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高三八省联考语文考试落下帷幕,备受关注的作文题目也随之揭晓。此次联考涉及四川、陕西、河南等七省,350 万考生参与。
本次作文命制延续去年九省联考模式,针对不同省份特点与考情,共推出 3 套题目。这些题目各具特色,命题水准高,考查价值大。它们紧扣不同主题,从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价值观念等多维度综合考查考生,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思想深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育人导向良好。
今天,掌小萌为同学们带来2025 届高三「八省联考」3 道作文题深度解析,涵盖真题、审题立意、标题构思及范文展示。
描写山河景色
四川、河南、山西作文题
01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本是艺术的,是富有同情心的。只是社会阻碍或消磨了。
以上材料你赞同与否,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2审题要点
1.核心思考维度
社会施加的影响:剖析社会究竟在哪些具体层面,对人的艺术感知与同情心发展形成阻碍。举例来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运转,使得人们每日忙于生计奔波,在车水马龙、业绩指标的裹挟下,逐渐丧失了静下心来欣赏一朵花、聆听一段音乐的闲情逸致,对他人的困苦也无暇顾及,同情心渐趋麻木。
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深入考量个体在面对社会的种种消磨力量时,怎样才能坚守自我的艺术天性与悲悯之心。诸如那些小众艺术家,即便身处流量至上、商业味浓重的艺术市场环境,依旧凭借内心笃定,守护创作初心,延续艺术热情与对世间的关怀。
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挖掘:以社会上频繁出现的人情冷漠、恶性竞争等现象为切口,深挖其对人性中艺术与同情元素的侵蚀过程,并尝试探索扭转困局的有效策略。
教育及社会大环境的协同作用:探讨教育体系在培育人的艺术素养、激发同情心方面的关键职能,以及社会该营造何种氛围来为这份人性特质的生长给予滋养。
2.常见审题误区
理解浮于表面:仅仅列举社会阻碍的外在现象,像大家都埋头刷手机、邻里交流减少,却不深挖背后复杂成因与长远影响,未能触及人性与社会深层关联。
主题严重跑偏:论述重心偏离 “人原本的艺术与同情心”,大谈特谈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体制改革,全然忽略了材料聚焦的人性内核。
关键词解读偏差:误读 “艺术”,单纯将其等同于绘画、唱歌等技艺,忽略其背后蕴含的对生活独特领悟、创造表达这类精神实质;对 “同情心” 的理解也仅停留在简单的可怜他人,未上升到感同身受、主动援助的层面。
深度思考匮乏:没能洞察社会作用于人的内在逻辑,不清楚人在社会洪流中怎样重塑自我、找寻价值,只是一味抱怨现状,拿不出建设性想法。
观点模糊不清:行文通篇未鲜明亮出对材料观点的态度,论述杂乱无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03立意方向指引
1. 深挖社会阻碍艺术与同情心滋生的根源与表现。
2. 探寻在社会重压之下,守护、复苏人性艺术与同情心的可行路径。
3. 思索个体冲破社会禁锢枷锁,让艺术与同情心自在舒展的突围之法。
4. 考量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人性中艺术与同情心的引领效能。
5. 凸显教育在传承、培育艺术与同情心时的中流砥柱作用。
6. 解析个体如何于社会浪潮里站稳脚跟,兑现艺术与同情心的价值。
7. 呼吁构建能为艺术与同情心提供沃土的理想社会环境。
04标题示例精选
1. 黄金标题
《守艺术本心,燃同情之火》
《破社会障壁,寻人性本真》
2. 白银标题
《于尘世喧嚣中,护艺术微光》
《让同情之泉,润社会涸土》
05素材巧运用(主体段示范)
1. 梵高的执着艺术路:梵高一生困窘,物质匮乏、世人误解如影随形,但他对绘画艺术的痴迷从未熄灭。他眼中的向日葵、星空,满是对世界别样解读与滚烫热爱,即便社会未给予及时认可,依旧笔耕不辍,用生命践行艺术追求,有力印证了人性深处与艺术的天然纽带,彰显艺术精神可超脱社会一时束缚。
2. 李可染的艺术坚守:国画大师李可染,置身风云变幻、内忧外患的时代,自然环境艰难、创作资源稀缺,可他醉心山水创作,作品处处流露出对山川草木、世间生灵的共情与敬意,在社会重重阻碍下,以顽强艺术生命力突围,凸显人本艺术情怀的坚韧。
3. 梅兰芳的艺术担当:梅兰芳处在京剧艺术革新求存的关键档口,传统遭受冲击、行业前景不明。他倾尽全力改良京剧,塑造诸多饱含情感温度的舞台形象,还积极培养后辈,将京剧推向国际舞台,于困境中践行艺术理想,让艺术与同情跨越国界,熠熠生辉。
4. 欧・亨利笔下的人性温度: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常将笔触对准底层小人物。像《麦琪的礼物》里的小夫妻,生活捉襟见肘,却为给对方惊喜,不惜割舍心爱之物。这般细腻刻画,穿透社会阶层隔阂,洋溢着人性的关怀与热爱,为社会阴霾下的人们带来温暖曙光。
5. 艺术公益的暖心实践:恒基中国联合艺术家王帅等开展的艺术公益共创活动,巧妙借助艺术创作,搭建起大众与视障群体沟通的桥梁,唤醒公众对视障群体内心世界的好奇、关怀,把艺术的感染力与同情心有机融合,赋予公益全新活力。
06作文示例赏析
《于喧嚣尘世,寻艺术本真》
人本是艺术的,是富有同情心的,只是常被社会的重重迷雾掩蔽、消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人天生的艺术特质,源自心底那份纯粹热爱与纯真好奇,是对生活百态独出心裁的感知与倾诉。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质朴田园生活勾勒诗意画卷;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狂放笔墨挥洒自信豪情,皆为人类本真艺术魅力的生动注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本有的同情心,是对他人苦难的深切悲悯,驱动个体将目光投向同类命运,为社会福祉添砖加瓦。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风雨飘摇中心系苍生;范仲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处何境,忧国忧民之情炽热如初,尽显同情心的磅礴伟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当今社会,艺术有时被挤至边缘,人们需鼓起勇气直面挑战,常自省、勇突破,挣脱无形枷锁,投身实践,让人性的艺术与同情特质重焕光彩。
艺术,是灵魂的温柔乡。理当让它在社会发展浪潮里璀璨绽放,传递温暖,驱散冷漠,携手构筑美好人间。
云南省作文题
01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2审题关键解读
1.精准拆解关键词
因:可理解为凭借、依靠之意,凸显做事的依托条件。
自己的才能:着重指个人长期积累沉淀的知识技能、天赋潜能等智力资本。
自己的境地:涵盖个人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行业领域等现实处境。
一种劳作:意味着专注投身于某一特定的工作事务、技艺钻研或事业开拓。
圆满:追求极致、尽善尽美,是对工作品质、成果的高阶要求。
第一等人:象征各个领域出类拔萃、成就斐然的佼佼者,是众人钦佩的标杆。
敬业与乐业:核心在于倡导专注投入工作,享受工作过程,秉持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态度,坚信行行出状元。
2.立意核心提炼
立足个人既有才能与所处环境,锁定一个方向深耕细作、臻于至善,这类人便是所属领域的精英骨干,关键元素涉及选择、努力、才华、坚守、热爱、专注、敬业等。
03拟题思路与示例
1. 凸显核心元素关联
《凭才择业,持恒至臻》,将凭借才能选择事业与持之以恒达成圆满勾连起来。
《怀才守业,敬业乐成》,强调怀揣才华坚守行业,靠敬业收获成功。
2. 营造文采意境
《以梦为楫,逐业之圆满》,巧用比喻,把梦想比作船桨助力追逐事业圆满。
《燃热爱之火,铸敬业华章》,突出热爱对铸就敬业精彩篇章的推动。
04开头结尾及分论点布局
1. 开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对桂花的由衷赞叹,恰似一句掷地有声的人生自勉。梁启超先生的这句名言,恰似一记洪钟,振聋发聩:仰仗自身才华,于特定领域精研深耕、追求极致的人,无疑是同辈中的翘楚。择一事终一生,凝聚的是热爱、执着与专注,吾辈青年当于热爱里挥洒才华,在抉择中践行敬业。
2. 分论点一:
择一事,缘自那刹那间的怦然心动。初涉领域,某个瞬间的触动,点燃奋斗火种。
择一事,沉淀于岁月里的深情眷恋。时光流转,热爱在日常点滴滋养下愈发醇厚。
择一事,成就于毫厘间的极致雕琢。对细节把控、品质追求,让劳作达圆满。
3. 分论点二:
凭才能选境地,开启圆满征程。精准洞察自身优劣势,匹配契合领域,迈出关键首步。
持热爱守初心,续航敬业之路。漫长岁月,热爱是抵御倦怠、挫折的精神能量。
用专注铸专业,抵达圆满之境。心无旁骛、深耕细作,在专业深度广度上持续拓展。
4. 结尾: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矢志不渝专注一事,自当成就非凡。让我们择一事终一生,奋青春之勇力,揽知识之瑰宝,创斐然之功绩,立不朽之勋业,遂毕生之宏愿,践人间之大义。
05作文示例赏析
《矢志不渝专一事,自是世间第一流》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梁启超先生的话语如启明星,指引方向:凭借自身才华,在专属领域深耕细作直至登峰造极之人,当属超凡出众之辈。择一事终一生,饱含热爱、专注与坚守,吾辈青年理当践行。
择一事,始于惊鸿一瞥的触动。樊锦诗偶然邂逅考古学,敦煌壁画那惊世之美瞬间攥住她的心,此后半生便与莫高窟紧紧相依。往昔曹雪芹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成就红楼巨著,今朝樊锦诗倾尽全力守护莫高窟文化瑰宝。既已抉择,便当以一生赴之。
择一事,陷于深沉笃定的热爱。当下,浮躁之风盛行,专注与热爱成稀缺品。而张桂梅一心扑在改变山区女孩命运上,叶嘉莹与古典诗词相拥走过岁岁年年。她们用行动昭示,专注手头事,热爱才有归处,意义方能落地。
择一事,成于精雕细琢的坚守。臧克家诗里的老黄牛,默默耕耘,象征坚守品质。反观胡适,虽才华横溢,学术涉猎广泛却难精深。古往今来,坚守初心者方能脱颖而出。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敬业乐业,就能跻身 “世间第一流”。
任世事变幻,“择一事终一生” 的敬业乐业精神,皆是青年成长 “必修课”。起于心动,陷于热爱,成于坚守,矢志不渝专一事,自是世间第一流。
黑龙江省作文题
01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有人说:少数服从多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02审题剖析
1.理解两句话的内涵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意味着在认知探索进程里,新的理念、开创性发现,起初往往只有少数敏锐者洞察掌握。例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当时宗教权威与大众普遍认知皆坚信地心说的大环境下,哥白尼等少数科学家凭借科学观测与理性思考,触及到被掩盖的科学真理,可这一真理初期遭受重重质疑打压。
少数服从多数:作为一种常见决策原则,在群体生活、社会事务里,为保障秩序、推进流程,多数人的意愿通常起主导作用。像班级选举班干部,遵循多数同学投票结果确定人选,旨在综合考量集体诉求,确保决策相对公平、顺遂推行。
2. 矛盾关系梳理:两句话看似相悖,实则存在辩证联系。一方面,真理起始阶段常为少数人窥见,大众受惯性思维、既有知识局限,难迅速接纳;另一方面,社会运转需集体决策,多数人意见有现实权重。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少数先锋认知与多数群体意志,让真理不被埋没,决策不失理性。
03立意方向
1. 剖析真理诞生与传播中,少数与多数的角色演变及互动关系。
2. 探讨在追求真理历程里,怎样调和少数先锋观点与多数民意的矛盾。
3. 思索社会决策时,兼顾少数真知灼见与多数人利益诉求的策略。
4. 研究如何营造社会氛围,既能鼓励少数人勇敢发声,又能引导多数人理性思辨。
04拟题示例
1. 《寻真理之光,融众寡之见》
2. 《平衡少数真知,顺应多数民意》
3. 《让真理跨越众寡鸿沟》
4. 《少数真理如何点亮多数人心》
05素材运用示例
1. 科学领域: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初登场时,全球科学界能透彻理解的寥寥无几,属于典型少数人掌握的前沿理论。但随着学术交流、实验验证,科学界逐步消化吸收,大众科普跟进,相对论慢慢融入主流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完美诠释少数人发现的真理如何被多数接纳。
2. 社会变革:美国民权运动,初期马丁・路德・金等民权领袖呼吁种族平等主张,在白人主导、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里,只是少数群体诉求。但凭借和平示威、演讲传播等方式,唤起大众良知与理性思考,最终推动相关政策变革,达成少数先锋理念向多数民意的转变,促成社会进步。
06作文示例
《平衡众寡之见,追寻真理之光》
在人类思想的浩渺星空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与 “少数服从多数” 这两颗星交相辉映,看似矛盾,实则暗藏玄机,指引我们探寻真理与社会和谐共处的通途。
回溯科学史,哥白尼怀揣对日心说的笃定,彼时多数人奉地心说为圭臬,他无疑是少数派。他的真理遭受教会抨击、世人怀疑,可正是这少数人的坚持,为天文学翻开崭新篇章。这表明,真理萌芽之际,常隐匿于少数智者心间,大众受困于既有认知框架,难以及时拥抱新思想。
再看社会日常,班级推选活动、社区公共事务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成为高效推进流程、平衡各方诉求的法则。多数人的意愿汇聚成集体意志,保障程序顺利,维系群体稳定。
然而,若片面尊崇一方,弊端尽显。一味强调少数掌握真理,新观念易被忽视,社会发展滞缓;只遵循多数,可能埋没珍贵创见,沦为平庸的 “多数暴政”。
所以,要搭建沟通桥梁,让少数先锋充分阐释真理魅力,用严谨论证、生动科普敲开大众心门;也要引导多数民众涵养理性思辨,不盲目从众,为少数真知灼见留出孵化空间。唯有如此,真理光芒才能穿透众寡隔阂,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
于时代浪潮里,我们应兼听众寡声音,珍视少数探索,尊重多数抉择,让真理在动态平衡中熠熠生辉,驱动社会巨轮破浪前行。
这 3 道作文题中,你认为哪一道题出得最好呢?欢迎留言讨论~
文章来源: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