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德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

一个人的厉害,是从安静的独处当中产生的。

也就是说,当你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调成“飞行模式”的话,屏蔽外界的干扰,享受内心的自由,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打造自己。

如此,在安静的独处当中,展开一段自由而精彩的旅程,最后看见属于自己人生的星辰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浮躁

作家梁文道曾说过,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在浮躁的世界里,一个人只有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沉稳,把生活调成静音模式,飞行模式。

如此,寻找一隅静谧的地方,让自己自的心灵静下来,专注当下,把握当下,要清醒地过滤掉外界的环境,以及他人所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和干扰。

这样的你,这样的活法,才能够安顿好自己焦虑的内心,也能够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

其实,只要一个人愿意全身心付出,不要想那么多,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坚持一定的时间,你才能够得到成长,甚至才能够翻盘。

因为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把日子调成飞行模式,给自己制造一个隔离的空间,安顿好自己的生活和灵魂。

如果一个人总是因为生活里的干扰因素太多,从而注意力变得越来越涣散,工作效率也特别低下的话。

那么,你就学不进任何东西,到头来在相关的行业领域上,你也不可能有实打实的能力,甚至根本无法应付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和麻烦。

在生活当中就是这样,工作读书还没有几分钟,就感到乏累,想要看一会手机。

然后,看见手机上的信息一有闪动,立马打开界面进行恢复。

读书还没半个小时就感到很疲惫,但是煲剧,打游戏,一来就是几个小时。

最终,自己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不安,却偏偏无法解决,然后又陷入一种认知上的困顿,被人碾压,嘲讽,伤害。

让自己勇敢地做好自己的事,沉淀好自己的经验,打磨好自己的实力,让那些所谓的喧嚣和困扰,通通抛在脑后。

如此,告别浮躁,拒绝浮躁,全神贯注做好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任务。

最后,自己也能够变得更加的出彩,出众。

要独处

成年人的强大,是从能够做到独处开始的。

人只有在独处的过程当中,才会把事情看得更通透,把人性看得更明白。

然后,通过自己在独处的岁月里,享受安静,恪守本心,积极思考,努力创造。

这样的话,一个人就会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不在外面,恰恰是自己内心里的淡定和从容。

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让自己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过生活。

但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慢慢就会明白,外面的世界那么大,身边的人那么多,如果总是需要自己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的话。

那么自己总会过得很疲惫,过得很被动。

就像杨绛说过:

世界是自己的,跟他人毫无关系。

的确如此,这不是冷漠,也不是自以为是,而是一个人该有的清醒和成熟。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不至于让自己掉进一些痛苦的深渊里。

相反,在独处的过程当中,恰恰是一个人最容易做到悦纳自己的心灵,享受一个人的自由,在时光。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对于写作有这样一种执着的要求,那就是每天不管有什么事,雷打不动,要拿出两个小时让自己独处。

《物种起源》的作家达尔文,每天也必须要在书房里待上六个小时以上,然后才会去附近的小树林散散步。

人在独处的时候,需要花费心思,更需要拿出自己的耐心,通过时间这个工具,帮助自己得到成长。

人只有经历了事情,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才会更加愿意向内回收,积极努力,让自己独当一面。

就像叔本华曾说过: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当你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也对自己越来越深信不疑的时候,往往是挖掘自身天赋的最佳时刻。

最终,把自己过得越来越好,哪怕长时间独处,也能靠自己,过得越来越好,真正成为自己早期心里梦想的自己。

厉害的人,喜欢过飞行模式的人生

季羡林说过: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这一辈子,我们其实都是害怕孤独的,但是孤独偏偏无处不在。

如果自己总是跟孤独对抗,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疲惫,越来越遭罪。

相反的话,如果你不那么去较劲,不去较真,甚至从来就不去搭理的话。

那么,外界的那些噪音,就会慢慢得到平息,我们也能够看到那些褪去了华丽的皮囊的人,早晚也会因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付出更大的代价。

好好与人相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脚踏实地,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具体起来,而不是胡思乱想思。

这样的话,才能够化解生活里的一些浮躁和空虚,褪去人生的苦难和煎熬。

最终,在生活的飞行模式当中,真正靠自己,也能够找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在安安静静的独处当中,让自己看到幸福的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