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逛了上海的鲁迅博物馆后,我又开始重温迅哥儿的部分作品。

在回程的火车上,阅读《而已集》的时候,我看到陌生又熟悉的那段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段文字不陌生,在此时此刻的卧铺车厢里,更是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对面铺位,是年轻的父母带着龙凤胎姐弟。

也许这对95后本身还有些孩子气,他们带娃的方式比放羊还散漫,孩子爬上爬下,如同在家里的卧室。

对面中铺的小哥,年龄不大,近乎出离愤怒,要不是我一直眼神和手势示意他冷静点,估计他早就跟下面的年轻父母吵起来。

我之所以耐心去示意他冷静,并不是替他担心,而是有些自私的为自己着想。

无论吵的结果是什么,对我来说都没任何意义,但争吵的过程会破坏我的读书心情。

反正我戴着耳塞,并不觉得特别吵闹,唯一对我的干扰,就是龙凤胎的弟弟靠在我身上吃东西。

这小男孩很有趣,眉眼长得很帅气,既不像通古斯人种小眼睛大饼脸的妈妈,也不像典型江浙汉人的爸爸,倒有点山东大汉的浓眉大眼。

当时,他大大方方的冲我一笑,看我点头回应,就立马坐在我旁边趴在桌上吃东西。

我对他的社交能力挺佩服,问了问他,你几岁了?

他停下吃东西,扭过头来,脸上沾着食物碎渣,很礼貌地说,我五岁。

我对他妈妈说,你儿子真是落落大方,五岁比我十五岁时候还不认生。

对面上铺的女孩,对铺位内的吵闹没有关注,她略带怒色,可能还在对龙凤胎的姐姐喊她那句阿姨生点小闷气吧。

龙凤胎的姐姐,没有弟弟可爱,说话不仅嗓门尖,而且一肚子心眼都写在脸上,言谈举止活脱一个戏精,早出生二十年绝对能在甄嬛传里演个角色。

我上面的中铺是谁,竟然想不起来,可能是个没什么特征的NPC。

弟弟吃着火腿肠的时候,我打开包,拿出一罐午餐肉

弟弟问,叔叔,你怎么也吃东西?

我打趣道:看你吃火腿肠,我就馋了。

弟弟豪爽地把吃了一半的火腿肠递过来,说:叔叔,我不怎么饿,你吃,你吃。

我说:谢谢你,小朋友,我这个(午餐肉)已经打开了,我还是吃这个吧。

弟弟目不转睛的看着午餐肉,我说,你来块尝尝?

弟弟一点不客气的说:好,谢谢叔叔。

我挖了一块,放到他嘴里,他大嚼后一语不发。

我问:味道如何?

弟弟一脸难受的表情道:一点都不好吃……

是啊,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

孩子吵闹,

对于中铺小哥来说,怒火冲天;

对于上铺女孩来说,置若罔闻;

对于我来说,戴上耳塞;

对于孩子父母来说,天籁之音。

就像这口午餐肉,现在的孩子觉得真难吃,如果五岁时候的我,吃上这口午餐肉,保准能开心一星期。

所以,这世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

每时每刻的处境,除了我们自己,没人会真的去理解。

对我们来说,一件天塌下来的大事,对于其他人,大概率就是茶余饭后聊完即忘的谈资。

而有些让我们激动万分的喜事,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刺痛内心,久久难以释然的悲剧。

我们的悲痛、懊恼,换别人看来,可能就是矫情;

我们的喜悦、兴奋,换别人看来,也许就是炫耀。

事情没落到自己身上,我们只会是个旁观者;

只有自己去经历,才能感同身受。

人生之路,唯有自己慢慢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