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要变9国?安理会改革增员:俄方点名这两国不能入常,中国怎么说?
近年来,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讨论愈演愈烈。现行的安理会机制被批评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以及巴以冲突等问题中,联合国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一些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已经接近“入常”的门槛,迫切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据悉,联合国计划在今年1月展开一轮关于安理会改革的新谈判,核心议题是是否要增加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以及哪些国家适合成为新成员。
这次改革的争论焦点无疑是围绕着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四个国家展开。
俄方明确反对德国和日本的入常提议。
俄罗斯代表表示:有些国家提出的建议“非常不切实际、十分幼稚”。
这里的“有些国家”指的就是法国。
在俄罗斯看来,德国和日本属于二战战败国,加上境内有美国驻军,所以在主权独立性上有所欠缺。
此外,德国和日本都是美国的盟友,如果他们入常,相当于在安理会中为美国增加了两个席位,这当然不是中俄希望看到的局面。
那法国又为什么推德国和日本“入常”?
在去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马克龙明确表达了支持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立场。
法国认为,这四个国家经济强劲且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符合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条件。然而,仅以经济实力作为标准显然难以说服俄罗斯。
与俄罗斯对德国和日本的坚决否决不同,巴西和印度似乎还有一线希望。俄罗斯并没有公开反对这两个国家入常,这也显示出俄罗斯在外交战略上的一些侧重。
俄罗斯认为,中东的伊朗或沙特、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南非以及亚洲的印度都具备入常的资格。
而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设想则显得复杂得多。美国希望一次性新增六个不具备一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以及十个非常任理事国。
尽管美国曾明确支持日本、印度、德国入常,但对于巴西是否入常,美国则保持了沉默。
不过,美国最近倒是提出希望给予非洲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建议。
中方对于安理会改革的态度是明确且积极的,但有几个前提条件。
我们认为,改革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尤其是在涉及非洲国家利益的情况下。
如今的安理会中,欧洲有三席,亚洲美洲各有一席,非洲却连一个常任理事国都没有。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解决非洲面临的一些国际问题。
因此,中国尤其强调要在改革中优先考虑非洲的声音和诉求。毕竟,非洲在历史上遭遇了许多不公正待遇,现在是时候纠正这些不平衡了。
其次,改革的核心必须围绕公平与正义展开。中方主张把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南方国家,以防止安理会变成富国俱乐部。
法国提出了让印度等四国入常的建议,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按照综合国力来排序的,但这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如果仅凭国力决定常任席位,那么非洲国家依然被排除在外。
从目前来看,中方的考量似乎更加合理和全面。
中国更多是从机制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希望安理会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法国则看重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希望通过扩员来增强其盟友的影响力。
如果仅仅按照国力来分配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那么安理会的结构可能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赋予新加入的国家如印度“一票否决权”,可能会导致决策上的混乱。这样的安排不仅无助于提升安理会的效率,反而会使得决策过程更加复杂。
至于五常是否扩充到9个或11个国家,目前并没有硬性规定。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样的分歧之下,近期的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美国、法国和英国支持扩员的背后,还有吸引其他国家的目的。例如印度、巴西和南非,这些南方国家成为西方争取的目标。
印度因其重要的地缘位置,掌控马六甲海峡的西段入口,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威胁;而巴西和南非则是资源丰富的国家。
即使这些国家不一定能成为常任理事国,表达支持本身就是一种外交策略。
安理会改革并非简单的增减成员那么容易,其中牵涉到复杂的国际利益博弈,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增强安理会的约束力,并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新老常任理事国和其它成员国都感到满意,才是真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