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小区每一部电梯旁,都贴着一张蓝色的“身份证”,扫码上面的二维码,即可查看电梯档案,了解电梯安全运行状态。
新华联家园小区建成于2003年前后,住宅有高层也有低层,小区里60多部老电梯运行均超过20年,是通州区老电梯比较集中的小区,但在部分居民眼中,电梯的状态不错,“电梯年头不短了,但是用着挺‘皮实’。”记者近日探访时,居民如此表述。
新华联家园小区刚建成的时候,算是通州人眼中的大型高档小区。如今,20多年过去了,小区不仅外观上没有太明显的岁月感,经过有关部门检测,60余部老电梯因日常精细的维保,比同龄电梯状态要好很多。
1月6日上午,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小区,维保人员对电梯进行保养。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58岁物业练就“火速爬楼”,每一部电梯都得用心看
汤国兴在新华联家园小区物业工作十年了,自从负责电梯安全监管之后,试乘电梯成了他的工作日常,检查按键是否正常、开关门是否丝滑、电梯内外是否堆放杂物……都在他试乘检查的范畴。
“住户少的楼,电梯状态会好些。有的楼住户多,电梯磨损自然也会严重一些,都得用心看看,不能大意。”汤国兴说,新华联家园的物业是老物业,为了让电梯使用年限更长久,物业每年都会把一定的资金花在电梯维护保养上。“这几年随着电梯步入老龄化,电梯维保的费用逐年增加,但考虑到电梯关系居民出行安全,能力允许范围内,在这方面从没吝啬过。”汤国兴称。
1月6日上午,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小区,工作人员放置安全提示,准备电梯维保。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按照要求,小区里60余部电梯,每隔15天要进行一次日常维保,汤国兴通常都会和维保人员一起盯现场。今年58岁的他,遇到电梯突然故障的情况,也得跟着维保人员一起爬楼。小区住宅最高15层,机房在顶层,“火速爬楼”成了汤国兴必备的技能。“还好,电梯还算‘皮实’,不怎么坏。”汤国兴开玩笑说。
维保人员驻点小区,一般故障两小时修复
汤国兴告诉记者,为了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小区常年有电梯维保人员驻点,24小时提供服务,“维保人员长期在我们小区里驻场,这样万一有个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汤国兴拿出了一份物业与第三方电梯维保公司签订的协议。记者看到,这份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如,遇到突发紧急事件,维保人员需20分钟内到场。如遇电梯困人,一般电梯故障2小时内修复、重大故障24小时内修复。超出24小时,须以书面方式通知物业确认修复方案和时间。
同时,协议还明确,维保公司保证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对于维保人员,协议也进行了明确,例如须持证上岗、维保人员要求固定人员等。
记者随后来到新华联家园小区3号楼,见到了常驻小区的两名电梯维保人员张会敏和任凯,一位40岁,一位27岁。
1月6日上午,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小区,张会敏(右)和任凯(左)正在前往维保的路上。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很多人都害怕坐电梯被困在里面,担心下一刻是不是就该坠梯了,但其实电梯是很安全的。除了有多组牵引绳之外,还有阻断器。即便所有的牵引绳都断开了,限速器、安全钳也会像钳子一样,将电梯轿厢卡在轨道上。”谈起电梯维保,有着20年维保经验的张会敏便会滔滔不绝。他说,电梯出现骤停、困人的情况,其实是电梯电脑程序自我检测到故障后,启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被困电梯的时候,常有人说,我们直接下坠到几层了,但其实并不一定真的下坠了这么多层,只是正常运行遇故障后瞬间减速失重产生的一种下坠感。”张会敏解释说,大多数电梯里屏幕显示的楼层,其实是根据电梯运行速度计算出来的。电梯牵引绳是有弹力的,当弹性发生变化,电梯就会打破常规速度,楼层显示数也会随之变化,让被困人误认为自己下坠了很多层。
电梯维保,喜欢在冬天干活
张会敏说,电梯的使用寿命、故障频次,确实和日常维保有关系,及时排查能极大降低电梯故障概率。当然也不是绝对,老电梯运行和使用环境比如温度湿度有关系,尤其夏季高温电梯故障升高尤为明显。
相对于酷热难耐的夏天,他们更喜欢冬天。“夏天机房里体感温度逼近40摄氏度,赶上电梯坏了,我们需要进机房维修,真是非常难受。基本一进门,衣服瞬间就湿了。二三十分钟后,维修完出来的时候,跟洗了澡一样。”
就新华联小区的电梯维保工作来说,张会敏和任凯几乎每天在四五部电梯的井道中进进出出,他们说,相对于作业空间狭窄、光线昏暗,最难的挑战是时刻紧绷神经,“我们一般是在电梯轿厢上面作业,在一楼至十几、二十层楼之间穿梭,一是自己得时刻警惕安全隐患,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二是搭档之间得默契配合,否则就容易出危险。”
张会敏说,电梯维保,大部分是在闭塞的井道中工作,虽然居民们看不到他们在工作,但是居民的声音会在井道中回荡,不管是“电梯怎么了这是”还是“呦,师傅又保养电梯呢,大冷天的不容易”他们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甭管怎样,电梯维保没有小事儿,再小的零部件,都关系着居民的出行安全,马虎不得。”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