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斌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923年前的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五月,正是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半烟半雨”的时节,在萍乡探望了兄长黄大临的黄庭坚,一袭青衫两袖征尘来到了庐山脚下长江之滨的江州。小住一些时日后,六月赴太平州任职,九日而罢职,八月仍回到江州逗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古称浔阳的江州是天下眉目之地。城边的浔阳江,自西蜿蜒而来,傍城而过,大有“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气势;东南面的鄱阳湖,八百里水面苍茫浩渺,很有气吞山岳倒吸长江的声威,而庐山逶迤百里雄峙江湖之间,尤见突兀巍峨。这个白居易的贬谪之地,这个李白五上庐山之地,这个苏轼身在山中而不辨峰岭之地,也是黄庭坚心牵魂绕之地。

早在二十二年之前的元丰三年(1080)秋,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后改泰和)。赴任期间,乘船在南康军上岸,在庐山山南盘桓了一些时日,游览了大孤山、落星墩、南康军城等景点,参观了栖贤寺、归宗寺、开先寺(现秀峰寺)、寿圣观、白鹤观等寺观,写下了很多诗文。这次来到江州,虽然相隔时间较久,很多亲朋故旧已经辞世,给黄庭坚物是人非之感,好在部分家人早已从家乡分宁赶来了江州,家人相聚的喜悦多少冲淡了失去亲朋故旧的惆怅,还有好友相约去游览庐山之麓州城西南的东林寺,能参观禅林久负盛名的东林寺,有机会和寺中的高僧大德交流,使黄庭坚心中充满了期待。

东林寺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宋代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大力扶持禅宗传播,神宗在元丰三年(1080)降诏洪州,命将江州庐山原属律寺的东林寺改为禅寺。洪州知州王韶拟请慧南法嗣、黄龙寺住持祖心出任东林寺住持。然而,祖心推辞,举常总禅师自代。常总闻讯后,夜遁千里不知去向,王韶下令必须找到常总。通过师爷的分析推算和捕快及兵丁的多日搜寻,终于在新淦县(今新干县)的一个山谷将其找到。常总来到东林寺后一段时日,寺众即称其为慧远之后700年来的又一个菩萨。僧徒争相传曰:“远公(慧远)尝有谶记,曰:‘吾灭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场。’今符其语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总的全称为照觉常总禅师(1025—1091),俗姓施,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人,分宁(今江西修水)黄龙寺慧南禅师的法嗣,为禅宗黄龙宗二世。常宗年十一依宝云寺文兆法师出家,又八年落发,诣建州大中寺契恩法师受具。初至吉州禾山寺禅智材公,后投慧南禅师于归宗、石门、黄檗以至黄龙寺,二十年间,凡七往返,慧南嘉其勤劳称于众。常总因之名闻天下,皇帝下诏其住持大相国寺智海禅院,常总称山野老病不能奉诏,皇帝赐紫伽黎,封号“广惠”。常总门下有僧徒七百余众,法嗣六十二人,有泐潭应干、开先行瑛禅师,内翰苏轼居士等。元祐六年(1091)八月示疾,九月二十五日浴罢安坐而化,世寿六十七,坐四十九夏。

常总是黄龙宗下的法嗣大德,又是一个有名的诗僧,《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二》收录了他两首诗。

圆寂偈

北斗藏身未是真,泥牛入海何奇特。

个中消息报君知,扑落虚空收不得。

文殊妙智门

非言七佛为师祖,是与群生作楷模。

直下若能明妙得,搬柴运水现毗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总禅师和黄龙寺晦堂祖心禅师都是慧南的法嗣,而黄庭坚居士则是祖心禅师的法嗣,因而,常总是黄庭坚师辈人物。黄庭坚到访东林寺时是崇宁元年(1102),这时,常总已经圆寂十一年了,但常总的遗迹还可以追踪,常总的法绩还可以缅怀。黄庭坚游览了东林寺之后,以《东林寺》为题赋诗二首:

其一

白莲种出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其二

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

渊明岂是难拘束,正与白莲出处同。

其一是说东林寺创始人、东晋高僧慧远招集刘遗民、宗炳等十八贤结白莲社,莲社俱是高士雅人,虽不入流俗,但却声名远播,故黄庭坚称之为“千古风流”。第三、四句写慧远为性情中人,行止不为禅律约束。东林寺前有虎溪,传说慧远送客绝不过虎溪,但送别陶渊明、陆修静时,边走边谈,兴致正浓,不知不觉跨过虎溪,立即老虎吼啸,三人相对大笑而别。第四句中的“沽酒”引出第二首诗。《庐阜杂记》记载:“远法师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日:‘弟子性嗜酒,法师许饮,即往矣。’远公许之,遂造焉。因勉以入社,渊明攒眉而去。”过溪沽酒,慧远连破两戒。越过虎溪,破了东林寺寺规,沽酒待客破了佛教戒律。但黄庭坚认为陶渊明不肯苟同的个性,正与白莲结社宗旨相同。而沽酒待客、送客过溪正是慧远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慧远、陶渊明、陆修静过虎溪而大笑,遂成了僧俗两界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故事。五代诗僧贯休(禅月法师)作诗云:

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

买酒过溪皆破戒,斯何人斯师如斯。

北宋大画家李龙眠(公麟)据此作《三笑图》,黄庭坚作《三笑图赞》,还有《戏效禅月作远公诔并序》:“远法师居庐山下,持律精苦。过中不受蜜汤而作诗换酒,饮陶彭泽。送客无贵贱,不过虎溪,而与陆道士行,过虎溪数百步,大笑而别。故禅月作诗云: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买酒过溪皆破戒,斯何人斯师如斯。故效之。邀陶渊明把酒涴,过陆修静送虎溪。胸次九流清似镜,人间万事醉如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游览东林寺,黄庭坚仅留下这两首绝句。实际上黄庭坚和东林寺的渊源绝不止于此,在二十多年前的元丰年间,正是常总住持东林寺期间,朝廷征召常总住持京城大相国寺智海禅院,他以山野老病为由推辞,并产生了遁入深山,一个人孤寂地进行修行的想法。常总的徒弟和寺外的居士甚是着急,商量之后,决定将东林寺破败的建筑进行修葺,并新修部分殿阁僧舍,扩大其规模,增删其旧制,以改变寺庙面貌来挽留常总。所有建筑完成之后,常总还打算建造一座转轮藏经殿来安放《法华经》。

常总出生于天圣三年(1025),黄庭坚出生于庆历五年(1045),常总比黄庭坚整整大了20岁,又知道黄庭坚是师弟祖心的法嗣,遂派徒弟永邦进京面见黄庭坚,要其为转轮藏经殿撰写一篇记文。黄庭坚听了永邦的介绍后,两人又对有关佛法进行了探讨,欣然允诺殿成之后一定撰写记文。过了近十年,已到元祐六年(1091),藏经殿已告竣工。常总就在这年圆寂,寺僧思度来告,黄庭坚在和思度探讨佛法之后,写下了《江州东林寺藏经记》的文章。

该文从朝廷征召常总为大相国寺智海院住持写起,先写永邦来乞记文,后写思度来点醒过去的允诺,其间穿插了和永邦、思度对佛法的探讨,阐明了“用力则外奰而不来,用智则物猜而不应。不用智与力,物归之无极”、“古之得道者,(即使)栖迟荜门之下,盖知三界一切法,众生诸烦恼。”的禅理觉悟。

就现有的资料来说,黄庭坚就是唯一的这次来了东林寺,在其一生中,为东林寺留下了两首诗和一篇记文,但对于东林寺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必将与东林寺一起流传千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5年1月5日

说明:文章有的内容参考了胡迎建、戴逢红等老师的著作,在此致谢。

附:《江州东林寺藏经记》原文及译文

江州东林寺藏经记

宋·黄庭坚

元丰三年夏四月,提点寺务司言:大相国寺星居院六十区院,或有屋数楹,接栋寄櫩,市井犬牙,庖烟相及,风火不虞。请合东西序为僧舍八区,以其六为律院,以其二为禅坊。诏可之,赐祠部度僧牒二百,给其费。其六年秋七月落成,赐两禅院名,其东曰“慧林”,其西曰“智海”。尚书礼部言:浄因院僧道臻奉诏选举可住持慧林、智海院者,今选於四方,得苏州瑞光院僧宗本、江州东林寺僧常总。诏所在给装钱上道听乘驿。於是常总自陈老病山野,不能奉诏。礼部以闻,诏勿夺其志。

总公天下大禅师,门人常数百或千人。方京师虚慧林、智海以择士也,禅林之子弟皆愿其师得之。及总公不出,而道俗倾动,相与谋曰:“吾师不肯为西用,又将弃东林而追之於穷山。凡可以安总公者,皆尽心力为之。”于是能者致力,巧者献工,富者输财,辩者劝施。数年之间,为夏屋千楹,其废兴则自有记。

最后度为转轮《莲华经》藏。屋未及成,而遣其徒永邦来乞予记。予见邦之为藏经,其物材无苦,调护墨工,是正板籍,积书如山,尽历邦手,如数一二,予以谓能成总公所商度无疑也。予问邦:“夫用力则外奰而不来,用智则物猜而不应。不用智与力,物归之无极,此其故何哉?”邦之言曰:“《莲华》藏,世界海,非人非天,虎啸於陉,震风薄木;龙鸣于川,大云垂空。若有召之者,而不知其所从来。吾师之道,芒乎昧乎,物故萃乎。”予应之曰:“如总公之不应诏而西也,似若有谓,未必直其妙处。然而来者芸芸,岂真知之者耶?子勉之,藏成,予为若作记。”

元佑六年某月,既没总公之世,而经椟犹在寓舍。及其门人思度时,邦与後来主事者枘凿有不合,因谢去。久之,度来告曰:“轮转藏及藏殿今有六,乞士发心猛烈,殆将化成。惟藏经者,邦有勋焉,而先师之手泽也。愿终先师之志,竭蹶成之。”黄庭坚曰:“夫总公盛时,化蚁穴蜂房为兰若百区,何其易也!比其晚节末路,经营一藏而身不及见,又何其难也!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行百里者半五十’者乎?抑轫而有者,其成坏自有数,当成於度之世者,虽总公亦不得轫而有之耶?古之得道者,阅世或余百年,而栖迟荜门之下,虽有大檀越,不听增一草,盖知三界一切法,众生诸烦恼,即是道塲坚固法,在此不在彼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译文:

元丰三年(1080)夏四月,掌管京城大寺建筑修缮事务的寺务司提点(一把手)向皇帝奏报:大相国寺内星居院六十区院有数间房子,和老百姓的房子犬牙交错,房子挨着房子,屋檐抵着屋檐,老百姓厨房的烟火一不小心就会烧到寺内的房子,如果加上大风,就会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请求皇上同意将东西两边挨着老百姓的房子拆掉,合并重建为僧舍八区,将其中的六区作为讲解戒律的地方;将其中的二区作为僧徒尼姑静修居住、讲经诵佛的地方。皇帝下诏同意,赐给祠部(即寺务司)度僧牒(官府发给出家僧尼的凭证。有僧牒的就是正式合法的和尚尼姑,可免地税、徭役)两百张,并拨给建筑经费。

到了元丰六年秋七月,两所禅院落成,皇帝赐给其名字,东边的叫“慧林”,西边的叫“智海”。礼部尚书奏称:净因院僧人道臻奉诏选举慧林、智海两院的住持,通过对很多寺庙僧人的考察,苏州瑞光院的僧人宗本、江州东林寺的常总可以入院住持。于是,皇帝下诏给礼部,要其拨给两位僧人因来京而置办行装的费用,安排他们乘坐驿站的车马,督促他们上道成行。常总上奏说自己是山野之人,又年老多病,不能奉诏。礼部将此情况奏知皇上,皇上下诏:既然如此,就不要勉强。

总公(对常总的尊称)是天下公认的大禅师,其门人徒弟经常有几百甚至上千人。方今京师慧林、智海两座禅院通过选拨虚位以待常总,常总的弟子都希望师傅得到这个位置。等到总公不愿前往京师的时候,常总的徒弟和跟随他的居士聚集一起进行商量:“师傅不肯到京师就职,又要离开东林寺而到穷山僻壤修行。凡是可以使常总安下心来在东林寺进行弘法的,应该就是扩大寺庙的规模,大家都要尽心竭力来把寺庙建设好。”于是,有能力的人全力以赴参与建设工作,手艺精巧的人主动无偿献工,富有的人就捐献钱财,能言善道的就四面八方去劝施募捐。数年之后,就建成了广厦千间,寺庙的兴废历史自有人作记铭碑。

最后,常总打算建一座转轮藏经殿,来收藏《莲华经》。房屋还没有建成,就派遣徒弟永邦来请求我为之作记。我听了永邦的介绍,认为永邦为了修造藏经殿,做到了竭尽全力,他使所有的物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没有任何遗弃的东西,调派墨工来订正经文的雕版。如山的藏书,永邦全部亲自进行整理,对这些经书,如数家珍,俱可一一道来。我认为总公建造转轮藏经殿的计划一定能够成功,这是毫无疑义的。我问永邦:“做事如果用力而外面强大的力量就不来,如果用智巧则事物就会疑忌而不响应,不用智和力的话,事物就会归之于无极,这是什么原因啊?”永邦回答说:“《莲华》经藏,世界海(佛教用语,照《华严经》的说法,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如来历劫修行的成果,一两句话说不清楚),都不是人和天地构成。老虎在山谷吼啸,山风为之震动,林木为之摇摆;神龙在河川咆哮,天空立即布满了低垂的浓云。如果有应召而来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我师傅的道行神妙莫测,所有事物因而能够萃聚起来。”我回答说:“总公不应召来京城,似乎有他自己的说法道理,但未必就是他真实的想法。然而众生芸芸,哪里有知道他真实想法的人呢?你加油努力吧!藏经殿建成的话,我一定为其写下记文。”

元祐六年(1091)某月,总公已经圆寂,而装《莲华经》的柜子还在常总的房间里。到常总门人思度住持时,永邦与后来掌管部分寺务的枘凿时有不合,因此辞谢而去。过了很久,思度来告诉我说:“转轮藏和藏经殿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请求所有居士庶民发自内心加大力度支持,就一定能尽快建成。唯有整理经藏的人里,永邦的功劳最大。而这些经藏都是先师亲手捧读过或亲手整理过的。希望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先师的遗愿。”黄庭坚说:“总公在世寺务兴旺之时,可以将蚁穴蜂房变为崇阿重叠的寺庙,是那么的容易啊!到了他的晚年,打算建造一座藏经殿,竟致来不及看到建成就离开了人世,又是这么的艰难!这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行百里者半五十’吗?也许创立事业的人,其成功或失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转轮藏经殿应当建成于思度住持时期,虽然是总公这么有道行有大名的人,并且在他手上开建,也不能在他住持时候建成。我考察了几十、一百多年古代得道的人,他们隐遁在竹门柴扉之内,虽然有大施主,但却不增加一株草,却大概知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如‘不在三界中,跳出五行外’)的一切法,还有众生各种各样的烦恼。这就是佛法能够长久地弘扬下去,不在于殿堂巍峨华丽,而在于虔诚的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斌

【作者简介】

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书院研究会会员、东华理工大学修水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顾问。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