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坛有几位书法家一直饱受争议,世人对他们褒贬不一,最典型的应当是曾翔和田蕴章、田英章二兄弟了。曾翔因“吼书”在大众中知名,而“二田”则以“田楷”收获了不少“信徒”。业内人士和普罗大众对他们的评价几乎是相反的,老百姓认可“二田”、批评曾翔,专家学者则力挺曾翔,对“二田”颇有微词。
曾翔曾在一次访谈中批评“二田”的字,他认为:“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没有希望?就是他知道平正了,比如说像田英章、田蕴章,这两个人他永远是低级的,就是一个初学者,他不知道第二步,他不知道‘务追险绝’,怎么样求得险绝,他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复归平正他做不到……”
在曾翔看来,真正在书法上能取得成就的人,基本都符合孙过庭在《书谱》里提出的那个著名观点:“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经历过平正—险绝—再平正的三段式递进,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已经做到了。很多喜欢“二田”书法的朋友对这一言论非常不满,认为曾翔完全没资格批评前辈,毕竟自己写的字常人都看不懂,甚至直接用“丑书”来总结曾翔书法的风格。
也有一部分之持中立立场的网友表示“大家谁也别说谁,你们三位写的都不是书法!”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其实,曾翔和“二田”代表了书法的两种“极端”,一是过于创新,另一种则是过于严谨。
先说“二田”的字,脱胎于“欧楷”,又吸收了几分柳公权的用笔,整体以笔画刚健挺拔、工整细腻著称。但是,“田楷”笔画、结构过于规整,导致用笔出现了单调雷同,韵味欠缺的弊病。既失去了“欧楷”的险绝,又失去了“柳楷”的变化,有几分手工“印刷体”的味道。
王羲之曾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包括田蕴章先生本人也说“楷法学欧莫学田”。“田楷”适合初学者,入门可以,但久练就不合适了,还是应当“取法乎上”,从古人入手。
再说曾翔的字,由于过于追求创新以及受日本当代书道影响,逐渐舍弃了书法的可识可辨性,强调笔墨、线条的抒情性和随机性,再加上书写时总是用非常浮夸的毛笔和吼叫动作,有着“行为艺术”的特点,因此,也称不上是“传统书法”了。
我们在学书法时,与古法的关系应当是若即若离,既从古法中来,又不拘泥其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