无法照顾父母,她每周送药时会帮傅奶奶打视频电话给子女,告诉他们父母的现状,有了这项服务,他们都放心了很多,也十分感激社区这一创新之举。
采访多位老人后,记者得知社区的“医药盒子”已经能满足基础用药的需求,但是治疗帕金森等特需药目前仍无法采购。
因此,我们找到居委会社工谭文武询问具体缘由。谭文武不仅是“为老服务”的社工,也是第五网格的专职网格员,特殊户的送药送饭都是由他来承担的。他介绍,有一户老人独居,且患有精神疾病。子女长期在外地,只能通过监控摄像头观看老人的动态。他每日都会上门,借给老人送饭的机会,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帮他换一换床单被褥,也与他说说话,防止他感到寂寞。
谭文武告诉记者,由于老人需要的特需药种类繁多,审批需要一定流程,且很多需要患者亲自签字配药,社区“医药盒子”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两委班子已经讨论并通过了进一步的改进计划。他带记者参观了预计在7月竣工的水岸医苑社区诊所。未来,他们计划开展靠谱聚力项目,把社区医院的服务延伸到社区,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社区诊所将分为就诊区、拿药区、休闲娱乐区,相较于目前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内的一间屋,不仅面积更大了,提供的服务也更全面。届时会有社区医院的门诊医生全天坐诊,为每位老人建立档案,登记他们的健康信息和所需药物,目前无法采购到的特需药也已上报上级医院等候审批,尽可能地去满足老人的诉求。
“医药盒子,为爱前行。”这是贴在配药盒上的一句话。阳光水岸苑正努力打造阳光365为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桃浦镇的社区服务功能,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百米。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充满爱的社区,变得更加美好。
志愿者们面带笑容,一直把记者送到小区门外,谭文武说:“等我们的社区医院建好了,欢迎你们再来采访”。那一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个温暖的社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视频作品已发布于学习强国平台
采写 | 徐子禾 袁倩倩 张源艺
编辑 | 陈雨彤
审核 | 杜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