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朱元璋三试刘伯温惨遭打脸,后来刘伯温预言圣人出东方
青青会讲故事
2025-01-07 11:38江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御书房里,朱元璋手持一卷《烧饼歌》,眉头紧锁。'伯温啊伯温,你这预言究竟藏着什么玄机?'他喃喃自语。案上烛火忽明忽暗,映照着那首诗中最后一句:'圣人出东方'。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这个预言将在数百年后应验。
01
洪武三年春,南京城外的一处宅院前。
"听说这位刘先生的风水术很是了得?"一位身着锦缎的富商站在门前,向院中的老者询问道。老者鹤发童颜,正在院中修剪花草。
"先生确实对风水颇有研究。"老者放下剪刀,擦了擦手说道,"不过今日先生已经应约去为一户人家看阴宅,恐怕要请这位东家改日再来。"
"哦?是哪户人家这般有福气?"富商不经意地问道,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
"就在城南杨家巷,一户姓李的人家。说是祖坟年久失修,想请先生看看可有什么讲究。"老者答道。
这个"富商",正是乔装改扮的朱元璋。自从听闻刘伯温精通风水,能掐会算,他就一直想亲眼见识一番。今日特意得知刘伯温要去李家看阴宅,这才提前在此守候。
不多时,朱元璋已悄然来到李家阴宅附近。远远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中年文士正在坟前仔细察看地势。那人时而掐指推算,时而摇头叹息,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度。
"这位就是刘伯温了。"朱元璋暗自点头。他躲在不远处的树丛中,想要看看这位风水大师究竟有何本事。
"刘先生,我家祖坟可有什么问题?"李家主人搓着手,满脸忐忑地问道。这座祖坟已有百年历史,近来家中诸事不顺,便想请高人看看。
刘伯温沉吟片刻,负手而立,目光深邃:"此地山势如龙,水脉如虎,地气充沛,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李家主人闻言大喜:"那就好,那就好..."
"只是..."刘伯温话锋一转。
"只是什么?"李家主人的心又提了起来。
"只是此地虽能引来天子,却不足以产生天子。"刘伯温意味深长地说道,目光却悄然瞥向了不远处的树丛。
躲在一旁的朱元璋心中一惊。他确实常来这李家祭祖,难道刘伯温已经看出了什么?还是纯属巧合?
正思索间,只见刘伯温突然转身,朝着他藏身的方向深深一揖:"在下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朱元璋大吃一惊,连忙从树丛中走出来:"你...你怎么认出朕来的?"
李家主人见状,吓得连连叩头。刚才他还以为真是个富商,没想到竟是当今天子微服私访。
刘伯温神色从容,微笑道:"方才那句'此地虽能引来天子,却不足以产生天子',正是说给陛下听的。陛下常来此地祭拜,说明此地确有非凡气象。但若真是能产生天子的风水宝地,又岂会便宜了这李家?"
朱元璋听罢,不由得对刘伯温刮目相看。不仅看出了自己的身份,还能如此巧妙地解释。这第一次较量,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输了。
"好一个刘伯温!"朱元璋大笑道,"朕今日总算见识到你的本事了。既如此,不如随朕回宫,朕还有几个问题要请教。"
刘伯温欣然应允。一路上,朱元璋不断询问他关于风水的见解。每次提问,刘伯温都能对答如流,既不失礼数,又透着几分机智。
02
"先生所言山势如龙,水脉如虎,不知这龙虎之说从何而来?"朱元璋问道。
刘伯温指着远处的群山解释道:"山川形胜,讲究的是气势。龙行于天,蜿蜒起伏;虎走于地,气势磅礴。好的风水,正是要集天地之精华,纳日月之造化。"
"那朕的金陵皇宫,可是好风水?"朱元璋又问。
"金陵钟山龙蟠,石头城虎踞,自古就是帝王之地。陛下选此为都,正应了天意。"
朱元璋点点头,心中却暗自思量:这刘伯温说话滴水不漏,既不谄媚,又能切中要害,确实是个人才。不过,还需再试探一二。
回到皇宫,朱元璋立即吩咐内侍准备第二个考验。他要看看,这位刘先生除了风水之术,在其他方面是否也如此了得。
"去准备一碗龙须酥馅的烧饼。"朱元璋对内侍说道,"记住,一定要趁热。"
内侍不解其意,却不敢多问,连忙去准备。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烧饼就端了上来。
朱元璋看着冒着香气的烧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刘伯温最近正在研究《易经》,经常废寝忘食。这烧饼的香气,不知能否勾起他的兴趣。
次日早朝,群臣刚刚参拜完毕,朱元璋突然开口:"刘伯温,你且上前来。"
刘伯温走出班列,躬身行礼:"陛下有何吩咐?"
朱元璋指着案桌上一只倒扣的白瓷碗,笑道:"朕今日要考考你。你说说看,这碗底下藏着什么?"
满朝文武都屏息静气。大家都知道皇上素来喜欢考校臣子,每次考验都不简单。今日这突如其来的提问,不知又有什么深意。
刘伯温不慌不忙,走上前仔细打量那只白瓷碗。碗是宫中常见的款式,釉色洁白如玉,此刻正倒扣在朱漆案桌上。
"陛下,"片刻后,刘伯温忽然笑道,"这碗下必是一个烧饼。"
"哦?"朱元璋来了兴致,"说说看,为何如此肯定?"
"回陛下,其一,碗边有油渍渗出,显然碗中之物是油炸之品;其二,虽是隔着碗,却仍能闻到一丝面香,这是烧饼特有的香气;其三..."刘伯温停顿了一下,目光意味深长,"陛下本是出身寒微,少年时最爱吃的就是烧饼。今日特意考校臣下,用的必是陛下最熟悉的东西。"
朝堂上一片寂静。刘伯温这番话,不仅说出了碗底下的物品,更是巧妙地提到了皇上的出身。要知道,朱元璋虽然现在是九五之尊,但对自己的出身却十分忌讳。一般臣子都是避而不谈,生怕触怒龙颜。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好!说得好!不过,你既然猜到是烧饼,为何不多猜一猜是什么馅的?"
刘伯温不假思索:"陛下是真龙天子,这烧饼自然是龙须酥馅的。"
"妙!实在是妙!"朱元璋拍案叫绝,"不仅猜中了是烧饼,连馅料都说对了。更难得的是,你竟能从朕的出身说起,既不谄媚,又不失体统。朕第二次考验你,你又完美过关!"
群臣纷纷赞叹。刘伯温这一手,不仅展现了过人的观察力,更显示出高超的应对智慧。明明是在说皇上的出身,却用"熟悉"二字轻轻带过,既道出了实情,又不失恭敬。
03
连输两局,朱元璋心中既佩服又不甘。他决定最后再试一次刘伯温,这一次,要问的是关乎大明江山的大事。
"刘卿家,"朱元璋正色道,"朕有一事相问。"
刘伯温见皇上神色凝重,立即躬身答道:"陛下但问无妨。"
"我大明江山,可能万世永昌?"朱元璋一字一顿地问道。
满堂文武顿时屏息。这个问题可谓是刀剑悬顶,稍有不慎就是杀头之罪。说万世不能永昌,是大不敬;说能永昌,又显得不切实际。更何况,刘伯温此前写过《烧饼歌》,里面似乎有些不祥的预言。
殿中气氛一时凝重,连呼吸声都能听见。众臣偷眼观察刘伯温,只见他神色如常,丝毫不见慌乱,朗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