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是休假结束回国的主页君。

我算发现了,每次出国游,都是和歪果仁的一次战略换家。

元旦跨年夜当晚,前后左右都是熟悉的中文,恍惚间以为还在国内。

歪果仁呢,都死哪去了?

君不见,三亚到处都是俄罗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到处都是泰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到处都是韩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自从11月我国宣布韩国来华若不超过15天,即可免签入境后。

韩国人就流行起了“周五下班去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到周末,上海的大街小巷随随便便都能偶遇一群锅盖头男子。

还有精致水光肌的小姐姐,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不愧是人均时尚博主。

能把街边的老头乐拍出杂志大片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别说之前被韩国网红带火的很久以前羊肉串。

韩国人含量比济州岛上还要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上海这个距离,对韩国人来说只能算是赴华旅游的新手村。

守旧的人,还在按照传统路线飞向张家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勇士,已经开始挑战泰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博主看到中国人爬泰山的视频,轻则发抖腿软,重则直接担架泰山,不禁发出感叹:

“这些人体质也太差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故意下午到的泰山,想看有没有人被抬下来,结果失望了。

只是他很奇怪,为什么人手一根登山杖,这么弱的吗?

尽管心里有点打鼓,但他依旧没有买登山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面八方闯荡多年,他有着充足的登山和挨宰经验。

他怕山上的水太贵,在山下,他就带足装备和补给,功能饮料和矿泉水一应俱全。

刚登了一会,他看到果然水果和饮料都加价不少,沾沾自喜。

随后这份喜悦就被单肩包带来的重量取代了。

原本轻飘飘的几瓶水,随着他体力的消耗,成了千钧重担。

更可怕的是,他走了老半天,居然还没到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即使全身都在打颤,但他的嘴还是挺硬,认为自己状态不好是因为没有登山杖。

本来他都打算和现实妥协,斥巨资买一根登山杖。

谁知道,垃圾桶里有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小时后,即将到达山顶时,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

长时间的攀登让他的体力几乎耗尽,双腿如同灌铅般沉重。

幸好,拼尽最后一口气,他没有成为那个被担架抬下来的人。

只是当他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下山的缆车时,他发现。

缆车五点多就关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漫漫的下山之路才是最大的考验。

一路下行,他感叹居然有这么多为观赏日出而选择夜间上山的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他赶上了最后一班下山大巴。

他说很累,但自己收获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果然,泰山专治每一个嘴硬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位大哥论体力,大概也就是比普通人强但有限的大叔。

如果换一个专业的来呢?

一位来自韩国的专业骑行博主,就计划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一路骑到终点罗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先把自己花大钱买下的自行车从首尔空运到西安。他还加了价,生怕把车弄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博主终于在西安咸阳机场把车组装完毕,眼尖的中国网友一眼认出——

这辆车就是地地道道中国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哥们可是曾经3天就骑行完韩国的大猛人,一天能前进几十公里。

他嫌弃韩国只有“巴掌大”,不足以满足他旺盛的体力。

这次他满足了。

整整五天过去了,他还没有骑出咸阳。

按现在的速度,他大概过年时刚刚能骑出陕西。

他终于想起来,光是陕西省就有两个韩国那么大。

两个大巴掌,把他扇得不知道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他之前骑行速度比这次快不少。

但无奈,一路上实在太好吃了。

再不往前骑,就要一天胖三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他想延续之前在韩国和非洲一路骑行一路野营的传统。

马上被大西北半夜零下的温度教做了人。

收获了一点用得上的生存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路,他见了许多如画一般的风景,许多友善的人,他在视频里对韩国同胞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过几天,又出了点小插曲……

他的自行车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区怀疑他是故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神奇,这类歪果仁特别是韩国博主的中国行视频,最开始的评论区都充满着嘲讽和优越感。

比如什么“韩国人又被打脸了”“棒子真没见过世面”。

可当大家继续看到他们的旅程时,却又不自觉地关心起他们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原来大家看他们,仅有一个“韩国人”的标签。

可看久了,也觉得他们是身边的一个朋友。

距离产生美,但同时,距离也会滋生偏见甚至仇恨。

消弭偏见,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面对面地交流。

天南海北相聚一起,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并存的普通人,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人为塑造的边界将被消解。

我见过不止一次,游戏吹牛群里的群友互相剑拔弩张,可大家一到线下聚会都和和气气,线上吵吵闹闹的两个仇敌,一顿大酒之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愿我们能够一起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新闻哥,ID:newsbro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