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这个曾经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海上力量,如今却陷入了困境。中国深知俄罗斯状况,辽宁舰图纸给俄方,受多方因素限制,他们也难依葫芦画瓢照着造。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缘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航母为什么落寞?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自其开启服役篇章以来,在长达 32 年的服役轨迹中,仅仅有六次正式下水的记录,而余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无奈地在维修厂的船坞内度过。沦为俄罗斯海军一块难以治愈的心病。

苏联时期,彼时为了与美国在海上一争高下,抗衡其强大的海上霸权,苏联在航母建造逻辑上采取了极为粗放、急切的赶工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由于军备竞赛带来的巨大压力,资金被大量分散到各个领域,造舰预算捉襟见肘,这就使得在建造过程中不得不硬着头皮削减成本,从选用相对廉价但性能并非最优的材料,到简化一些看似非关键实则影响深远的建造工序,都为后续的隐患埋下了种子。

另一方面,技术短板在建造进程中暴露无遗,苏联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在航母这种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大型装备建造上,部分关键领域仍存在欠缺,弹射系统、舰载机适配技术等方面与美国存在差距,只能仓促拼凑各种部件和技术,勉强为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程师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拼尽全力,才总算让它赶在苏联解体之前,以一种勉强达标的状态服役,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坎坷的命运便已注定。

步入 21 世纪,全球军事科技呈井喷式发展,“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号的困境愈发凸显。其动力系统陈旧落后,依旧依赖烧重油来提供动力,每次航行时,烟囱中滚滚浓烟肆意翻腾,仿若一条在海上艰难爬行的黑色巨龙,由此它也被人们戏谑地称为 “烟囱航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动力表现,不仅导致其续航能力有限,航速也难以达到现代海战的需求标准,每次出航,都必须有拖船,与美国那些先进的核动力航母相比,二者之间天差地别。

2016 年打击叙利亚极端组织时,“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问题频出。米格 - 29 战斗机于地中海空域坠毁,苏 - 33 战斗机降落时阻拦索断裂,失控坠海,两架舰载机失事,暴露出其深层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意味着宝贵的舰载机资源遭受损失,直接削弱了航母的空中打击力量,更是将航母与舰载机之间协同作战存在的重大隐患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世人眼前,让人们对其实际作战效能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时间来到 2018 年,鉴于航母糟糕的状态,俄罗斯海军痛下决心,将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号送往摩尔曼斯克船厂,开启大规模的大修工程,雄心勃勃地设定原计划于 2024 年让其焕然一新,重返广阔海洋,续写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整个维修过程状况百出,一拖再拖。期间,故障就像恼人的幽灵,频繁光顾,从船体的密封性问题导致轻微渗水,到电子系统时不时出现的短路故障,使得维修工作进展缓慢得如同蜗牛爬行。

2019 年更是噩梦连连,维修期间竟然两次燃起熊熊大火,一次火灾致使维修区域的多名工人受伤,火势蔓延还造成了航母部分舱室严重受损,船体结构变形;另一次火灾则烧毁了大量昂贵的维修设备以及刚刚安装到位的一些关键部件,使得前期投入的大量维修费用瞬间付诸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祸不单行,2022 年,又一场无情的火灾如恶魔般侵袭了这艘命运多舛的航母,虽说幸运的是此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航母本就艰难推进的维修进度却因此雪上加霜,进一步陷入僵局。

这一系列令人痛心疾首的维修事故,让外界对这艘航母的未来忧心忡忡,其能否重振雄风,再次驰骋海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 2018 年发生的 PD - 50 浮船坞沉没事故,无疑是给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号航母带来了近乎致命的沉重打击。

这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浮船坞之一,仿若一个坚实的海上移动堡垒,承载着航母维修的重任,却突然毫无预兆地一头栽进冰冷刺骨的海水之中,在下沉过程中,还甩出一台重型起重机,直直砸向航母甲板,致使航母船体遭受重创,受损处多达 52 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突发灾难让俄罗斯海军瞬间陷入绝境,被迫仓促开启一场艰难无比的寻找新浮船坞之旅。然而,合适的浮船坞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本就稀缺,加之俄罗斯自身造船工业面临的诸多困境,寻觅新浮船坞的过程困难重重,耗时良久。

由于浮船坞的短缺,航母的维修工作如同被斩断了臂膀,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维修进度愈发迟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航母有什么困境?

俄罗斯航母在舰载机这块短板上,处境艰难。本想着苏 - 57 能挑起大梁,可因其机体构造问题,根本无法适应航母起降环境,无奈被 “拒之门外”。

要是重新打造一款适配航母的舰载机呢,天文数字般的成本又让人望而却步,俄罗斯就这么卡在中间,航母核心战斗力 —— 舰载机,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祸不单行,航母长时间 “趴窝”,俄罗斯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也跟着遭殃。有消息透露,他们已有三年没在航母甲板上练起降了。

这背后,是人才培育因航母困境 “难产”,飞行员的本领一天天荒废。等航母哪天重回海洋,战斗力还能不能找回来?一切都是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 年,俄防长视察第 35 修船厂时发现改造工程停滞不前。经过调查,联邦安全局查出该厂高管贪污公款,导致升级设备的资金被挪用,严重影响了航母的维修与建造进度。贪腐问题就像一颗毒瘤,侵蚀着俄罗斯造船业的根基,让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航母事业更是雪上加霜。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起伏不断,卢布跳水、通胀频发,又遭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克里米亚事件后遭制裁,国库空,造航母、买技术都难,资金、技术缺口大。经济的困境就像一条沉重的锁链,束缚着俄罗斯海军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航母发展有什么区别?

回首过往,中国航母事业从辽宁舰艰难起步,彼时接手瓦良格号航母时,它几乎就是一个空壳,内部设备缺失、线路杂乱,摆在中国科研人员面前的是重重困难。

然而,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无畏的探索精神,硬是一步步摸索前行。从对航母结构的深入剖析、关键系统的修复重建,到舰载机适配技术的攻关,无数个日夜的钻研,辽宁舰终于涅槃重生,开启了中国航母的新纪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建造工艺上,中国大型船坞的高精度建造、模块化组装技术,使得航母建造周期不断缩短,质量却稳步提升。

人才培养方面更是成果斐然,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与海军紧密合作,开设相关专业与培训课程,一批批精通航母设计、运维、作战指挥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为航母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无人机航母 076 惊艳亮相,它独特的设计可搭载大量无人机,拓展作战样式;第 6 代战机腾空而起,其超强的隐身性能、高机动性与先进航电系统,与航母协同作战威力倍增,中国航母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势不可挡的劲头,已然成为世界航母强国之一。

中俄两国在航母发展之路上截然不同的境遇,着实令人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鲜明对比给我们深刻启示:一个国家的海军建设绝非易事,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源源不断地输血;需要科研技术创新驱动,攻克一道道难关;需要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智力支撑。

任何一环薄弱,都可能阻碍前进脚步,唯有全方位协同发展,持续奋进,才能在海洋强国之路上稳步前行,捍卫国家海疆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中国航母事业的蓬勃发展则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动力,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在海军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让我们期待俄罗斯海军能够早日走出困境,也祝愿中国航母事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