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多年前泛黄的照片,讲述上个世纪的生活细节;用一字一顿的手写输入法,写出十万字电子回忆录;分享喝奶茶、吃布丁的饮食日常,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全中国最老吃播”……最近,随着小红书上老年用户逐渐增多,以老年人为第一视角记录的生活、感受也日渐丰富起来,小红书仿佛变身“老红书”。

这些老年博主有的在小红书学到了I人、E人等“网言网语”,同年轻粉丝轻松互动无压力;有的以和蔼可亲的过来人身份,平等地交流人生感悟、解答网友困惑;还有的在线讲解古建筑、语言学等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定义着互联网时代的“老有所为”。老年人这一时常在网络舆论场上“失语”的群体,正在小红书等平台真正被看见、被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2024年中国人口形势报告,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即将超过3亿,占比超全国总人口的20%,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每一个成熟发展的社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小红书的3亿月活用户中,6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已超过10%,庞大的中老年群体俨然成为互联网中无法忽视的一角。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银发群体却常常在网络空间里缺乏“存在感”,处于“被评价”“被代言”的尴尬境地。在一些惯常的窄化叙事里,要么把老年人塑造成某种需要被帮扶的弱者形象,要么走向另一种极端,只关注少数“年轻态”的潮流老人,更多普通、真实的老年生活却隐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事实上,普通老人的真实生活也可以很“好看”,那些跌宕起伏的过往岁月和人生体悟值得被倾听,他们的分享热忱和表达需求也值得被尊重,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有潜力成为“我口说我心”的宝藏博主。

分享健身、穿搭、美食,记录跟老朋友打乒乓球、给孙女准备晚饭的“老年生活日常”,上传书法作品、发布30多年前的旧古建笔记本……在小红书温暖、包容的社区环境中,更多老者开始主动“执笔”,展现出可爱、真诚、博学、暖心等多元老年人形象,书写下不同面向的老年生活与真实心境。

61岁的雅子前半生为了家庭生计忙碌,退休后才开始追逐年轻时的书法篆刻梦。“我不喜欢做菜、洗衣服,我最喜欢的是自由。”她开了一家篆刻小店,取名“雅子的世界”,每天和网友分享自己创作的印章和牡丹扇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子拍摄记录自己篆刻印章的过程

87岁的凌宗俐奶奶从未接触过拼音、五笔,却坚持在显示屏上一字一顿地记录自己的回忆和生活点滴,更新在小红书上。尽管有时她的随笔会出现错别字或文字误用,自己都笑称是“凌乱”风,但是网友们却对这些不完美之处展现出极大宽容,鼓励她继续书写下去。

88岁的王朝尧爷爷因分享自己“爱喝奶茶”的日常,意外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喜爱。年轻的“忘年交”们不仅会提醒爷爷不同饮品的含糖量,推荐好喝的新品,还在评论区纷纷晒出自己的餐饭,倾诉自己的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爷爷捧着奶茶的照片,收获了非常多年轻人的点赞

82岁的悦之是全村最会用手机的人,帮身边的“老伙计”在手机上缴电费、领高龄补贴。“80岁的我给80岁的哥认证高龄补贴”“80岁照样吃雪糕”“拒绝废物式养老”……悦之的这些“俏皮”分享让她收获了“天才奶奶”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悦之小红书的评论区,网友们纷纷给她送上生日祝福

在充满共情、友善沟通的社区生态中,数字鸿沟被逐渐弥合,代际沟通变得更加融洽,老年用户得以通过坦诚的分享,与年轻用户深度对话,同外部世界建立起温暖的连接。而把小红书当作电子回忆录的老年用户,也打破了对过往岁月的单一艰苦叙事。他们虽不避讳艰苦,却不将其当作博取同情、说教后辈的资本。娓娓道来的平等沟通姿态,为更多年轻人了解过去生活提供了观察窗口,也更易获得年轻人的理解和共鸣。

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涌现出老人陪诊、适老改造、在外互助父母协议等新鲜热词,到如今老年“冲浪者”越来越多,老年用户开始更多从第一视角进行自我表达。更加多元、包容的社区生态,不仅有助于真正解决老人群体失语、缺位的问题,让他们的生活图景、真实需求被看见,也为平等和谐的代际沟通构建了理想场域,让赛博时代的“隔代亲”成为可能。小红书变身“老红书”的过程,打开了开阔的对话窗口,也传递着暖暖的社会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