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深秋之后,农民也将慢慢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冬藏。开启了“猫冬”模式。地里的庄稼该收的早已收清,该种的早已种完。地里的活儿这块重担算是基本卸下了。此时的农民也就真正有时间来体验生活的乐趣。
遥想小时候,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无非就是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逛庙会”。当时的农村经济太落后,人们要置办东西,除了去“供销社”,去赶大集,再就是逛庙会。可以这样说“庙会”是农村大集的升级版。那种人间烟火气,各种卖小吃的,卖衣服的,卖玩具的,卖农产品的可谓是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
当时对于我们这些小屁孩来说,跟着大人去逛庙会的目的只有三个:好吃的,好玩儿的,新衣服。孩子们对于庙会的各类好吃的可谓是毫无抵抗能力。见到好吃吃立马投降,两只小眼睛直放绿光,哈喇子顺着口角往下流。即便大人生拖活拽,就是死死盯着美食不挪地儿。
有一种美味的水果就是小孩的最爱,我们这里称之为“洋甘蔗”。那个年代,除非一年一度的庙会,普通大集上是见不到“洋甘蔗”的身影的。如同紫色的竹子一般,一捆捆的摆在摊位前。这洋甘蔗,汁水丰富,甜度极高,小孩若是见了这美味,腿都不带挪步的。
农村有一些中医基础的老人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甘蔗这东西,全身都是宝,包括甘蔗皮,甘蔗渣,甚至甘蔗外皮的白霜,只要合理利用,对我们的身体益处多多。所以甘蔗素有“一根甘蔗五副药”的说法。有人会说甘蔗不就是汁甜水多吗?你要说它能制糖造福于人,这无可非议。可你如果说一根甘蔗五副药,是不是胡诌八扯?
一根甘蔗五副药。
这句老话,源自于中医的理论基础,意思就是:吃一根甘蔗就等同于吃了五副药。当然这里的药是治病救人的药,不可多想。那么,一根甘蔗这响当当的相当于五副药的名头从何而来?
甘蔗并非中国本土的原著居民,他从大洋洲引进而来。但他在中国落户的时间比较早。只是早期的甘蔗名称不同而已。汉朝以前称之为“柘”,汉朝以后才叫“蔗”。其实,甘蔗从其功用来讲,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制糖甘蔗,另一类水果甘蔗。绿皮甘蔗用来制糖,而紫皮甘蔗作为水果进行售卖。
甘蔗当中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也许单纯的这么一说不足令人信服。那么,接下来的这段含金量十足的文字就是最好的证据。
每100克甘蔗,含水分84克,蛋白质0.2克,脂肪0.5克,0.6克膳食纤维,糖类12克,钙8毫克,磷4毫克,铁1.3毫克,以及少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C。同时,这其中还好有丰富的:氨基酸,苹果酸,琥珀酸,烟酸,乌头酸等等。
那么,一根甘蔗等价于五副药。和这些乱七八糟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关联?那就要细心的来品味这五副药功用与源头即可见分晓。
第一副药:健齿护齿。
我们咬上一口新鲜的甘蔗,在嘴里充分的咀嚼,甜美的汁水被我们吞进肚子里,嘴里只留下那些硬巴巴,嚼又嚼不烂的甘蔗渣。别小看这些甘蔗渣的作用,它们就如同一把把小牙刷一般,在我们充分咀嚼甘蔗的过程中,这些小毛刷无形中刷走了我们在刷牙的过程中,刷的不细致,不周到的地方的牙垢,牙结石等等。对我们的牙齿起到健齿护齿的作用。
第二副药:润肠通便,促进消化。
正是在甘蔗中每100克含有0.6克的膳食纤维的作用下,胃肠道分泌的促进消化和吸收的液体就会增加,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胃肠道更合理更有效的消化吸收食物,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第三副药:清热下火。
甘蔗口味甘甜,性寒,而甘蔗汁一直以来就有“天生复脉汤”的美誉,这天生复脉汤的作用可不小。中医当中有“寒和热”相对的两类症状,而甘蔗汁就起到缓解体内的热性病的作用,比如肺热。
第四副药:生津止渴。
100克甘蔗就含有84克的水,足以见得甘蔗水分之充足。加之其中含有丰富的各种酸,我们在炎炎夏日如果有一杯鲜美的甘蔗汁入口,那绝对能清凉解暑,缓解疲劳。
第五副药:补充热量。
我们在工作时,往往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身体疲乏无力,心空的感觉。这时如果啃上两节甘蔗,甘蔗中的糖类物质,就能起到效果。甘蔗中的糖类物质,能给我们提供大量的热量。
甘蔗虽好,胜似“一根甘蔗五副药”,但也不可肆无忌惮的食用,比如我吃五根甘蔗不就相当于25副药吗?错,甘蔗吃多了,对身体同样有副作用。再有体寒或有寒性病症者慎用。红心甘蔗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