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政府加快该国的文字改革速度,自今年1月起,该国各级政府下发的文件将不只使用西里尔蒙文书写,而是必须同时使用西里尔蒙文和传统的回鹘式蒙文书写,正式在官方层面拉开了不再和俄罗斯“书同文”的序幕。
俗话说得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场“认祖归宗”式文字改革的背后,恰恰反映出了蒙古国在地缘外交上的一种转变。
蒙古国此次在政府文件中恢复使用的回鹘式蒙文也被称为老蒙文,是在13世纪时由成吉思汗下令创造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字。
但在上世纪40年代,由于苏联对蒙古国的全面文化控制,蒙古国全面改用了西里尔文字书写蒙文。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事情才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国内的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与削弱俄罗斯在本国内部影响力的现实需求之下,蒙古国开始了全面的“去苏联化”或者说“去俄化”运动,而弃用西里尔蒙文也就成为蒙古国这场运动中极为关键的一项。
可蒙古国政府对于弃用西里尔蒙文后,是否要全面回归到老蒙文,其实一直是摇摆不定。
如果说要恢复民族传统,通过重拾此前被扼杀60余年的传统文化,重新构建起民族自信心,全面回归老蒙文似乎是一个必然选择。
在1990年,蒙古进行政治改革后的首任总统奥其尔巴特,所签署的第一份总统令就是全民改回到使用老蒙文。
可在有了最高层命令的情况下,恢复老蒙文使用一事仍旧进行得不太顺利,一方面是因为经过60多年时间,几代人对西里尔蒙文的传承,蒙古国已经不具备快速恢复老蒙文使用的现实条件,要想彻底让西里尔蒙文退出历史舞台,需要一定的时间。
蒙古国政府此次没有全面禁用西里尔蒙文,也是因为仍旧有一部分蒙古国民众没有接受过完整的老蒙文教育,无法熟练使用这种文字。
在2021 年的时候,蒙古国曾对全国的公务员系统进行了一次调查评估,在当时参与调查的15万名公务员中,有46.4%的人对使用老蒙文持保留意见。在此后的深入调查中,蒙古国政府发现,约20万公务员中只有 53.6%的人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蒙文教育。
另一方面是蒙古的外交地缘战略对其文字改革造成了影响。
蒙古国内部有一句谚语,叫作“中俄这两个邻居是老天给的,想搬也搬不走”,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蒙古国对于两个邻居的特殊心态,即蒙古国上下都清楚,在该国处于中俄之间的地理条件下,想确保自身的安全,并持续发展经济,必须与中俄保持友好合作,但又因为历史原因,对中俄这两个强邻都心存忌惮,担心自己会再次被邻国所控制,失去独立性。
这种心态反映在地缘外交上,就是蒙古国长期施行的,与域外国家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尝试利用其他国家遏制中俄的“第三邻国”战略。
在当前的国际地缘局势之下,蒙古国“第三邻国”战略的主要发力方向,自然是美国、欧洲以及日韩等国,其中对美外交是重中之重。这也就导致了亲西方思想在蒙古国内进一步盛行,蒙古国一直存在着不恢复老蒙文使用,而是改用曾在上世纪30年代短暂尝试推广的拉丁化蒙文的声音。
在2003年的时候,蒙古国政府就又出台了一份《拉丁字母国家计划》草案,想要全面转用拉丁化蒙文。在此后的时间里,蒙古国内部一直就在恢复老蒙文和改用拉丁化蒙文一事上争吵不断。
说得直白一点,恢复老蒙文代表着蒙古国回归民族传统,强化国族认同的现实需要,拉丁化蒙文则代表着蒙古国希望融入西方世界,摆脱地缘政治束缚的一种特殊心态。
只不过,蒙古国的任何对外交流都必须借道中俄,中俄两国仍旧是蒙古国最重要贸易合作伙伴的现实情况,以及中俄两国在军事等领域的实力,都决定了无论西方如何与蒙古国眉来眼去,都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插手地区事务,也让蒙古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蒙古国全面融入西方并不现实。
因此,在当前阶段,回归传统暂时在蒙古国这场文字改革运动之中占据了上风。蒙古国政府在2020年确定,将在2025年全面恢复老蒙文使用,以及今年开年便开始的政府文件书写改革,都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要补充的是,蒙古国内恢复传统与融入西方这两种看似存在矛盾的思潮,最终都是要服务于确保蒙古国长远发展这一最终目标的。所以,作为这两种思潮交锋特殊表象的文字改革,背后同样受到了国家战略调整、国际大势发展的影响。
最终哪一种文字能够胜出,彻底取代代表着俄罗斯传统影响力的西里尔蒙文,将会从侧面反映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蒙古国政界在未来国家前途问题上的一种整体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