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2023年底,因资金压力大,蜀南榫卯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建,将榫卯文创中心从内江市东兴区的东兴老街搬到了西林街道月亮社区,前者室内面积有近500平米,而后者只有三四十平米。和多数非遗传承人一样,张建面临收入不稳定、市场需求少、产教融合不高等传承难题。

1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江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议前夕,中国民主建国会内江市委员会以集体提案的形式,提交了一份提案,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传承人张建和团队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太白楼”(摄影:黄正华)

非遗传承人才不足

市场认知度和产业化程度低

会议间隙,民建内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潘容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他们专门召集了民建会员开会讨论,明确了几个主题,其中一个就是非遗传承。“内江具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是传承面临着困境,需要政协委员关注和呼吁。”潘容说。

执笔撰写这份提案的民建会员为内江市发改委法规科科长罗英,她经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发现,内江市的非遗传承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非遗传承人才“断档”。传承人普遍高龄化,后备人才不足;二是市场认知度低。很多消费者对本地非遗缺乏了解,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三是产业化程度低。尽管设置了一些传承体验场馆和非遗研学基地,发展了一批非遗企业,但整体规模偏小,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规划。

上述说法得到了张建的认可,以他所代表的蜀南榫卯技艺为例,此前张建也收过两个学生,但是因为收入不稳定、工作环境艰苦等因素,都外出务工了。

随着现代化建筑技术的兴起,传统木构建筑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张建所能接收的业务也有限,除了私人家具定制,还有极少部分的古建筑、文物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建内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潘容(摄影:黄晓庆)

建议加强传承人培养扶持

将非遗项目与旅游资源深度整合

罗英认为,非遗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还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找到契合点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带动极。

提案建议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扶持。首先建立传承人培养体系。一方面与职业院校、艺术院校合作,开设与非遗相关的专业课程,将师徒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增加经济和政策支持。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对非遗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创作奖励等,给予传承人活动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他们开展传承工作。

在提升市场认知度方面,提案建议采用“非遗 + 文旅”模式,把内江市非遗项目与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全面拓展内江市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路径;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着力强化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构建经营与发展平台

整合资源开发具有实用性的作品

提案还从建设产业孵化园、构建经营与发展平台、推动非遗生活化、拓展非遗产品销售渠道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内容包括将符合条件的非遗项目聚集起来,集中为非遗创业者提供线下展示、体验、销售空间和线上电商销售平台,从公司设立到运营提供全方位服务;对非遗产品从创作、制作、生产、营销等一系列经营环节资源要素进行集聚整合,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提炼非遗元素,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开发具有实用性的作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通过参加各地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手工艺品展销会等,全方位展示商品的特色与优势。

最近一段时间,张建正忙着筹备新业务,和成都企业合作,设计和推广非遗家具,提高榫卯技艺知名度的同时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张建表示,虽然这项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但是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地协助解决,他也将尽最大努力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