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进程里,有这么一个让人诧异的情况:各路军阀分别占据着一块地方,局势很不稳定的时候,一个处在内陆的省份却搭建起了相当显眼的军工体系。这个省份便是山西,而缔造出这一奇迹的人,恰恰是那位因“模范省”而声名远扬的军阀阎锡山。到底是怎样的机会和智慧,让一个看上去跟现代工业完全没有关系的地方,变成了火炮生产的重要区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省本身特有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给它的军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被群山环绕的地形,给军事设施增添了天然的防护;充足的煤铁资源,也为军工生产提供了足够的原料。阎锡山很明白这个道理,全力借助这些优势,在混乱的年代中,营造出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发展环境。

阎锡山的军工建设之路起始于对现代化军事装备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极为敏锐地察觉到,要在那军阀混战的时代里站稳脚跟,就必须拥有属于自身的军事工业。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阎锡山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来促使山西的军工取得进步。他首先开始着手建立起了完整的军工产业链,从原料的开采,到成品的制造,这其中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技术引进这一方面,阎锡山采取了“引进-消化-创新”的策略。具体而言,他让技术人员去汉阳兵工厂学习,还从德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1925年,他把法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引进来,接着就成功地把山西自己的飞机组装好了。到1930年末,山西已有二十多架飞机,还组建了“晋绥军航空大队”,此成绩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人才培养是阎锡山军工建设的另一个重点。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比如他使劲儿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步,建立了好多技术学校,给军工企业培养出了大量的熟手工人,还有不少的技术人员。这个时候他还建立了系统的炮兵训练方案,从基础瞄准训练到复杂的协同作战演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训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炮兵部队的战斗力,为后续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这些努力很快就见到了成效。1930年代中期,山西组建了一支部队了,这支部队配备了自行制造的火炮了,战斗力极为强大。太原兵工厂成了当时全国仅有的三个大兵工厂里的一个,能制造各种火炮,还能产出机枪和弹药。根据《山西军工档案集》中的记载,1926年太原兵工厂每月可生产1500支步枪、500支毛瑟式手枪、300门迫击炮,以及大量的炮弹、手榴弹和300万发子弹[1]。这极大地提高了晋军的作战能力,这个时候给别的地区的军队提供了武器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锡山所开展的军工建设,在当时所处的社会以及面临的军事局势这两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首先此建设使得山西达成了较为稳定且繁荣的状况。从相关记载能看出,20世纪30年代,山西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那时他们每天能赚到六角到一元二角的钱,要是和其他省份作比较,这些薪酬显得很多。其次山西那极为强大的军政实力让阎锡山在错综复杂的军阀政治格局之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成为华北地区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不过阎锡山搞的军工建设非没有缺点。由于太过于依靠地方上的资源,而且还缺少全国性的战略眼光,所以山西的军工发展在一些方面就显得有点受限了。比如说阎锡山坚决要修建窄轨铁路,这么做呢,虽然把建设成本给降低了,可同时也对与全国铁路网的相互连接和互通造成了限制。这种行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维护了山西的利益,可是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却很有可能会妨碍到更广泛范围内的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锡山搞军工建设这件事,能看出近代中国在努力追求自强时经历的艰难以及展现出的智慧。这让我们明白,在推进军事现代化的时候,一方面得留意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本土的创新;既要有意识地发挥地方的优势,又得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发展。这些过往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化的进程,以及思索当今军工的发展策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

参考资料:

1.《山西军工档案集》(山西省档案馆,2023)

2.《阎锡山军事文献汇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24)

3.《民国军工产业研究》(军事历史研究所,2023)

4.《山西炮兵发展史》(山西历史研究所,2024)

5.《战时生产技术档案》(工业史研究中心,2024)

声明:

本文基于历史档案与研究资料撰写,旨在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其中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