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家企业因以消费券替代部分工资发放而引发广泛关注。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热议,不少网友质疑这一做法是否符合劳动法,同时也引发了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该企业是一家服务行业公司,因经营困难,决定将部分工资以本地商场或超市的消费券形式发放,声称此举既能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又能促进本地消费。然而,这一做法却引起了员工的不满。一名员工表示:“消费券只能在指定商家使用,无法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需求,且不能用于支付房租、交通等基本开支。”
法律专家:此举涉嫌违法
针对该事件,劳动法专家指出,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且不得以实物或其他形式替代。企业以消费券代替部分工资的行为,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专家进一步指出,工资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企业无权单方面改变支付形式或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事件曝光后,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部门还呼吁劳动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向劳动监察机构反映问题,以维护自身权益。
网友热议:如何平衡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
此事件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一部分网友对企业表示同情,认为疫情和经济压力下,中小企业生存困难,需要更多支持政策;但更多人认为,无论企业面临何种困境,都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为代价。
有评论指出,政府和社会应在促进消费和保障劳动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支持企业和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应严格监督企业行为,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劳动权益需强化保障
消费券替代工资的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企业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也提醒社会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如何既扶持企业,又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