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保持其全球霸权,就要尽可能阻止亚欧大陆上的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结成铁三角联盟,反抗美国霸权。”
基于此,美国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中,开创性的提出“中俄伊大三角”观点。
作为中东霸主、冲锋在反美反西方战线的头号强国,伊朗从某种程度上的确有和中俄并肩,作为对抗美国的大三角鼎足角色的实力。
由其主导的“什叶派之弧”,涵盖了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地区不断发生的冲突和动荡,牢牢牵扯住了美国和以色列的精力。
横亘在中东地带的一道反美高墙俨然就要成型,伊朗稳坐棋局之外,大可通过代理人战争和间接身份,与美西方形成对弈之姿。
然而近些年,随着地区局势剧烈动荡,“什叶派之弧”深受威胁,伊朗也彻底沦为孤家寡人。
那么,伊朗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碎?由执掌乾坤的棋手沦落到棋子、棋盘?
从“什叶派之弧”到孤家寡人
什叶派之弧,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它最早由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提出,指的是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延伸至地中海东岸的什叶派力量连成一片,对逊尼派国家形成半包围之势。
1979年伊朗革命后,伊朗开始积极输出其意识形态,支持和建立多个什叶派伊斯兰组织,如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等。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中东格局再度洗牌,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政治、军事、宗教影响力拔尖的伊朗,俨然有成为什叶派领导人的势头,一个以伊朗为核心,包括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在内的“抵抗之弧”初见雏形。
什叶派之弧的出现,不光对逊尼派带去重大冲击,也将中东反美反西方力量凝聚成一股绳,对美国在中东利益的布局产生重大冲击,极大壮大了作为什叶派之弧领导者伊朗的实力。
通过什叶派之弧,伊朗间接地获得了与美国谈判的筹码。
例如,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等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不断袭扰美军和以色列,使美国不得不在与伊朗的谈判中做出一定的让步,以换取伊朗对这些组织的约束。
这种非对称优势,让伊朗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什叶派之弧,伊朗还可以将军事力量分散部署在中东地区的多个战略要地。
这不仅提高了伊朗军事行动的灵活性和突然性,还使得美国难以对伊朗实施有效的军事打击。
通过将什叶派国家团结到一起,原本各方实力均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伊朗,一步登天俨然有了稍稍能与美国抗衡的资本。
然而,这种利好局面仅仅维持了几年时间。
进入2010年之后,什叶派之弧成员国接连出现异变。
远的不说,单单新一轮巴以冲突前后,伊朗就有多名盟友或被战争缠身,或自顾不暇难以维系对美国的抗衡。
巴以冲突爆发后,哈马斯这一由伊朗一手扶持的强悍武装,面对以色列大军的围剿上天无门,至今未从加沙战场脱身。
同一时期,也门胡塞武装也因频频挑衅美以遭到打击,处境堪忧。
2024年,叙利亚反对派的军事行动使巴沙尔政府迅速倒台,这标志着叙利亚局势的重大转折。
短短两年时间,哈马斯、胡塞武装、巴沙尔政府三大盟友或被重创、或被推翻,再加上此前自顾不暇的伊拉克、国内民众和反对派呼声日渐强烈的黎巴嫩,伊朗借以与美西方抗衡的什叶派之弧,俨然已经全面崩盘。
从声势浩大的什叶派之弧,到现如今的孤家寡人,前后十几年间的巨大落差,是伊朗难以承受的。
伊朗长期以来为支持“什叶派之弧”中的盟友,投入了大量资源。
据估计,伊朗在叙利亚的投入高达300亿至500亿美元。
成员国的动荡局势使得伊朗的经济负担空前加重,甚至会让此前的付出彻底打水漂,尤其是在面临美国制裁和国内经济困境的情况下。
但落得这般田地,一定程度上也是伊朗自身的战略出了问题。
确切来说,是伊朗一而再再而三的向美国妥协,将自己拖入了现在的境况。
放眼国际社会,伊朗向来是那个对美国叫嚣最强烈的国家,但在疯狂挑衅和敌对的背后,真正落到实处的反美之举却少之又少,更多的反倒是伊朗的一再妥协。
色厉内荏,伊朗的妥协
以伊朗核问题为例。
2003年12月18日,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同意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更严格的、不事先通知的核查。
这一举措是伊朗在核问题上向国际社会妥协的重要一步。
随后,伊朗宣布终止铀浓缩活动。
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这一妥协行为虽然暂时缓解了伊朗的经济压力,但也削弱了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威慑力,使其在与盟友的互动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除了最敏感的核问题,在其他领域伊朗同样屡屡向美西方低头妥协。
例如逐步解除对西方社交媒体的限制。
这种文化上的妥协,虽然有助于伊朗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但也可能削弱其在中东地区什叶派群体中的影响力,影响“什叶派之弧”的凝聚力。
不可否认的是,伊朗的妥协行为背后有着充足动因。
伊朗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导致其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为了缓解经济困境,伊朗不得不寻求与西方国家缓和关系,以期解除或减轻制裁。
但通过妥协换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伊朗也势必面临什叶派之弧被粉碎的问题。
一手好牌打稀碎
伊朗一再的妥协行为,使得其盟友如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等对其支持的力度和决心产生怀疑。
例如,叙利亚政权倒台后,伊朗的支持并未能改变局势,反而使其在中东的战略布局受到重创。
黎巴嫩真主党在面临以色列的军事压力时,也感受到了来自伊朗支持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和不信任,直接导致“什叶派之弧”内部力量的削弱和分裂。
例如,伊朗与哈马斯等组织的关系出现裂痕,伊朗在明面上拉开了与他们的距离。
这使得“什叶派之弧”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线,无法有效抗衡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的影响力。
以上种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冲击,就是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下降。
原本借助“抵抗之弧”架构,伊朗得以深度介入中东地区事务,与多个盟友合作,政治影响力得到广泛延伸与强化。
然而随着“什叶派之弧”的瓦解,伊朗在地区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显著下降,其原有的地区盟友网络支离破碎,在与沙特等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互动中被迫重新调整策略与姿态。
更重要的是,失去什叶派之弧的伊朗,也随之丧失此前的中东棋手身份。
伊朗的妥协使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美国和以色列在多个战场上对伊朗及其盟友稍加施压,伊朗就不得不在战略上做出让步。
这种被动应对的局面使得伊朗难以主动布局和掌控局势,逐渐从棋手变成了棋子。
目前,由于伊朗的妥协,其盟友开始出现离心离德的现象。
叙利亚新政权将伊朗视为最大威胁,黎巴嫩真主党在面临困境时也难以得到伊朗的全力支持。
这种离心离德的局面进一步削弱了“什叶派之弧”的整体力量,使伊朗难以在中东地区发挥核心作用。
原本可以凭借什叶派之弧与美国稍加抗衡的伊朗,一招不慎接连损失多名盟友,大好局面被自己葬送,以至于一手好牌彻底打的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