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古国的心思可有点“活络”,不甘心只守着和中国、俄罗斯的传统进出口路子,眼巴巴地望着欧美,一门心思想要“走出去”,拓展新“钱途”。
蒙古国的经济状况实在是有些尴尬,这地儿不太适合务农,产业结构单一得可怜,基本就靠出口矿产维持生计。欧美那边给的矿产收购价格诱人,自然成了它心心念念的出口方向。可地理条件却像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把它给难住了。之前想空运稀土出口,和欧美签了协议,结果空运成本高得离谱,根本吃不消,没办法,又转过头来向中国求租港口,也是够折腾的。
前段时间,英媒路透社爆料,印度和蒙古国眉来眼去,要达成矿产合作协议,重点在煤炭和铜。印度作为资源需求大户,自家开采技术又不咋地,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得很,双方看起来挺互补。早在 2015 年,莫迪跑去乌兰巴托庆祝两国建交 60 周年时,就大谈经济合作,可这么多年过去,愣是没啥实质性进展。这次合作也不顺利,印度原计划 7 月从蒙古大量进口焦煤,结果运输线路问题成了“拦路虎”,到现在都没交货。
印度可选的运输路线就两条,一条是借道中国,从交通便捷的青藏高原过境,可印度老把中国当假想敌,哪肯低头求合作;另一条是走中亚交通线,路短是短,无奈交通落后,加上印度和中亚国家关系一般,运输任务难度太大,根本搞不定。说白了,这交通线能不能成,还得看中国脸色,要是印度愿意好好沟通,中国未必不答应借道,以往蒙古国和周边国家做生意,大多都得从中国过境。但蒙古国呢,还时不时抱怨是中国“挡了道”,之前想租借天津港 50 年,不就是想打通外贸渠道嘛,可中国凭啥非得答应呢?
蒙古国这地理位置特殊,夹在中俄之间,是个内陆国。人口才 300 万,除了出口点牛羊肉、皮毛换点外汇,工业产品基本是空白。虽说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铜、稀土啥的,可国内技术落后,开采有限,更没提炼加工能力,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得很。按常理,守着中俄两个经济大国,搭顺风车发展的机会多得是,比如加强贸易往来,引进技术提升矿业水平,可它偏不,非要搞“骑墙外交”,在大国间玩平衡。
和美国勾肩搭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8 月跑去访问,盯上了蒙古国的稀土资源。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国急着找替代品,蒙古国就入了眼。双方签了稀土加工出口协议,可问题来了,咋运出去呢?总不能真像网友调侃的,用宇宙飞船运吧,这显然不现实。
再看它和印度这边,从建交开始就状况百出。1955 年建交后,在冷战时期,因为蒙古国跟着苏联,印度和苏联关系近,两边还有点象征性往来,可首脑互访少得可怜。苏联解体后,宗教成了纽带,蒙古国信藏传佛教,印度是佛教发源地,蒙古国还把恒河当圣河,弄出个恒湖,印度称两国是“精神伙伴”,实际上外交关系半死不活。后来虽说签了《国防合作协定》,搞联合军演,印度援建这援建那,像建炼油厂、“信息科技中心”,蒙古国也承诺支持印度入常,可到现在,协议大多没落实,炼油厂也难产。
2024年年初,蒙古觉得印度援建的炼油厂不靠谱,想放弃,印度急了,4 月又派大使去会谈,再次承诺 2026 年 3 月完工,还派专家去,又给贷款,成立联合工作组研究矿产运输,甚至想开通直航。印度这么上心,是因为自身钢铁产量全球第二,对煤炭需求大,想减少对澳大利亚依赖,看上了蒙古国的塔旺陶勒盖煤矿,这煤矿煤炭储量 81 亿吨,是世界级焦煤矿床。蒙古国呢,也想借印度实现“第三邻国”战略,多卖点矿,抬高价格,觉得卖给中国价格低了,就打起了小算盘。
但印度想出的运输替代路线简直是异想天开。东线,从煤矿用货车拉到还在 PPT 上的火车站,再北上俄罗斯,沿西伯利亚铁路折腾一圈到海参崴出海,4000 多公里,成本高不说,中国东北边境和台海海峡都在中国火力范围内;西线,北上西伯利亚铁路,南下穿过高加索、伊朗,到阿拉伯海找港口出海,8000 多公里,高加索国家、伊朗、巴基斯坦,一路阻碍重重。
在我看来,蒙古国真得认清现实,别再做那些不切实际的美梦了。想靠投机在大国间周旋,最后可能啥也捞不着。发展经济得脚踏实地,和中俄搞好合作才是正道,利用好地缘优势,引进技术提升矿业,发展相关产业,改善民生。印度也别瞎折腾,与其费尽力气搞那些不靠谱的路线,不如和中国好好商量,共同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共赢。大家都务实一点,别让地理因素成了阻碍发展的绊脚石,而是转化为合作的契机,这才是明智之举,不然,蒙古国继续这么折腾下去,经济发展难有起色,印度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啥好处都捞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