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35年9月,长征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后,毛主席诗兴大发,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诗句。

长征的胜利代表着蒋介石的“围剿”阴谋破灭,但是很少有人了解,红军之所以下定决心长征,全靠一个乞丐提供的情报。

那么这名乞丐是什么人,他又提供了什么情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的铁桶计划

一直以来,蒋介石始终视共产党为敌人。

即使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土地遭到列强侵略,他依然坚持对我党进行围剿。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蒋介石的方针,那便是:攘外先安内。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当时局势的评价是“外患不足虑”,于是继续针对我党部署战术。

那么外患真的不足虑吗?

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就击败了俄国,侵占了关东州,并进一步取得了在我国东北地区驻军的权力。

到了1919年,关东军的兵力已经涨到了3万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是一股可忽略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蒋介石不先攘外的原因也很简单。

彼时日本实力强大,他不敢直接与日本人爆发冲突,寄希望于国际调停。

甚至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站得住脚,蒋介石在1934年7月曾公开表示: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装备很少,如果贸然开战,对方在3天之内就能拿下我国大部分沿海城市。

言下之意是,打不过日本,不能以卵击石。

根据这个逻辑,蒋介石便大肆鼓吹“安内”的重要性,这个所谓的安内,其实就是打压异己。

早在1926年,蒋介石就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北伐过程中,国共原本还处于合作状态,后来逐渐走向破裂,进一步增强了蒋介石反共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1930年第一次“围剿”红军开始,蒋介石赶尽杀绝的阴谋就没有停止过。

其中,第五次围剿的谋划更是阴狠歹毒,如果其计成功实施,将对我党造成毁灭性打击。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组织会议,要在第五次“围剿”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企图将红军彻底包围,再一点点收缩战圈。

蒋介石设想以瑞金为中心,在周边150公里的位置形成包围圈,然后每隔五公里设置碉堡及其他工事。

目的是一层接着一层的围住红军主要力量,再逐步消灭。

这个计划由蒋介石的德国顾问提出,部署严密而规模庞大。

在会议上,蒋介石甚至自豪的称其为“铁桶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长征

会议上,当蒋介石在台上侃侃而谈时,台下的莫雄早已变得脸色难看。

他是保安司令,所率领的部队驻扎在德安,离瑞金不远。

莫雄为人正直,广交好友,甚至国民党同僚都称呼他为“莫大哥”。

会议结束后,莫雄想办法弄到了铁桶计划的重要文件,并抄写了其中关键部分。

当晚,莫雄找来了在自己麾下任职的地下党员刘哑佛、卢志英和项与年。

莫雄将铁桶计划告知三人,建议选一人带着文件交给党中央。

经过反复筛选,大家一致认为项与年会说客家话,可以扮成当地人,更能迷惑敌人。

项与年接过由字典密码编译的情报后,不敢有丝毫耽误,随即假扮教书先生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德安到瑞金,要经过八个县市,路程并不短。

项与年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否则等蒋介石真正部署铁桶计划,一切都晚了。

经过反复研究,项与年决定先到南昌,乘车到吉安,再次辗转至泰和,通过泰和到达山区,依次途经兴国和于都,最后到达瑞金。

这条路线看起来复杂,但已经是最为节省时间和精力的选择了。

不过,项与年等人还是低估了国民党的盘查力度。

到达泰和后,他发现当地的盘查十分严格,想顺利从此处经过,有很大的暴露风险,只能绕道山区,从人烟较少的地区穿过。

如此一来,传送情报的时间会拉长,项与年的生命安全同样也处于危险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通过泰和,项与年已经浑身脏乱,完全没有了教书先生该有的样子。

在下一个地区兴国,他遇到了更加严密的盘查。

为了迷惑敌人,他干脆敲掉门牙,加上身上的破衣烂衫,完全是一副乞丐的模样。

国民党士兵看到他蓬头垢面,状貌凄惨,甚至还有些疯疯癫癫,便放松了对他的盘查。

10月7日,项与年总算赶到了瑞金。

见到党中央的各位同志时,大家都没认出他,连相熟已久的周总理,都被这身装扮骗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与年将资料交给周总理,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这份资料通过特殊密码转译成文字,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让人感到心情沉重,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马上开会并制定了长征的革命路线。

10月下旬,蒋介石的铁桶计划还没正式启动,红军已经收拾好装备和物资,开启了长征的第一步。

红军开启长征后,项与年也成了其中一分子。

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我党不但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企图,还壮大了队伍,开辟了诸多革命区,为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部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谈到此事时,毛主席对项与年等人印象深刻,表示红军之所以能顺利突围,搞情报的同志当属头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长征故事>第一章:突围】蒋介石的“铁桶计划”缘何落空?》央视新闻

《一份绝密情报促成红军长征》人民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