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大家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整个人也是饿的不行了,那么此时如果让大家选择食物去填饱肚子,那么大家会选择什么食物呢?

在古代那个社会里,生产力实在是太低下了,大家本身都是种地的,农业生产就是唯一的经济活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做点生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再加上遇到一个不开明的皇帝,三天两头各种苛捐杂税,所以做个生意还不如种地来得无忧无虑。

种地的唯一缺点可能就是会饿肚子,再加上遇到个打仗或者灾荒,那这日子就更没法过了。

古代饥荒经常都能出现,但是不知道大家想没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古代的一些灾民很惨,没有东西吃就挖土吃树皮,可是自然里面有很多可以获取的食物。

为何灾民放着河里的鱼虾不吃,而非要吃树皮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大家真的是误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要啃树皮?

大家试想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但凡是有好吃一点的东西,谁又愿意去吃树皮这样难以下咽的东西呢?

可以回想一下影视剧中的场景,走在路上,到处都是流亡的灾民。

大家都希望能够去更大的城市,因为道理很简单,大城市可能会有更多的粮食,也有更多的机会能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能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个管饭的营生,那么这活下去也就不成问题了。

而当这些灾民来到大城市之后,首先看到的场景往往更加不乐观。

因为和其他人的想法是一样的,这里早就已经聚满了灾民,当地的父母官为了不让城内引发动乱,于是也是把这些灾民都安置在了城外,不让他们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不能让他们死在自己的城下,于是就搭建一些布施的粥棚,为大家提供一点吃食。

可是这些粮食根本无法满足灾民们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灾民被饿死,大家此时开始愤怒。

好像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是因为吃不上饭而发生了内乱。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吃饭,只要让他们活着,这个社会就注定能安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过头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灾民不去山林里找资源去养活自己?河里的鱼虾不香吗?

这个原因是比较多样的,首先必须要知道的一个问题是,古代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是比较严重的。

所以如果没有威胁到生存,那么他们是不会选择逃难的,家里即便只有一口饭吃,他们也能坚持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山林里有能吃的东西,可是每个人都不敢去冒这个险。

一个是自己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技能,即便是常年生活在山里的猎户,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打到猎物。

至于水里的鱼虾,同样也不是那么好抓的,而且古代大多数的地方附近都没有河流小溪,打鱼更是不靠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每个人都担心一件事,那就是长途跋涉之后,本来就是没吃多少饭,身体就没力气。

如果抓不到鱼,再把仅有的一点力气都用了,这岂不是更加危险,死的更快?

所以大多数在面对饥荒时,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去河里抓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饥荒面前,从众心理更致命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1942》,这部影片看得人心情压抑,尤其是影片里面,灾荒队伍一望无际的场景,更是令人感到震撼。

天灾面前,在不发达的年代大家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很少。

不仅仅是《1942》,其实在古代大家逃难也是这样,所谓逃难就是从灾难区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

其实虽然震撼,但是这个场景很真实,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在天灾或者兵祸面前,这就是大家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个人都自觉的加入到逃难的队伍中,难道就没有人想过自力更生吗?

这就要说到一个从众心理了,在灾难面前,大家其实都希望能找到一个精神依靠。

逃难队伍如此之长,这就说明大家都在选择这样的一条路,那么这条路可能就是一条正确的路。

因此逃难者会情不自禁的加入到队伍中来,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就是跟着这个队伍走出困境,大家只要这么走下去,就有希望活下来。

所以,即便这个时候路过了河流小溪,即便大家看到了河中有鱼有虾,大家可能也不会下河去捞。

因为现实就是这么简单,从众心理影响了大家的判断力。

在古代逃难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在逃难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选择在水里抓鱼。

关键是那么多人,就算有鱼也根本不够,甚至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混乱、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虾吃不上的其他原因

不得不说,其实大家的想法也有些天真,因为大家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在灾难的面前,每个人首先追求的一定是求生,先把生命保住再去考虑其他的事情。

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利,信息落后,谁还有那个心思去想着吃好吃的,去河里抓鱼摸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可以想这样的一件事,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在河里摸鱼,但是摸了一天玩了一天,最后又能摸多少呢?回家估计都炒不出一盘菜吧。

现在很多男人也喜欢在外面钓鱼,但是钓了一天也是经常空车。

所以说,无论是去河里抓鱼还是去山里捕猎,这都是一个不现实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花费了那么久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往往却不尽人意,关键是也没有那么多的河流刚好遇上。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选择树皮呢?

这一定是有道理的,因为首先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在饥荒面前,什么方便取得吃什么。

树皮树根这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常见,虽然不消化,但是却是可以填饱肚子的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皮在进入胃中,饥饿感就会立马消失,没有了饥饿感,大家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力量去逃难。

不仅仅是树皮草根,在一些特殊的地方,灾民还会吃一些观音土,这些土同样具有很强的饱腹感,道理也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个原因很真实也很现实,那就是这古代的老百姓本身对鱼虾就没有一个概念。

毕竟在古代渔民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渔业发展也很缓慢,只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鱼会在一些大城市被当成珍馐美味。

这也就导致大家对鱼没概念,从本能思维上,也没有把鱼当成一种食物。

所以让大家去河里摸鱼,这本身就不切实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怕人相食

相比鱼虾,其实也许大家都不敢相信,在饥荒年代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现象。

不要觉得这不可思议,其实从数据上就能到当时的无奈。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重伦理的国家,所以大家对于人相食的这个问题还是相当忌讳的。

如果真的不是被逼的没有办法,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去干。

从历史上的记录来看,明清两个朝代,人相食的案例就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时间线上来看,明清一共544年,而人相食的年份占到了这两个朝代的41%。

总之在饥荒和饥饿面前,大家想尽了一切办法,就是为了不被饿死。

已经都这样了,试问这吃鱼吃虾这个问题还需要去考虑吗?

【结尾】

人性是最真实的,当危机到了生死存亡,此时的每个人就是最真实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大家真的是小瞧了饥饿的力量,在历史上,在发生饥荒的年份里,别说河里的鱼虾了,凡是能看到的一切东西,都会进入到人的肚子里。

因为别管能吃不能吃,先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真的身临其境,就会感叹这一切是有多么的可怕、可怜。

换句话说,河里的小鱼小虾又能顶什么用呢?

即便运气好抓到了几条小鱼,进到了肚子里很快就被消化了,饥饿感仍旧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叹现在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再为吃饭问题而烦恼,可能古代人都压根不敢想象。

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去热爱每一天的生活,把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好。

这才是当下时代,每个人的任务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