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就像“城市客厅”,承担着交往、休憩、体验、健身、娱乐等多重功能,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景。我们的城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什么样的公共生活,是我们期待的公共生活?
1月6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举行,来自全国的设计师、青年学子集聚,迸发灵感火花、碰撞创意想法,用奇思妙想为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为品质生活描绘崭新蓝图。
用创意打开“城市客厅”无限可能
紧扣时代要求、呼应社会关切、贴近生活需求,本届大赛以“特色公共空间 多彩品质生活”为主题,聚焦更打动人、更温暖人的公共空间建设。
大赛分学生组和职业组两个赛道,共征集到作品1501项,277所院校、315家设计机构、6914人次参与赛事。经设计大师和知名学者分组评审,遴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并推荐学生组8项作品、职业组10项作品入围决赛,角逐大赛金银铜奖。
今天,经过上午和下午两场激烈的现场作品陈述及答辩比拼,湖南大学的设计作品《天空的街与园——多循环体系的屋顶空间再生》、浙江大学的设计作品《边界再发生——苏州古城墙遗址活化与边界更新》最终获得学生组金奖;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作品《窄缝·天街——南京龙江新城市广场步行街改造》、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作品《古城新脉以退为进-江苏省苏州中学东西校区人民路界面城市更新》双双摘得职业组金奖。
一张张回应时代命题的设计图纸,为城乡公共空间营造打开无限可能。既有聚焦新科技迭代的作品,如AI智能街区、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中心;也有反映新产业业态的作品,如工业楼宇空间、“它”经济等新空间场景;既有关注传统基础设施更新设计的作品,如变电站、消防站、人防空间等;也有聚焦新设施类型或设施功能复合化的设计作品,如能源补给中心、低空经济物流空间等。
湖南大学朱春霖设计团队关注到老旧社区屋顶空间利用不足,随即在长沙展开调研。“天空的街与园”方案由此出炉:引入“种子驿站”“种植工坊”概念,将绿色空间、休憩活动融入社区,创造一个融合种植、社区互动和灵活使用的屋顶空间,既有利于提升老旧建筑本身的生态价值,又有利于改善城市微气候,为居民提供了多种可参与的绿色空间。
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让居住者难享惬意生活。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裴小明团队聚焦南京新城市广场一二期之间一条400米长的狭缝,通过上下分层,对其进行利用和织补,打造了一个随着屋面抬升移步易景的绿谷,让原本消极的“灰空间”转变为富有活力的“积极空间”。
以定制式设计响应地方现实诉求
真题实做,让创意设计落在大地上,是大赛一贯秉持的理念。设计题材均源于真实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创意设计服务现实改善,本届大赛通过公开征集等方式,发布124个设计基地,供参赛人员选用。同时,深化专项赛道“省市联动、创地融合”实践,与徐州、苏州、泰州三市搭建共创平台,特别增设“彭城七里”“古城新脉”“窑望古今”三个专项合作赛道,以定制式设计响应地方现实诉求,助力创意设计成果落地转化。
一张张因地制宜的设计图纸,呼应地方发展需求,让创意更接地气,设计更有温度。
“古城新脉”专项赛道聚焦苏州古城核心区,区域面积约19.2平方公里。苏州市住建局副局长钱毓静介绍,该赛道为选手提供“点、线、圈”三种不同的公共空间类型。最终有32项作品获奖。其中三项获职业组一等奖。
人民路是苏州古城区的核心中轴。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王凡团队选取人民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中学路段进行设计,试图寻找出一条实现街道开发、集聚人气、动态保护的新空间发展模式。他们以“以退为进”的手法,退让出邻路的边界空间,植入水景园林和双子讲堂,打造面向人民路开放式的园林和广场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点评:作品所倡导的这种设计重塑场所精神的方式,对当前大量的既有街道更新改造实践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城市新旧空间如何融合?浙江大学学生翁奕柔为此寻找方案,萌生作品《边界再发生》。她选址苏州阊门至金门段古城墙遗址,以“有形的城墙”“无边界的空间”为设计理念,通过新与旧、墙与城、护城河两岸的视觉引导等,链接历史文化遗产、社区人群和城市活动,让遗产巧妙融入日常生活。
“窑望古今”赛道收获44项参赛作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镇长毛贤惠说,目前,正在梳理获奖作品,下一步将积极与多方沟通对接,促成创意好、设计好方案的落地转化。
“彭城七里”赛道共征集48件作品。徐州文旅集团总经理有昆说,这些作品为徐州打造文商旅融合和人文烟火集聚区提供了生动且富有深度的方案。“彭城七里”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示范段预计今年夏天亮相。
为城乡高品质建设持续注入创意力量
举办11届的“紫金奖”,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品牌赛事。大赛不仅为设计师、学生及社会公众搭建了专业性与社会性充分融合的平台,促进了全社会对创新设计的认同和理解,也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力量。
一批有温度、有创意、有态度的优秀作品即将落地实施,用设计点亮空间、赋能发展。
本届大赛上,16个参赛作品选址南京玄武区大树根路口袋公园,使其获得最具人气设计单元。现场,玄武区建设局副局长王增强领取了充满巧思的设计方案。他说,“精彩纷呈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选择机会。我们将结合地块实际和周边居民诉求,尽快让大赛的优秀成果落地开花,打造一个满意度高示范性强的口袋公园。”
已参加三届大赛的翁奕柔告诉记者,参赛激发她去关注身边的空间,思考今天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城市到底需要什么,与业界大咖的面对面交流,对自己的成长帮助很大。
在大赛舞台上,一批设计师展示才华,将设计与时代命题、社会发展紧密联动,成为紫金文化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2019年以来,省委宣传部启动“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截至2024年,建筑及环境设计领域共有97人入选。
南京长江都市江北新区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主创建筑师张效嘉开心地分享,“紫金奖平台让我从青涩学子成长为一名职业建筑师。2024年我有幸成为紫金文化人才的一员,我将继续与同事一起,努力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赛事在不断“出圈”,创意力量在不断壮大。据统计,本届大赛征集省外作品数量占比48.2%;45岁以下参赛设计人员占比 94.1%,为历届最高。从参赛选手地区分布看,共有8个国家、28个省份、91个城市的选手参赛。
为了延续创意力量,进一步彰显地方特色与区域价值,决赛现场,启动了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合作伙伴征集。期待更多创新的好种子在好土壤上生根发芽,勾勒更美好的家园图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