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狗獾、红脚田鸡……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长宁区的生态步道、河滨水系、公园绿地、生境花园等生境空间里,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居民”俨然成为了我们亲近的邻居。它们的存在,既是长宁美好生态环境的见证,也是长宁生物多样性之美的根本。

“遛娃”的貉、游泳的黑水鸡、饮水的红胁蓝尾鸲、树枝上休憩的凤头鹰……在长宁,通过在生境空间中设置的红外相机和居民们观察的镜头,发现许多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它们既是珍贵的生态资源,更是居民们的自然“邻居”,大家共享这一方美好的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脚田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水鸡

长宁区积极响应“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率先制定区级《长宁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并跨前编制了《长宁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规划》,致力于系统性提升长宁自然生境、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推动实现高密度城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长期以来,长宁区不断推进公园绿地、河道水系的建设,加强生态绿廊、绿带建设,锚固生态节点,整合区内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及建成环境,综合提升各类城市空间的复合功能,提高区域生态空间的系统性、协同性。2024年4月,红脚田鸡首次在长宁外环林带被观测记录,这一发现引起了鸟类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到了6月,它更是在外环林带有了首次繁殖记录。从生境花园到外环林带,长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愈加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腹松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子

“在我们这个生境花园里,一共有127种植物,还有30多种昆虫和鸟类……”在乐颐生境花园里的“生境山房”,新泾镇绿园八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为参与2024年“政府开放月”活动的公众代表们介绍了乐颐生境花园的特色。繁茂的花草树木、安居栖息的野生动物、自然科普的设施……乐颐生境花园已然成为长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城市地区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生共栖的空间。2023年起,区生态环境局请专业团队对辖区内生态步道、河滨水系、公园绿地、生境花园等各类生境空间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生物多样性观察拍摄,形成资料片《万物同兴惠长宁》,并在生态环境部2024年度“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和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入选生态环境优秀科普视频名单。全片从“带”“廊”“园”“家”四个方面,展现长宁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从城市蓝绿空间到物种多样性,长宁的生态环境之美在镜头下充分展露,广受好评。

2024年,长宁区对全区范围内公园绿地、河流、生境花园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力争摸清“家底”。通过调查记录到辖区内苔藓植物43种、维管束植物445种、昆虫219种、鱼类18种、鸟类45种、两栖类爬行类7种、大型底栖动物20种、兽类5种、浮游植物131种、浮游动物41种、大型真菌36种,共计千余种,目前,正在进行鉴别归类并形成评估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专家团队,越来越多的公众也参与到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工作当中。2024年,为进一步引导更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公众共育共享蓝绿生态空间,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绿化市容局开展公民科学项目,招募培训公众志愿者参与两栖动物调查、鸟类调查、维管束植物调查。参与的志愿者成为了长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直接贡献者,调查数据纳入长宁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相关科研保护、科普宣传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宣传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拍到了两只金线侧褶蛙!”“我找到了好几只中华大蟾蜍!” “第一次在绿道里找各种小动物,没想到这么有趣。”夜访长宁外环林带生态绿道、清晨来到中山公园观鸟……市民志愿者们表示,“平时不太了解身边有哪些野生动物,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加深了对它们的认识,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希望能多多参加这种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鸊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蛙

为进一步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宁故事,区生态环境局精心打造了“生境课堂”这一科普教育品牌,通过室内讲座和户外沉浸式体验等形式,持续普及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知识。2024年,为深化“生境+”品牌建设,区生态环境局全新推出了线上“生境课堂”,进一步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体系。以辖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视频素材为依托,线上“生境课堂”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科普生境知识,展现长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得以更广泛传播。通过推动线上“生境课堂”深入校园、社区和楼宇等,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自然魅力,提升保护意识,共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

未来,长宁区将持续引导更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公众共育共享蓝绿生态空间,深入开展公民科学项目,进一步促进形成蓝绿融合、各类空间有机联系的生境系统,系统性提升长宁区生态环境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精品城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于区生态环境局

撰稿:谭奕茂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