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永远涨”的神话破灭了!曾经掏空六个钱包也要买房的“信仰”,如今在房价下跌的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曾经以为买房是“上车”,现在却可能是“下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价下跌:从“永远涨”到“新常态”

几年前,谁能想到京沪的房子也会跌?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2022-2023年高位站岗的房奴们,如今成了最惨的一批。疫情放开后,大家以为房价会继续飙升,结果却迎来了持续下跌。买房后的“安心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政策松绑,为何楼市依旧冷清?

2024年,政府为了“稳楼市”,出台了780多条政策:一线城市解除限购、首付比例和利率降至新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可即便如此,售楼处排队的盛况依然没有重现。为什么?因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变了。

买房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谁还愿意押上全部身家和未来30年去赌一个房本?房价下跌不仅抑制了刚性需求,还形成了一个“买涨不买跌”的恶性循环:越是观望,房价越跌;房价越跌,人们越观望。

个体自救:提前还贷与心理疗愈

面对房价下跌,个体层面的“自救”早已开始。2023年底的提前还贷浪潮就是最好的证明。但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提前还贷,毕竟这意味着动用抗风险资金。

除了财务自救,心理疗愈也变得格外重要。就像日本平成时代的治愈系文化一样,未来我们可能也会看到类似的社会心理变化。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内卷与生活: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过去30年,我们习惯了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快感。但现在,这种“铁律”失效了。内卷了这么多年,我们得到了什么?数据显示,2024年6月,全国周平均工作时长高达48.6小时,比2019年增加了2.9小时。可尽管我们这么忙,边际收益却在下降。

或许,是时候停下来,等等生活本身了。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说得好:“人生不只是挣钱,还有生活、娱乐与享受。”买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既然如此,不如从活在当下开始。

房价下跌,生活还要继续

房价下跌固然让人焦虑,但生活还要继续。与其被房价的波动牵着走,不如回归日常生活,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抬头看看月亮。毕竟,生活的质量,远比房子的账面价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