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来自法国设计师的摄影作品《跳舞的女孩》,(Yann Debelle de Montby),主角是一位上海女子的背背影,在春日的夜晚穿过熙熙攘攘的正定路街道,乍看仿佛翩翩起舞——这个背影似乎是上海人的缩影,精致、松弛,且意味深长。

2025年伊始,包括这一摄影作品的“SHANGHAI IN MY MIND上海城市形象视觉艺术展”1月6日在上海徐家汇书院、地铁陕西南路站文化长廊、福州路百新书局分别亮相。展览从“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活动中精选中美法意等国设计师和创意人士最新上海城市主题艺术作品展出。

澎湃艺术在上海徐家汇书院举行的“SHANGHAI IN MY MIND上海城市形象视觉艺术展”开幕上看到,12幅汇聚绘画、摄影、拼贴、装置艺术、数字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一同亮相,这些作品或围绕外国人眼中最具上海特色,或着眼于浦江两岸文化传承与发展,表现出艺术家眼中的上海,展示上海的繁华与活力,描绘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跳舞的女孩》,雅恩·蒙特比 法国

一个春日的夜晚,上海武定路,一位年轻女子正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与朋友相聚。

这件摄影名为《跳舞的女孩》,来自法国设计师雅恩·蒙特比(Yann Debelle de Montby)。照片中女子的背影似乎在翩翩起舞,周围环绕着法国梧桐,更添一份浪漫与诗意。这或是雅恩·蒙特比眼中上海的缩影。他自2006年起就在上海生活,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在他看来上海变得更为复杂和精致,而且变化速度甚至可以“以月计算”。在此艺术家采用慢动作拍摄,将女子轻盈的步伐定格。“我觉得那个瞬间完美展现出上海的蓬勃活力,以及它给予每个人的无限可能。她在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仿佛上海特有的青春与柔美。”蒙特比在作品阐述中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兰·达加和他的作品《梦中的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同样生活在上海的,还有来自意大利艺术世家的奥兰·达加(Orlando Daga),他2015年第一次来中国便被吸引,目前一年有一半时间在上海。他从中式窗格中汲取灵感,创作了《梦中的上海》。“圆形的中式窗格,像是宇宙。窗格之后,我用了蓝、红等色的土布,蓝色代表大海、红色代表热情,上海像是大熔炉,人与社会间的各种关联在此汇聚与展现;这座矗立于大海之上的城市,也实现了每个人的理想。”奥兰·达加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们在上海城隍庙采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香港设计师莫诗韵、法国新生代设计师伊内斯·德贝尔(Inès DEBELLE)、中国香港设计师梁家耀、美国艺术家尼克·阿里耶(Nicole Aliye Kosnett)、上海艺术家柴吉昌。 樊晔亲 图

2024年8月,法国艺术家伊内斯·德贝尔(Inès Debelle)、美国独立创作型KOL艺术家尼克·阿里耶(Nicole Aliye Kosnett)、中国香港设计师组合“Jay&Maggie”(梁家耀、莫诗韵)、上海艺术家柴吉昌等相聚上海,开始为期五天的创作采风。他们从上海中心、外滩、豫园、新天地、朱家角古镇等文化地标,感知上海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苏州河苏河湾片区、上海西岸、徐家汇书院、M50创意园等文化艺术集聚带,领略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入长白228街坊、半马苏河驿站·1690服务中心等社区,感悟市井生活中的“上海温度”。

他们中有的首次来到上海,有的已在上海生活多年,有的则是久别重逢,此次上海之行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这座城市,也由此生发出更多创作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观众在尼克·阿里耶 的作品《天空,变化的美 》前。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其中来自美国的尼克·阿里耶是第一次到访中国,在面对上海的城市景观时,她不时发出惊叹。她此次为上海创作的两件作品,以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捕捉上海的城市精髓。《美丽上海》中,熟悉的上海地标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表达;《天空,变化的美》则试图捕捉上海独有的梦幻氛围,豫园古建筑的几何图案、飘动的云朵……致敬上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作者希望通过这幅作品引领观者置身那片繁华与宁静交织的天地,感受上海的独特魅力。阿里耶坦言,要完全准确描绘上海的美、上海的多样性,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空,变化的美 》尼克·阿里耶 (美国)

自小生活在上海,后出国留学的柴吉昌以上海市花白玉兰和年轻人为元素,融合上海城市氛围创作了《生生不息》,象征充满蓬勃生命力和活力的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生不息 》柴吉昌(中国)

伊内斯·德贝尔也曾在上海度过她的少年时代,2022年硕士毕业于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其毕业作品也以上海为题。此次回到阔别多年的上海,她带来了一组《上海印象》。“上海之于我,是一座充满活力、文化多元且动感十足的城市,处处洋溢着美丽与能量。运动与生命永不停歇,交相辉映。我力图捕捉这座喧嚣大都市的精髓,映照出其沸腾的活力以及那些让这座城市独树一帜的生活瞬间。我通过刻画赋予上海勃勃生机的日常场景,展现上海的物质面貌,传达出生活在其中人们的精神风貌、文化底蕴。”伊内斯·德贝尔在对作品的阐述中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印象》伊内斯·德贝尔(法国)

中国香港设计师组合“Jay&Maggie”分别创作了三件作品,其中莫诗韵的《上海盛开》以上海的标志性天际线,以及“一江一河”为主创作元素,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邀请观者在这座现代都市中细细探索自然之美与文化深度。《夜上海》则是一幅3D打印油画,其创作灵感源自作者乘坐浦江游船夜游黄浦江时的感悟。在此上海的夜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霓虹灯在夜空中闪烁,光影交织形成一幅幅动人画卷——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在夜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与波光粼粼的黄浦江水交相辉映,共同编织成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通过3D打印技术,画面不仅更加立体生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莫诗韵(中国香港)作品《夜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梁家耀的《心中的上海》以小男孩剪影为核心,展现探索上海之旅。画面在蓝色渐变主调映衬下,小男孩身姿挺拔,手握“Shanghai Let’s Meet”气球。底部以水彩勾勒水域,高楼倒影虚实交错,平添梦幻色彩。“气球象征探索未知的勇气。红、灰、金、黑色系‘上海印章’点缀,凸显上海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梁家耀的《心中的上海》。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美国漫画三巨头之一黑马漫画设计总监马特·维尔斯(Matt Wills)则以自己在上海6年的经历和感悟创作了 《上海涂鸦 II》 。他将个性化涂鸦与传统结合,选取外籍人士眼中最具上海特色的元素,包括小笼包等美食,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城隍庙等地标,与市花白玉兰、上海城市对外推广标识口号交融,配合鲜明的线条、明亮的霓虹色系、漫画体气泡文字,呈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活力和创新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涂鸦 II》 马特·维尔斯(新西兰)

除以上12件作品外,法国著名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Fabrice Hyber)位于上海地铁陆家嘴站的壁画作品亦不容错过。

这两幅壁画分别名为《城市·森林》和《友谊》,皆由法布里斯在中国景德镇创作而成。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与景德镇的工匠展开深入交流,这些匠人们掌握了瓷器及山水画的精湛技艺,也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法布里斯认为:“无论是漫步在法国旺代的森林间,还是穿梭于上海地铁的地下通道,我能感受到一种美妙的互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布里斯·伊贝尔作品《城市·森林》于上海陆家嘴地铁站。

这些作品有的从全球视角出发,围绕外国人眼中最具上海特色的美食、人文IP,有的捕捉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生动瞬间,或着眼于浦江两岸,以多元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上海城市形象,多维度、多层面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希望通过本次展览,邀约更多中外创作者,用艺术记录上海魅力,用创作激发不同国家不同人文的情感共鸣。我们更期望通过系列活动,向世界传达:不同的文化之美可以和谐共存,各展风姿,这正是‘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中国智慧、文化力量。”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怡群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注:展览分别在徐家汇书院B1层艺术空间“东西公园”(2025年1月1日-2月17日)、上海地铁陕西南路站文化长廊(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和百新书局(2025年1月12日-2月17日)举行,展览活动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主办,联合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共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