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前的几天,中国突然亮相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型尖端武器。
两款神秘战机分别现身成都和沈阳上空,新一代大型预警机在西安首飞,新型战略无人预警机亮相,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官宣下水,新型舰载无人机加紧试飞。
可以说在全球产生了强烈冲击波,有关这些“大杀器”的介绍,网上已经有很多,大家肯定已有了解。
这些“大杀器”惊现后,大家都到了,世界变得有点意思了。台湾省、日本等看到后,压力瞬间释放了,“杀鸡不用宰牛刀,原来这不是针对我们的啊!”菲律宾马上公开示弱了。
压力传导到美国,慌乱中,作为“强硬派”的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高级代表亚当·史密斯公开表示,“美国不需要一场新冷战和一场新的军备竞赛,不要发生全球冲突了,更不要与中国这个超级大国发生冲突,呼吁美国应该找出友好方式,想办法与中国和平共处。”
中国国内当然很多人是激动不已,倍感振奋,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军事领域评价,在自不待言。实际上,低谷了这些“大杀器”亮相的巨大价值。
这些超乎人们想象的尖端武器,以及中国航天“旋转爆震发动机”测试成功等其他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曝光,这很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感觉这些年在我们军工、航天等领域的“杰作”越来越多,后劲也越来越足。
这从一个层面,其实说明了中国教育已经到了全面收获之季,是时候看到中国教育的成功之处了。
或许很多人对此有诸多的成见,但不得不服,中国每年约有700万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这一人才储备量在全球是独一无二。
不仅如此,中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全世界最庞大最强的工程师和技能人才队伍就是我们这里。
军工、航天等“大国重器”的参与者、领军人物,以及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绝大部分都是本土人才,很多人也是曾经“刷”过题的,也是经受过所谓的应试教育,最后走向参与构筑大国梦想的舞台。
因而,也只有中国科技持续进步,在全球重要领域碾压性引领,才能让国人更加客观看待中国教育的成败与否。
想当年,在那个积弱积贫、国力衰败的旧时代,当时的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
因此,真正的认识自己,不是在弱的时候反思自己,而是一定要在自己强起来的时候,去客观的认识自己。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有会说,我们还有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还没有解决,距离真正的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等情。
对这样的说法和想法,我表示理解。仅靠自己的力量攻克这些,包打天下当然很不错,但这肯定还不够力度。我们不仅仅需要“自给自供”,更要“择天下英才尽我所用”。
美国从二战后,收获成批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再到几十年来大批引流中国优秀大学生及科技人才,轻而易举占据科技的高地。现在这些红利也吃得差不多了,风水也已经向中国这边转动了。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全球最全面规模的制造业,有全球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科学创造发展的巨大需求和驱动力……
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之下,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好的人才洼地。但有一个问题不解决好,这个洼地就难以理想形成。有人说,是我们的体制机制,我认为这都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系统完善。
我这里想说的就是国家安全感,军事捍卫国家安定的这种绝对管用的长效能力。前不久我们亮相的这些一骑绝尘的尖端“大杀器”,就是最好不过的全球人才招募宣传海报。
曾经前苏联解体,我们就吸纳了诸多“流离失所”的科技人才。现在世界局部动荡,我们也一定可以吸纳更多优秀人才。
2024年有七位顶尖科学家选择到中国发展,其中法国诺贝尔奖激光科学家热拉尔·穆鲁加入北京大学,日本著名数学家深谷贤司从美国辞职前往清华大学任教,知名物理学家张永浩受邀加入加入中国高超声速研究项目,全球气候专家陈德亮(Chen Deliang)结束欧洲科研生涯回国发展。
近来,网传美“芯片之父”查尔斯·利伯携女来华,将任教三所高校。
可以说,中国对全球顶尖人才的虹吸效应正在形成。
中国“大杀器”之下,一定还有更加精彩的故事。
解 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文化、商业、铁路。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