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这句流传在安徽宁国的谚语,足可见这条老街在宁国人心中占据了怎样特殊的地位。

河沥溪老街西邻水阳江上游三源之一的东津河,在明清至民国时期,这里因水运便利、商贸兴盛,一直是宁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地方,也是皖南、浙西地区较大物资集散地。

历史上,老街兴衰几度,承载了宁国百年的文化与记忆,是一代又一代宁国人心中温暖又美好的乡愁。2023年2月,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启动,2024年9月28日,平整宽敞的青石板路面、古色古香的木制门窗、老砖瓦、老屋檐……风韵如初却又焕然一新的老街再次回到了宁国人的日常生活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的最后一天,游客在老街签下名字写下新年期待(高鹏摄)

“活化”老街 留住乡愁

72岁的徐光顺家族四代都生活在这里,从稚嫩少年到古稀老人,他见证了老街几十年的落寞,也因此在老街焕新之际觉得万分激动。“90年代开始,宁国的商业中心由河沥溪转移到了现在的县中心。”随着原住人口外迁,河沥溪逐渐萧条,许多老建筑也面临着损毁的风险。

为了留住老街厚重的历史记忆和重要的城市功能,2023年初,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宁国启动了河沥溪街区保护系统性更新工程,涉及住房保障、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安全韧性等多个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沥溪大桥是宁国现存最大的石拱桥(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宁国印象河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旭东告诉记者,在建设初期,河沥溪老街就成立了高标准的保护与修缮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一栋一策”标准,坚决避免“动迁式改造”,做到原物原用、应用尽用,保留传统建筑艺术特征,在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则拆解下老的结构用作焕新老街的装饰件,让街区的保护更新传承浓郁的历史风貌。

王爱金作为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了改造项目。她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老街的防洪能力,此次修缮特地在沿河做了防洪墙。同时,为了方便百姓出行,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安全,项目部进行了雨污水管线的改造、强弱电管线改造及路面的铺填。

“这里是很多宁国人小时候长大或玩耍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够还原老街原貌,让宁国人能记得住乡愁。近年来,随着皖南川藏线大火,游客纷至沓来,我们将努力把老街打造成皖南川藏线的东集散中心。”李旭东说道。

业态多样 打造宁国新“名片”

在刚刚过去的跨年之夜,河沥溪再次人声鼎沸。元旦前一天,李旭东在老街里跑前跑后,“为了让宁国人跨年有个好玩好看的地方。”

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占地面积约5.9公顷,核心启动区修建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为了后期更好地运营,李旭东将运营工作前置,与保护修缮工作一起开展,引进本土特色小店,打造集生活休闲、潮流打卡、文化创意、展陈展览、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我们引入了奶茶、咖啡、旅拍、茶馆、酒吧等多种业态,且为了避免同质化,限制了同一种类业态的进驻数量。”在李旭东看来,邀请更多本地人来此开店,才能“有情怀,守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亮化后的东津河沿河街(宁国市委宣传部供图)

引入“首店”概念的同时,街区也专注于把老字号、老商铺带回老街。56岁的李丽丽在老街已经生活了34年,“正街真是大变样了,干干净净的。咖啡馆、文化空间、奶茶店都开了,东津河也做了亮化,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出门转转。”

目前,老街开业店铺约有40家,预计2025春节前,共有51家店铺可以正式开门营业。据统计,元旦两日累计接待客流约31500人次,营收总额约40万元。

Sensoe咖啡负责人胡紫卫是土生土长的宁国人,老街店是他开的第5家店。“后期会增加面包、咖啡烘焙等功能区,我想开一家具有文化气息的店,能为宁国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流、聚会的平台。”曹艳蕾是个在河北从事茶叶生意18年的宁国人,老街烟火气的复苏吸引她回家,开了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我的门口就是大戏台,节假日的时候人们在这里喝着茶,看着表演,感觉小时候的‘慢生活’又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家大屋”的功能正在日益丰富(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沿河的“程家大屋”始建于清朝末年,现为一般文物保护点。为充分发挥古建价值,宁国市文旅局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通过半年多的时间筹建该公共文化空间。“鉴于其建筑特性,我们引进了龙窑,将其作为非遗技艺体验馆,通过实物展示、视频介绍、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宁国这一特色非遗的制作流程、技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李旭东说,接下来,下一步,“程家大屋”还将进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让老屋成为宁国市民家门口的“文化粮仓”。

老街焕新,一砖一瓦都在诉说城市的历史肌理;业态更新,一店一铺都在体现城市发展的特色与内涵。随着夜色浓郁,距离县中心约10分钟车程的河沥溪历史文化商业街成了市民下班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感受着老街区的韵味,体验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来源:央广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