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
地理科普平台
最实时的地理热门话题
祁连山
在地理高考中出镜率之高,
都快成近几年
各省地理试卷的“老熟山”了。
近几年高考真题的考察情况:
2024年甘肃卷祁连山生态
2021年全国甲卷祁连山西段地质地貌
2021年湖南卷祁连山冰川
2021年辽宁卷祁连山西部降水
2019年海南卷祁连山山谷风等
这些都在说明
祁连山在“山”类试题里的重要性。
这么频繁出现的原因在于,
祁连山位置的过渡性。
2亿多年前,祁连山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让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一同隆起。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侧的边缘,中国的地形在这里又上了一个台阶,祁连山成为了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也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
图源:网络
地理位置
祁连山位于甘肃和青海境内,是两省的界山。
北边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边有柴达木干旱盆地,西边是库姆塔格沙漠,东边有黄土高原。
图源:网络
古时匈奴称“天”为祁连,从河西走廊南望,陡峭高大的祁连山直插云霄。
气候
与此同时,高大的山地也阻拦下了水汽,使太平洋上裹挟着暖湿的水汽的东南季风,在这里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加上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由此,祁连山的中部,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
沿着祁连山的山体,自东南向西北一路行进,降水逐渐减少,周围的景色存在很大差异,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不同景观,从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最后是戈壁荒漠。
除了水平方向上,在垂直方向上,祁连山景观也存在差异外。
具体来看祁连山东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比西南坡多,东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
这是因为东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而且也是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
正是由于温度和水分在山体不同高度上的组合,便造就了祁连山垂直自然带的差异。
地貌
东南季风,不仅影响着祁连山的气候,还为祁连山塑造了粗犷、壮观的山谷冰川。
祁连山脉的高山区发育着现代冰川,冰川作用的地貌类型丰富;
祁连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
在祁连山腹地,总共“流淌”着3000多条冰川,总储水量达1320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蓄满水的鄱阳湖。
祁连山的冰川属于大陆型冰川,这种冰川相对稳定,对气候变化敏感度低,是河流水量的稳定剂。
在冻土带以下,山体在流水、风化等作用下被侵蚀、剥蚀。
经过搬运、堆积后,在山坡处形成坡积层,在山麓形成倾斜平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洪积扇。
图源:网络
水源
在祁连山北麓冲积扇附近,还会发现有泉水出露,这是因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动,水流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就是这些冰川融水、地下水,再加上大气降水,使祁连山成为一片被干旱包围的湿地。
图源:网络
发育自祁连山的几大水系,在融雪、雨水和森林涵养的保护下,一年四季从不断流。
河西走廊
正是这一条条河流,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得祁连山的北侧,在一众沙漠中出现了一片绿洲,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
图源:网络
祁连山就是这片“荒漠湿岛”的生命之源,如果没有祁连山,内蒙古、新疆的沙漠将与青藏高原连成一片,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恐怕也会不复存在。
生态环境
祁连山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舞台,还是动物的天堂。山谷间茂密的高山灌木丛里生长着各类豆科、莎草类和禾本科植物。
高山深处,时常能追踪到雪豹的身影,还有喜欢“眯眯眼”的藏狐,你看,它在向你卖萌。
作为“荒漠湿岛”,祁连山腹地的黑河湿地,还是候鸟们的补充能量餐桌呢。
祁连山,中国腹地的一条生态屏障,一直默默地,保护着在此繁衍生息的多样生物,以及熊熊燃烧的文明之火。
长白山
在高考地理出镜频率之高,只要做过几年真题很容易就会发现:
2020年全国Ⅰ卷的岳桦林带;
2017年全国Ⅰ卷的苔原带种间竞争;
2016年全国Ⅱ卷的苔原带矮小灌木冻害;
2017年天津卷交通旅游相关;
均说明了这座山的重要性。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接壤,东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
早在2500万年前,这里的火山便开始活动,历经了多个时期的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化为岩石,加上新构造运动的抬升,最终形成了这条巍峨的山脉。
以下内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因为在以往的高考真题中已有体现。
700-1100米处的长白山,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温暖,针叶树与阔叶树相伴相生,形成极具融合性的针阔混交林带。
随着海拔上升到1100-1800米,气候逐渐变得寒冷,一部分不耐寒的阔叶树退缩不前,顽强生长的针叶树依然组成一环整齐的针叶林带。
在皑皑白雪中针叶较厚的角质层有利于保温、保水这正是它们傲寒挺立的底气。
海拔继续升高到1800-2100米,在这里狂风、暴雪、土壤贫瘠等一系列生存灾难,成为了拦路虎,就连一向坚韧的针叶树,也望而却步,但有一种植物却在此时挺身而出,它就是岳桦,做过2020年新课标全国1卷的同学,对它一定有深刻的印象。
岳桦,为了顺应风向,它们顺势将自己的枝干弯折扭曲,以此获得生存的全力,然而身处在如此糟糕的生境,只能一再妥协,它们不得不放慢生长速度,最终形成了一片极为稀疏的岳桦林带,这也是长白山间海拔最高的一片林带。
当海拔超过2100米,森林止步于此,这里恶劣的气候与极地无异,但有一种看似弱不禁风的花朵,却晋升为了主角,它就是高山苔原带上低矮的牛皮杜鹃。
在我国,高山苔原只分布在长白山和阿尔泰山,以长白山的高山苔原最为典型。
每逢7、8月份天池,将被如瀑的鲜花所环绕,这里就是东北亚唯一完整的高山苔原带了。
就这样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温带气候到极地气候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高山苔原4大植被带在长白山铺展开来。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长白山森林植被景观垂直分布比较完整的原因是什么?
位于我国东北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适合森林植被生长;
山体高大,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适合从温带到极地的森林植被生长;
位置偏远,开发较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好啦,关于长白山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未来长白山依旧与可能出现在高考真题中,具体考点总结在下方啦~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打卡真题
(2016年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2011年全国卷)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松是珍稀树种,其耐寒性强,怕干旱,忌积水,在温寒多雨地区及深厚肥沃的森林土中生长良好。野生红松生长40年后开始在树顶端(常超过20米)结塔,其种子红松子包裹在松塔里,挂果时间长达18个月,需人工采摘,种子需晾晒方可储藏。天然林松塔出种率约13%,人工林松塔出种率约30%。
红松子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用松子,价格昂贵。梅河口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长白山野生红松林打塔收子,经过手工脱壳、烘干加工成松仁出口国外。随着加工机械设备的应用,该市开始到国内外松子产地大量收购其它品种的可食用松子。目前,梅河口市已拥有松子加工企业300余家,并建成了集金融、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果仁园区,成为世界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和松子商业信息汇聚中心。下图示意梅河口市的位置及东北三省的一月气温和降水状况。
(1)说明长白山林区适宜红松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红松子价格高的原因。
(3)分析梅河口市松子加工产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松子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请为梅河口市松子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A。
2.C
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
3.D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D。
4.C
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小,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5.D
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
6.C
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
7.
(1)地处中纬度山区,冬季寒冷夏季温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气候湿润;(长白山)山地排水良好,森林土深厚肥沃。
(2)红松属珍稀树种,数量少;生长慢,结塔与挂果历时较长;松塔出种率低,松子产量少;松塔需人工采摘,加工劳动量大,劳动力成本较高。
(3)利于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与新设备,保持产品质量优势;利于及时获取原料、商品和市场信息,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适应市场需求;利于实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4)合理控制红松子的采摘量;适当增加人工林的面积;对松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自主品牌意识,树立品牌优势。(任答2点)
贺兰山
与大兴安岭一样,贺兰山也处于过渡性的地理位置。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贺兰山频繁出现在高中地理题里:
2019年天津卷,考察贺兰山岩画反映的自然环境;
2017年全国二卷,考察了贺兰山洪积扇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贺兰山还蕴藏着太多可以考察的知识点。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山势雄伟,像群马奔腾。
20亿年间的地质演变,让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
多次的地壳活动,使贺兰山断裂抬升,形成地垒。与东侧宁夏平原垂直落差2000米,向东俯瞰黄河和鄂尔多斯高原,而西侧是茫茫的沙漠。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贺兰山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受贺兰山山势的阻挡,导致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很大。
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阻挡了风沙入侵宁夏平原;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同时贺兰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增加了平原水源补给;且贺兰山东坡夏季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增加了平原土壤厚度和肥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地理分界线外,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
每当夏季,输送到宁夏北部的副热带高压边缘东南气流,容易在贺兰山东侧的迎风坡方向,触发强对流天气,导致短时强降雨或暴雨出现。
于是,呼啸而下的山洪,裹挟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和泥土、冲出山口,在山前铺陈开去,天长日久,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大部分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大大小小的砾石层层叠叠,在山前土地堆积出坚硬的外壳,导致这里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需要靠人力开垦种植,农业发展十分艰难。
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
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7度至39度,与法国波尔多地区处于同一纬度。
提到法国波尔多,你最先想到什么?
没错,是葡萄酒!
贺兰山东麓和法国波尔多的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这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也是世界上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之一。
尽管贺兰山东麓砾石遍布,但难不倒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他们清除大块砾石,使土壤疏松、透气,非常适合葡萄扎根、生长。一株株葡萄苗,通过黄河水的滋润,绿叶舒展,枝丫蔓延,开始从无到有在贺兰东麓的大地上绵延。
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产区之一,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美酒久负盛名。
打卡真题
(2019年天津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6分)
(2017年全国II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答案 C
解析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洪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洪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 B
解析 贺兰山东麓南部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
天山
天山,从来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座超级山系,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也是地球上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天山,又从来不是一条山脉,它由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三列山脉组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全长约2500公里,南北均宽300公里,构成了一组大型山系。
就是这样一组具有非凡意义的超级山脉,却十分年轻,大约形成于200万年前,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强烈碰撞挤压而成,天山在其演化中发生较为突出的变化,东西向分布,条状隆起,形成了现今雄伟的天山山脉的地形地貌与构造格局。
天山的东侧,是干燥而炎热的吐鲁番盆地,南侧是终年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但这并不妨碍天山成为“生命水塔”。
因为东西横亘的千里天山,不仅抵御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又阻挡了南侧塔里木盆地的干热风,这也导致我国天山南北存在显著的气候差异。
天山南麓,年平均气温10-12℃,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天山北麓,年平均气温在4-7℃之间,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天山山区年降水量分布也十分不均匀,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西段降水明显多于东段。
新疆东部的哈密盆地与吐鲁番盆地,是天山沿线降水最少的地区,年均量仅20毫米。
与之相对的,我国天山西端的伊犁河谷,由于位于中纬度地区,常年盛行西风,气流途经平缓的中亚,到达天山附近之时,仍有大量的水汽,年降水量常年为400毫米以上,水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环境,河谷已属于“半湿润区”,四季分明,被称为“塞外江南”。
天山北部和西部地区,能够得到盛行西风带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以及偏北风从北冰洋带来的水汽,加上地形抬升,冷却凝结,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形雨,这些降水在高海拔地区多以降雪的形式存在,成为冰川的重要物质来源。
我们把目光重点放到植被类型上,由于天山山系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导致山麓自然带以荒漠自然带为主。
从山地的垂直分异来看,在我国境内的天山山脉,典型的有博格达峰南北两坡,植被差异巨大。
博格达峰南坡植被,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和冰雪带。
而博格达峰北坡植被,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和冰雪带。
通过天山博格达峰南北坡植被的对比,我们发现,天山北坡出现了针叶林带,而天山南坡很少有分布,这是为什么呢?
天山北坡的针叶林主要是云杉林,天山南坡没有森林生长,表明山地水分条件差,不足以生长森林。
而天山北坡有云杉林,表明地表水分较为丰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天山北坡地处盛行西风带和来自北冰洋冷空气的迎风坡,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天山北坡属于背阳坡,光照较弱,水汽蒸发较少,促使得地表水分较为充足,能够满足云杉林的生长。
较为特殊的“轮牧”现象:
图源:网络
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
【春季】3月中旬~6月上旬,气温回升,牧民驱赶畜群离开平原山麓地带,开始向海拔更高处转移。
【夏季】6月上旬~9月中旬,牧民把畜群赶到海拔在2000米~3500米的山地草甸带。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良好场地。
【秋季】9月中旬~11月中旬,气温开始下降,高海拔地区开始下雪,牧民便将畜群赶至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也是转入冬季牧场的中转站。
【冬季】11月中旬~次年3月中旬,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到来,牧民将畜群赶至海拔更低的山麓地带,并随着气温的降低,继续向平原盆地的荒漠草原地带和河谷地区转移,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牧草,新疆人亦称为冬窝子。
【打卡真题】
(2023年6月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 。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
(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地球上总共有11种地貌景观,而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拥有丰富的地质结构以及各种地形地貌,山地、丘陵、雪山、高原、沙漠、盆地、原始森林等等,可以说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风景类型。
只有一种地貌在中国看不见,那就是——峡湾地貌。峡湾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它形成于海岸山脉向海洋延伸的部分,被描述为“冰川雕刻出的杰作”。
峡湾是一种海洋伸入陆地,切割陆地形成的地貌形态,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形和大量的冰川侵蚀痕迹。
形成于冰河时期,是冰川从高山向下发展时不停的侵蚀河谷,最终与海洋相连接所形成的地貌特征。这种地貌形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最著名的峡湾主要位于北欧的挪威和冰岛。
峡湾的形成过程:
“峡湾地貌”是一种冰川侵蚀地貌,而且是冰川要下滑到海平面附近,因此形成峡湾地貌的区域必须是高纬度沿海地区,高纬度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较低,冰川分布的海拔较低。同时冰川要表现出侵蚀性,需要利用重力作用向下滑动,所以需要一定的坡度,最好具有与海岸线平行的海岸山脉。
随着冰川的不断下滑,槽谷被侵蚀的越来越深,最终形成了无数条深深的冰川槽谷,后来在第四期冰期结束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了深入海洋的槽谷,形成了锯齿状海岸线的“峡湾地貌”。
简单来说:冰期时,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峡湾的分布: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是峡湾地貌最为典型的分布区,如下图:
从世界范围看,只要满足上述条件的区域也有峡湾地貌分布,比如北美中高纬西部沿海和东北部沿海地区:
南美洲中高纬西部沿海地区:
大洋洲新西兰南岛西南沿海:
从远处看来,北欧的地图实在是平淡无奇。伸出大陆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乍一看有点像意大利,沿着西北海岸线延伸着长长的斯堪的纳维亚山,河流无数,森林、草原和荒地相间分布,实在是很普通的地球景观。
不过,倘若将地图放大拉近了看,便会发现,北欧西北方向的海岸线分外扎眼:以其支离破碎之程度,在地球上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海岸线了。
狭长破碎的海岸线上,散落着大大小小上万个岛屿
天堂与地狱间,只隔了一片冰川
如今的北欧,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天堂:白雪皑皑的山脉,郁郁葱葱的森林,红色屋顶的小镇和童话般的古堡,不得不说这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可在一万年前,北欧可是让原始人避之不及的地方。
第四纪冰河期末,覆盖在中低纬度的冰川早已退去,而北欧因其纬度高的缘故,依然覆盖着大片冰川。此时的北欧,和今日之北极、南极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为第四纪冰川期末,欧洲冰川分布情况
正是这些冰川,为后来破碎的海岸线和北欧人引以为傲的峡湾埋下了伏笔。
冰川侵蚀,冰川退去
对于冰川侵蚀,高中的课堂上是没有详细讲的。其实冰川侵蚀只是个统称,底下包含了四种作用。
首先,冰川结成时,一些地表上松动的岩石会被冻结在冰川中,当冰川运动时这些岩石会被冰川拔出,随之一起移动,这叫“拔蚀作用”;而这些被拔走冻在冰川底层的岩石,又会随移动而摩擦所经地表,这叫“磨蚀作用”。剩下的作用与本文没有太大关系,在此不赘述。
冰川侵蚀下,U形谷的形成过程
在冰川的侵蚀下,一个地方很容易形成U形谷。上图便展现了一个典型的U形谷形成的全过程。U形谷是形成峡湾的基础:每一个峡湾在被灌水之前,都是U形谷。
东格陵兰地区正被冰封的U形谷
等到冰川融化殆尽,海水便回涌,填补了U形谷中低于海平面的空间。峡湾有时非常的深:挪威的松恩峡湾最深可以达到1300m,远大于附近海域的深度。这为附近海域的海水倒灌创造了条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冰川侵蚀力量的强大。
冰川侵蚀与峡湾形成示意图
当事情进展得没那么顺利
冰川除了侵蚀,还能堆积。冰川把它一路侵蚀的石块杂碎搬运到U形谷里。许多时候,这些堆积物会随着冰川消退被搬运到海里或者散落四方,峡湾照样形成,一切正常;但偶尔,这些堆积物一股脑堵在了出水口,里面的冰川融水排不出去,外面的海水也进不来。这就形成了冰碛湖。
冰川堆积物堵住了出水口
由于这种湖是由峡湾非正常发育过来的,形状狭长,像一条丝带,因此也被形象地成为“带状湖(Ribbon Lake)”。英国的温德米尔湖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湖。
温德米尔湖实景
温德米尔湖地图,形状狭长
"U"型谷
高山上的冰川不断的积累,厚度越来越大,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开始向下滑动,形成呈一定宽度的“条状”冰川,就像一条巨大的“冰舌”从高山上铺下来,巨大的重量使得冰川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对地面不断的进行侵蚀作用,大量地表物质被刨蚀裹挟到冰川里面,并被冰川向下推动到海拔较低地区。这一过程不断持续,最终在冰川消退融化后,在地表留下一个底面非常宽阔的“U”型谷,“U”型谷多分布在高海拔或高纬度(历史上)冰川活动频繁的地区。
U型谷又称槽谷、冰蚀谷,是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冰川沿由地面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或其他负地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冰川的刨蚀作用使原沟谷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因此,冰蚀谷常较平直而宽阔,形成两壁陡立的槽形谷。在U型谷底或两壁常能发育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与河流U型谷相比,冰川U型谷的特点
与河流作用形成的U型谷相比,冰川作用形成的U型谷搬运能力比较强,但距离相对比较短,通过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楔作用,碎石岩屑磨圆度差,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差0.5-1000m甚至更大。U型谷谷壁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达;若冰川搬运物为砾石,则在谷壁上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之为冰川擦痕。
河流U型谷的发育过程
冰川U型谷
著名U型谷——长白山U型谷
由于受到第四纪冰川构造运动的影响,长白山火山锥体在长期寒冷崩解及剥蚀作用下,形成放射状沟系,因坡度和岩性的差异,沟谷大小不一。长白山U型为较大的沟谷,宽度达300米,切割深度在100—200米,谷底较平坦,是世界著名的U型谷。
长白山U型谷
试题链接
读北欧甲半岛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半岛东侧相比,峡湾地貌集中在西侧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流影响 B.山地坡度大
C.降雨更丰富 D.内力作用更大
2.甲半岛有峡湾地貌说明该半岛( )
A.现在气温低,有常年冰雪
B.现在降水多,降雪为主
C.过去气温低,冰雪丰富
D.过去所处纬度高,海拔高
3.图中M地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 )
A.冬春B.春夏C.夏秋D.秋冬
松恩峡湾(61°N左右)宽914m;深度达1200m,挪威计划在此打造全球首个“漂浮”两车道海底隧道,预计于2035年前完工。该海底隧道是在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洋建筑物,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海湾两岸之间的行程,有利于改善海湾两侧地区交通紧张的局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松恩峡湾中的水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河流和瀑布带来数米厚的上层淡水,下层则是比较重的海水。该峡湾内淡水和海水上下层分层最明显的的季节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相对于在松恩峡湾建造跨海大桥“漂浮”海底隧道( )
A.受天气影响大B.对生态环境破坏大
C.阻碍水上航运D.工程量小,造价低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凯尔盖朗岛潮湿寒冷多风暴的主要原因。
(2)阐释限制凯尔盖朗岛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3)凯尔盖朗岛沿岸有陡峭的峡湾地形,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4)推测凯尔盖朗岛的水系特点。
7.格陵兰岛(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典位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1011万,是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但适宜生活居住的地区较小依托丰富的资源和高素质的人口,瑞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钢铁、机械、制药、造纸、军工等工业非常发达,是世界五大工业强国之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地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平缓,从山麓向上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地。M地多形成许多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峡湾。狭长、幽静的海湾,高峻、奇丽的山崖,景色诱人,是船舰良好的停泊地点。
(1)简述图中M地峡湾的形成原因。
(2)据题中图文资料推测图中瑞典河流的特征。
(3)简述瑞典适宜人口生活居住的地区较小的原因。
(4)评价瑞典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新西兰南岛西南部峡湾地貌的成因,以及峡湾内瀑布形成的流水侵蚀的类型。
(2)分析新西兰西南海域盛产优质龙虾的原因。
(3)推断图中岩龙虾运输从蒂阿瑙镇到基督城和从基督城到中国,分别采用的最适宜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4)说明疫情对岩龙虾产业的影响。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12大岛,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西南海岸多峡湾地貌,峡湾内多瀑布。南岛农业以牧业为主,粮食需要从他国进口。左图示意南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右图示意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1)说明西南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南岛农业种植业比重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A
【解析】
1.从图中看,山脉分布偏西,西侧坡度大,冰川侵蚀强,峡湾地貌集中在西侧,B正确;洋流、降水不是导致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A、C错误;内力作用,两侧差异不大,D错误。所以选B。
2.冰川地貌是地质史上冰川作用的结果,该地有峡湾地貌,说明曾经有冰川活动,C正确;现在的冰雪不是形成冰川地貌的主要原因,A、B错误;现在的纬度位置与过去的纬度位置没有差异,D错误。所以选C。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降水较多,且这里地处山区,冬季积雪较厚,春季融化,所以冬春季的水资源最丰富,A正确;夏季、秋季的水资源不如冬春季丰富,BCD错误。所以选A。
4.B
5.D
【解析】
【分析】
4.由材料分析可知,松恩峡湾中的水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河流和瀑布带来数米厚的上层淡水,下层则是比重较重的海水,因此,峡湾中的水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它会随着潮汐而发生变化,涨潮时会带来更多的海水。春秋季气温比夏季低,淡水注入量没有夏季多,AC错误;但是在夏季节融冰时节,则会为峡湾带来更多的淡水,从而导致峡湾内淡水和海水上下层分层最明显,B正确;冬季气温低,河流和瀑布结冰封冻,注入峡湾的淡水少,该峡湾内淡水和海水分层不明显,D错误;ACD错误,故选:B。
5.由材料分析可知,建海底隧道受天气影响小,对生态环境破坏小,AB错误;在松恩峡湾建造跨海大桥“漂浮”海底隧道,没有阻碍水上航运,C错误;该峡湾为挪威峡湾,峡湾是一种冰川地貌,海岸线呈现出独特的锯齿状。而且该峡湾宽914m,深度达1200m,而架桥需要桥墩以承接桥身的重量,然而峡湾水深可达千米,技术难度大,而且工程量极大,而建设管道,宽度较窄,工程造价较低,工程量较小,故选:D。
6.(1)位于印度洋南部,终年受湿润的盛行西风影响,气候湿润;因空气湿度大,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少;加上沿岸流经西风漂流,西风漂流的降温作用显著,岛上气候寒冷。
(2)岛上多云雾,光照不足;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少,发育浅薄,肥力较低,限制岛上植物的生长。
(3)凯尔盖朗岛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表面多被冰川覆盖;冰川顺地势移动过程中,产生刨蚀作用,形成冰川谷;冰川谷发育延伸到沿海地带,被海水淹没,形成峡湾地貌。
(4)河流流程较短,呈放射状水系;沿海低地多沼泽湖泊。
(1)读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凯尔盖朗岛位于49°S以南地区,印度洋南部,终年受湿润的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温和湿润;因空气湿度较大,多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加上沿岸有西风漂流这一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显著,所以岛上气候寒冷多风暴。
(2)由材料信息可知,由“岛上气候潮湿寒冷,多风暴”可知,凯尔盖朗岛上多云雾天气,空气温度大,光照不足;气候寒冷,热量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由“地表岩层裸露,植被种类单一”可知,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少;地表岩层裸露,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浅薄,肥力较低,不利于岛上植物的生长。
(3)由材料信息可知,“凯尔盖朗岛陆地总面积6,129平方千米(主岛面积5,732平方千米)及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表面多被冰川覆盖”可知,冰川顺地势移动,向下移动过程中,产生刨蚀作用,形成冰川槽谷;冰川槽谷发育并延伸到沿海地带,被海水倒灌淹没后形成峡湾地貌。
(4)由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可知,“凯尔盖朗岛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岛屿面积小,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程短,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周边海洋;由“近海低地多湖沼”可知,沿海低地多沼泽湖泊。
7.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
读图结合格陵兰岛区域特征——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等,从生态脆弱、旅行设施维护费用、旅游接待能力、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方面作答。格陵兰岛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
8.(1)M地峡湾一侧地势陡峭,质时期受冰川侵蚀作用强烈产生U形谷;冰川融化(退却)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2)河流流程长,河流落差较大;发源于西部山地,多呈平行状向东注入海洋;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低。
(3)纬度高,气候严寒;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原始森林覆盖区域广,适宜人口居住区域小。
(4)有利:铁矿、森林等资源丰富;重视人才科技水平高;离西欧近,市场广阔。不利: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解析】
(1)结合材料M处为峡湾地貌,其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由图可知M处刚开始时冰川侵蚀会形成U形谷地;后来冰川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海水进入谷地,从而形成峡湾。
(2)考查河流的特征从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进行分析,据图可知,河流主要发源于半岛西部的山脉,且河流多呈平行状态水系,流向大致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罗的海;河流所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且半岛上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河流的含沙量低等。
(3)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联系区域的气候、地形、资源、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处于北纬60°附近,纬度高,气候严寒,不利于人口的居住;从地形来看,半岛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仅分布在半岛的沿海地区,不利于人口的大面积分布;同时,该半岛森林密布,植被覆盖率高,适宜人口分布的面积小等。
(4)考查对工业区位的条件评价,注意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利方面,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铁矿、森林等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结合材料,瑞典拥有较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丰富;据图可知,瑞典离西欧近,靠近欧洲市场,距离较近,方面产品的出口;不利方面主要从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瑞典:度高,气候寒冷,发展工业能源消耗大;且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工业规模化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等。
9.(1)峡湾地貌成因:在冰期,冰川侵蚀西侧海岸形成U形谷地: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水从谷地下游入侵,形成沿岸的峡湾。侵蚀类型:溯源侵蚀。
(2)该海域人类活动少,污染小,水质洁净;靠近南极,海水寒冷清澈,岩龙虾生长周期长,味道更鲜美,口感更佳;新西兰政府对野生龙虾的捕捞实施配额管理,定量捕捞,保证了龙虾的品质。
(3)从蒂阿瑙镇到基督城应为公路运输。理由:从新西兰岛南部运往基督城,距离较近;地形起伏大,公路运输灵活,适应性强;岩龙虾数量较少;相对航空运输价格低。从基督城到中国应为航空运输。理由:新西兰到中国,距离远;岩龙虾数量较少且价格昂贵:可保证岩龙虾的鲜活,快速运达。
(4)有利影响:岩龙虾捕获量降低,有利于岩龙虾种群数量的恢复和捕虾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利影响:大批贸易订单取消,价格大幅下跌,渔民收入减少: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渔民失业率上升;捕获超过出口量,可能导致岩龙虾大量死亡。
【解析】
(1)峡湾地貌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在地球处于冰期时,气候严寒,冰川发育,冰川面积扩大,冰川侵蚀新西兰西南侧海岸,形成U形谷地。之后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消融,海水入侵原先形成的U形谷地,形成幽深的峡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瀑布的形成是由于原跌水附近流速快,河流侵蚀下部岩性松软的岩层,上部相对坚硬的岩层受重力崩落,河床陡立并向源头方向推进,形成瀑布,其流水侵蚀类型属于溯源侵蚀。
(2)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该海域为什么龙虾优质。注意材料信息“原生态的次南极海域”,表明当地人类活动少,受人类的污染小,水质清洁,靠近南极地区,海水寒冷,水温相对较低,岩龙虾的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味道鲜美,产品优质。注意材料信息“新西兰政府对野生龙虾的捕捞实施配额管理,定量捕捞”,由于政府对野生龙虾捕捞实施配额管理和定量捕捞,管理科学规范,保证了龙虾的品质。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蒂阿瑙镇与基督城之间距离相对较近,结合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所以更适合采用公路运输,原因在于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岩龙虾的产量相对不大,也适合采用公路进行运输。同时,相比于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的运输成本更低。而新西兰距离我国遥远,所以从基督城到中国最适合采用航空运输,原因在于距离远,而航空运输的运速快,使得岩龙虾快速运至我国消费市场,保证岩龙虾的品质。同时,岩龙虾产量不大,也适合采用航空运输。
(4)影响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受疫情的影响,导致对岩龙虾的捕捞量降低,从而有利于岩龙虾种群数量的恢复,保证当地捕虾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注意材料信息“原本为出售给中国而捕捞的岩龙虾,由于大批贸易订单取消,价格大幅下跌”,受疫情的影响,大批量的贸易订单取消,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渔民的收入减少。同时,已捕捞的岩龙虾出口减少,使得捕捞量超过出口量,导致岩龙虾大量死亡,影响经济收益。受疫情的影响,市场对岩龙虾的需求减小,岩龙虾的捕捞量降低,对捕捞岩龙虾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小,渔民的失业率上升。
10.(1)在冰期,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水从谷地下游入侵,形成峡湾。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不利于耕作;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照弱;纬度高,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解析】
(1)由右图可知,在冰期,多冰川分布,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间冰期,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附近海域的海水从U形谷下游进入谷地,谷地成为峡湾。
(2)由图可知,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生长;纬度较高,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故农业种植业比重低。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搜索地理关键词
顺手点击文末四连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